-
公开(公告)号:CN101148189B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0710149173.X
申请日:2007-09-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的后轮驱动装置,其能够减小齿圈以及后轮驱动轴之间的齿轮机构的体积从而实现小型化。该后轮驱动装置将齿圈同轴地固定在后轮,并在后轮驱动轴和齿圈之间设置用于传递旋转动力的齿轮机构,所述后轮驱动轴传递发动机单元所具有的输出轴的动力,所述发动机单元被搭载在车架上,齿轮机构(38)被构成为在齿圈(37)的沿周向隔开间隔的两个位置向该齿圈(37)传递旋转动力,构成上述齿轮机构(38)的齿轮(43,44,45)被配置在侧视时与齿圈(37)的外周相比位于内侧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152890A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710152791.X
申请日:2007-09-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2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5/04 , B62K25/283 , B62M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后轮悬架装置,在轴支承后轮的转向构件的上部,可转动地连结有前端部轴支承在车架上且向后方延伸的上臂构件及下臂构件的后端部,可以回避零件数量的增加且可以得到累进的缓冲特性,同时,不需在车架过剩的刚性确保。后缓冲组件(26)的一端与上臂构件(22A)及下臂构件(24A)的一侧连结,上臂构件(22A)及下臂构件(24A)的另一后端部在比转向构件(25A)的后轮支承部(25Aa)更靠前方的位置与转向构件(25A)可转动地连结,后缓冲组件(26)的另一端与另一臂构件及转向构件(25A)的一侧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01269687B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0810081183.9
申请日:2008-03-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2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摩托车的后轮悬架和用于摩托车的摆臂附接结构。该后轮悬架通过降低车辆重心而可以充分地确保后缓冲件的行程并可改善车辆的行驶性能。摆臂包括上臂,该上臂将车体框架与动力传送部的上部可摆动地连接。下臂将车体框架与动力传送部的下部可摆动地连接。后缓冲件的上端支撑部的轴心由上臂可摆动地支撑在一位置处,该位置位于支撑部的轴心前方。后缓冲件的下端支撑部的轴心由下臂可摆动地支撑在一位置处,该位置相对于车辆位于可摆动地支撑下臂和车体框架的支撑部的轴心后方。
-
公开(公告)号:CN1290621A
公开(公告)日:2001-04-11
申请号:CN00129091.6
申请日:2000-09-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99/00 , B60T1/065 , B60T8/1706 , B60T8/171 , B60T8/329 , B62J2099/002 , B62K2207/00 , B62L1/00 , G01P1/04 , G01P3/488 , G01P3/50
Abstract: 一种车轮速度检测装置,能提高检测精度、且能抑制成本增加。后轮用的车轮速度检测装置50由安装在后轮的轮毂18上的脉冲发生器环52和安装在摇臂35上的脉冲计数用传感器60所构成,使脉冲发生器环52由圆板55和在从该圆板55的外缘部靠近中心规定距离的地方所画的节圆上以一定节距开设的脉冲检测孔57…所构成。在从脉冲发生器环的外缘靠近中心一侧的位置上开设脉冲检测孔,使脉冲发生器环的外缘部保留圆弧状。因此,即使采用冲压成形工艺开设脉冲检测孔,也能由外缘部抑制脉冲发生器环的翘曲。
-
公开(公告)号:CN101153637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710153412.9
申请日:2007-09-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D43/204 , B62M11/00 , B60K1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7/22 , B60Y2200/12 , B62M7/02 , B62M17/00 , F16F1/5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轴传动式动力传递装置,通过解决对动力传递路径施加过大的旋转扭矩的问题,从而可以实现动力传递装置的轻量化,并且,通过解决一个万向接头和另一个万向接头的位相错位的问题,从而可以充分抑制旋转速度的变动的发生。在从发动机(41)至最终减速器(52)的动力传递路径的中途设置有减振机构(69),该减振机构(69)传递从发动机(41)传递的扭距直到规定值为止,并且,在扭距超过规定值时阻止超过规定值的扭距的传递。
-
公开(公告)号:CN101269687A
