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83020B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380044012.8
申请日:2013-08-15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 B60R19/023 , B60R19/34 , F16F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比JP 2011‑51581A所公开的吸能盒进一步提高了鲁棒性的吸能盒。该吸能盒(30)具有相面对地配置的一对拐角部(32、33)和以80°以上且100°以下的角度交叉地配置的另一对拐角部(34、35),并且由具有拥有四边形的基本横截面形状的横截面形状的金属制的筒体(31)构成。拐角部(32、33)的夹角是90°以上且150°以下,拐角部(34、35)的夹角是30°以上且90°以下。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向内部凸出的多个槽部(36)至槽部(39)。筒体(31)的靠一个端部(31a)侧的截面周长比筒体(31)的靠另一个端部(31b)侧的截面周长小。作为构成基本截面形状的多边形的对角线中的最长的对角线与最短的对角线之比的矩形比(扁率)在筒体(31)的轴向的位置上变化。通过使构成槽部(36)至槽部(39)的相对的斜面的高度不同,而形成为构成一个端部(31a)的横截面的所有边与构成另一个端部(31b)的横截面的相对边平行。
-
公开(公告)号:CN104136643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280068512.0
申请日:2012-12-06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9/007 , B62D21/15 , C21D2211/002 , C21D2211/008 , C22C38/001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2 , C22C38/38
Abstract: 冲击吸收能量高、冲击荷重负荷时的裂纹的产生得到抑制的、成为冲击吸收构件的原材的钢材,以质量%计,具有由C:0.05~0.18%、Mn:1~3%、Si+Al:0.5%以上低于2.5%、N:0.001~0.015%、根据需要Cr:0.5%以下、Mo:0.2%以下、Ti:0.05%以下、Nb:0.05%以下、V:0.2%以下、B:0.002%以下、其余为Fe及杂质构成的化学组成;并具有由平均间隔1μm以下的板条组织构成的贝氏体的面积率在70%以上、马氏体的面积率在5~30%,且满足下式(1)及(2)的钢组织:(1)1.2≤HM0/HB0≤1.6(2)0.90≤{(HM10/HM0)/(HB10/HB0)}≤1.3式中,HM0及HM10分别表示所述马氏体的初始及10%拉伸变形后的平均纳米硬度,HB0及HB0分别表示所述贝氏体的初始及10%拉伸变形后的平均纳米硬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583020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80044012.8
申请日:2013-08-15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 B60R19/023 , B60R19/34 , F16F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比JP 2011-51581A所公开的吸能盒进一步提高了鲁棒性的吸能盒。该吸能盒(30)具有相面对地配置的一对拐角部(32、33)和以80°以上且100°以下的角度交叉地配置的另一对拐角部(34、35),并且由具有拥有四边形的基本横截面形状的金属制的筒体(31)构成。拐角部(32、33)的夹角是90°以上且150°以下,拐角部(34、35)的夹角是30°以上且90°以下。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且向内部凸出的多个槽部(36)至槽部(39)。筒体(31)的靠一个端部(31a)侧的截面周长比筒体(31)的靠另一个端部(31b)侧的截面周长小。作为构成基本截面形状的多边形的对角线中的最长的对角线与最短的对角线之比的矩形比(扁率)在筒体(31)的轴向的位置上变化。通过使构成槽部(36)至槽部(39)的相对的斜面的高度不同,而形成为构成一个端部(31a)的横截面的所有边与构成另一个端部(31b)的横截面的相对边平行。
-
公开(公告)号:CN10707430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60553.9
申请日:2015-11-10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T形接头构造,充分确保其他部件的安装区域,并且确保接头部分的刚性。具备第1部件、以及与第1部件连结且沿着相对于第1部件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第2部件,在第1部件的长度方向侧视中,第1部件的与第2部件连结的部分即第1部件侧连结要素从第1部件朝向第2部件以第1部件变尖细的方式倾斜,第2部件的与第1部件连结的部分即第2部件侧连结要素从第1部件朝向第2部件以与第1部件侧连结要素相同的朝向倾斜,第1部件侧连结要素与第2部件侧连结要素平滑地连结而构成连结部,连结部存在于第1部件以及第2部件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方侧。
-
公开(公告)号:CN104471094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380037672.3
申请日:2013-07-22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38 , C21D1/32 , C21D8/0226 , C21D8/0236 , C21D8/0273 , C21D2211/001 , C21D2211/002 , C21D2211/004 , C21D2211/005 , C21D2211/008 , C22C38/00 , C22C38/001 , C22C38/002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8 , C22C38/34 , C22C220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材,其化学组成以质量%计为C:超过0.05%~0.2%、Mn:1%~3%、Si:超过0.5%~1.8%、Al:0.01%~0.5%、N:0.001%~0.015%、Ti或者V和Ti的总计:超过0.1%~0.25%、Ti:0.001%以上、Cr:0%~0.25%、Mo:0%~0.35%、余量:Fe和杂质;钢组织为多相组织,该多相组织具有:50面积%以上的由铁素体构成的主相,以及包含选自由贝氏体、马氏体和奥氏体组成的组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第2相,前述第2相的平均纳米硬度为不足6.0GPa,在将晶体的位相差为2°以上的边界定义为晶界,将被该晶界包围的区域定义为晶粒时,前述主相和前述第2相的全体晶粒的平均粒径为3μm以下,位相差2°~小于15°的小角度晶界长度占晶界总长度的比率为1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080364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180040742.1
申请日:2011-08-12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18 , C21D6/002 , C21D8/10 , C21D9/08 , C22C19/05 , C22C19/058 , C22C38/001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2 , C22C38/58 , C22F1/00 , C22F1/10 , F16L9/02 , G21D1/006 , G21F9/28 , Y02E30/40
Abstract: 一种含Cr奥氏体合金管,其是在含Cr奥氏体合金管的内表面形成厚度0.05~1.5μm、并且具有下述(i)式所规定关系的铬氧化物覆膜的含Cr奥氏体合金管,管内表面侧的距离表层部深5~10μm范围内的C平均浓度小于母材的C浓度,0.4≤δ1/δ2≤2.5(i),其中,δ1、δ2为管两端各自的铬氧化物覆膜的厚度(μm)。
-
公开(公告)号:CN103080364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180040742.1
申请日:2011-08-12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18 , C21D6/002 , C21D8/10 , C21D9/08 , C22C19/05 , C22C19/058 , C22C38/001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2 , C22C38/58 , C22F1/00 , C22F1/10 , F16L9/02 , G21D1/006 , G21F9/28 , Y02E30/40
Abstract: 一种含Cr奥氏体合金管,其是在含Cr奥氏体合金管的内表面形成厚度0.05~1.5μm、并且具有下述(i)式所规定关系的铬氧化物覆膜的含Cr奥氏体合金管,管内表面侧的距离表层部深5~10μm范围内的C平均浓度小于母材的C浓度,0.4≤δ1/δ2≤2.5(i),其中,δ1、δ2为管两端各自的铬氧化物覆膜的厚度(μm)。
-
公开(公告)号:CN104136643A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280068512.0
申请日:2012-12-06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9/007 , B62D21/15 , C21D2211/002 , C21D2211/008 , C22C38/001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2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2 , C22C38/38
Abstract: 冲击吸收能量高、冲击荷重负荷时的裂纹的产生得到抑制的、成为冲击吸收构件的原材的钢材,以质量%计,具有由C:0.05~0.18%、Mn:1~3%、Si+Al:0.5%以上低于2.5%、N:0.001~0.015%、根据需要Cr:0.5%以下、Mo:0.2%以下、Ti:0.05%以下、Nb:0.05%以下、V:0.2%以下、B:0.002%以下、其余为Fe及杂质构成的化学组成;并具有由平均间隔1μm以下的板条组织构成的贝氏体的面积率在70%以上、马氏体的面积率在5~30%,且满足下式(1)及(2)的钢组织:(1)1.2≤HM0/HB0≤1.6(2)0.90≤{(HM10/HM0)/(HB10/HB0)}≤1.3式中,HM0及HM10分别表示所述马氏体的初始及10%拉伸变形后的平均纳米硬度,HB0及HB0分别表示所述贝氏体的初始及10%拉伸变形后的平均纳米硬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228392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180055221.3
申请日:2011-09-16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3/28 , B21D5/08 , B21D21/00 , B21D22/00 , B21D22/208 , B21D35/007 , B21D49/00 , B21D53/88 , B23K31/022 , B23K2101/006 , B32B3/00 , B32B3/02 , B32B3/04 , B32B3/08 , B32B3/085 , B32B15/01 , B60R19/03 , B62D21/157 , B62D25/04 , Y10T29/49826 , Y10T428/12347 , Y10T428/12354 , Y10T428/12375 , Y10T428/12382 , Y10T428/1241 , Y10T428/129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使用于汽车构成构件的成形构件,该成形构件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还具有优异的轴向挤压特性、三点弯曲特性、或优异的弯曲刚性、扭转刚性。成形构件(20)包括借助设置于棱线部(28)的焊接部(40)而接合的加强构件(35),利用焊接部(40)使平板状的坯件和平板状的加强构件(35)接合,以使该焊接部(40)成为棱线部(28)的方式进行弯曲成形来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0679450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80053970.0
申请日:2015-10-05
Applicant: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IPC: B21D7/16
Abstract: 本发明的钢材的冷却装置为,在把持了长条的钢材(10)的一端部的状态下将上述钢材沿着其长度方向进给,并且在对上述钢材的上述长度方向的一部分进行加热的同时使上述一端部沿着二维或者三维方向移动,由此形成为包含弯曲的规定的形状,之后对包含上述弯曲的被加热部进行冷却,该冷却装置具备:第1冷却装置(22),对上述被加热部喷射第1冷却介质;以及第2冷却装置(23),在沿着上述钢材的进给方向观察的情况下设置于比上述第1冷却装置靠下游侧,对上述被加热部喷射第2冷却介质。上述第2冷却装置沿着上述进给方向配置有多个,且能够相互独立地控制上述第2冷却介质的流量。由此,能够减少钢材的弯曲加工中的软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