公开(公告)日:2008-09-24
申请号:CN200810081183.9
申请日:2008-03-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2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摩托车的后轮悬架和用于摩托车的摆臂附接结构。该后轮悬架通过降低车辆重心而可以充分地确保后缓冲件的行程并可改善车辆的行驶性能。摆臂包括上臂,该上臂将车体框架与动力传送部的上部可摆动地连接。下臂将车体框架与动力传送部的下部可摆动地连接。后缓冲件的上端支撑部的轴心由上臂可摆动地支撑在一位置处,该位置位于支撑部的轴心前方。后缓冲件的下端支撑部的轴心由下臂可摆动地支撑在一位置处,该位置相对于车辆位于可摆动地支撑下臂和车体框架的支撑部的轴心后方。
-
公开(公告)号:CN101152890B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710152791.X
申请日:2007-09-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K2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K25/04 , B62K25/283 , B62M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后轮悬架装置,在轴支承后轮的转向构件的上部,可转动地连结有前端部轴支承在车架上且向后方延伸的上臂构件及下臂构件的后端部,可以回避零件数量的增加且可以得到累进的缓冲特性,同时,不需在车架过剩的刚性确保。后缓冲组件(26)的一端与上臂构件(22A)及下臂构件(24A)的一侧连结,上臂构件(22A)及下臂构件(24A)的另一后端部在比转向构件(25A)的后轮支承部(25Aa)更靠前方的位置与转向构件(25A)可转动地连结,后缓冲组件(26)的另一端与另一臂构件及转向构件(25A)的一侧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01153637A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710153412.9
申请日:2007-09-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D43/204 , B62M11/00 , B60K1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7/22 , B60Y2200/12 , B62M7/02 , B62M17/00 , F16F1/5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轴传动式动力传递装置,通过解决对动力传递路径施加过大的旋转扭矩的问题,从而可以实现动力传递装置的轻量化,并且,通过解决一个万向接头和另一个万向接头的位相错位的问题,从而可以充分抑制旋转速度的变动的发生。在从发动机(41)至最终减速器(52)的动力传递路径的中途设置有减振机构(69),该减振机构(69)传递从发动机(41)传递的扭距直到规定值为止,并且,在扭距超过规定值时阻止超过规定值的扭距的传递。
-
公开(公告)号:CN101148189A
公开(公告)日:2008-03-26
申请号:CN200710149173.X
申请日:2007-09-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轮摩托车的后轮驱动装置,其能够减小齿圈以及后轮驱动轴之间的齿轮机构的体积从而实现小型化。该后轮驱动装置将齿圈同轴地固定在后轮,并在后轮驱动轴和齿圈之间设置用于传递旋转动力的齿轮机构,所述后轮驱动轴传递发动机单元所具有的输出轴的动力,所述发动机单元被搭载在车架上,齿轮机构(38)被构成为在齿圈(37)的沿周向隔开间隔的两个位置向该齿圈(37)传递旋转动力,构成上述齿轮机构(38)的齿轮(43,44,45)被配置在侧视时与齿圈(37)的外周相比位于内侧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291872C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申请号:CN00129091.6
申请日:2000-09-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99/00 , B60T1/065 , B60T8/1706 , B60T8/171 , B60T8/329 , B62J2099/002 , B62K2207/00 , B62L1/00 , G01P1/04 , G01P3/488 , G01P3/50
Abstract: 一种车轮速度检测装置,能提高检测精度、且能抑制成本增加。后轮用的车轮速度检测装置50由安装在后轮的轮毂18上的脉冲发生器环52和安装在摇臂35上的脉冲计数用传感器60所构成,使脉冲发生器环52由圆板55和在从该圆板55的外缘部靠近中心规定距离的地方所画的节圆上以一定节距开设的脉冲检测孔57…所构成。在从脉冲发生器环的外缘靠近中心一侧的位置上开设脉冲检测孔,使脉冲发生器环的外缘部保留圆弧状。因此,即使采用冲压成形工艺开设脉冲检测孔,也能由外缘部抑制脉冲发生器环的翅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