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制作奶盖的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6649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1654914.0

    申请日:2022-12-2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可制作奶盖的酸奶及其制备方法,该酸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80.0‑95.0份的牛乳、5.0‑8.0份的甜味剂、0‑6.0份的蛋白补充剂、0.5‑5.0份的复合稳定剂,0.01‑0.03份的谷氨酰胺转氨酶,0.5‑1.0份的α‑环糊精;且所述原料中酪蛋白的总质量百分数≥1%;所述牛乳中脂肪含量≤2%;所述复合稳定剂为质量比为10‑100∶2‑5∶1‑3的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明胶和琼脂混合而成;该酸奶利用α‑环糊精、谷氨酰胺转氨酶和复合稳定剂的共同作用,能够使较低脂肪含量的酸奶的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使该酸奶仅通过简单的搅打工序就能形成大量稳定的泡沫而制成奶盖,且风味细腻,清爽可口,符合更多人的口味需求,也更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一种脱脂酸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6719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10158385.X

    申请日:2020-03-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脂酸奶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制备而成:脱脂奶85份~95份、糖类7份~9份、糯米淀粉0.2份~2份、酶解燕麦粉0.2份~2份、谷氨酰胺转氨酶0.02份~0.1份、活性乳酸菌0.01份~0.1份。制备过程为:步骤1、向脱脂奶中加入糖类、糯米淀粉、酶解燕麦粉,搅拌均匀;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均质、杀菌处理;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降温后,加入谷氨酰胺转氨酶及活性乳酸菌,搅拌均匀后发酵处理;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均质处理,然后将均质后的混合物冷却至15℃以下,得到脱脂酸奶;本发明提供的脱脂酸奶不添加任何稳定剂或增稠剂,稳定性良好,可保证产品在货架期内不会出现乳水分离现象。

    一种非充气型慕斯甜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02462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731046.6

    申请日:2020-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充气型慕斯甜品及其制备方法,非充气型慕斯甜品包括原料奶、复配稳定剂、呈味物质和风味调节剂,其中的复配稳定剂包括单双甘油酯脂肪酸、磷脂、明胶和淀粉,并且单双甘油酯脂肪酸、磷脂、明胶和淀粉的质量比为1~3:1~3:1~3:15~2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简化工业生产甜品的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并延长产品的货架期,本发明较好的利用了淀粉的特性以代替充气为慕斯带来空气感和绵密的口感,得到的产品有慕斯甜品的口感和质地,并且产品可在4~10℃保藏,稳定性好,深受品尝者喜爱。

    一种红茶菌褐色乳酸菌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21401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159299.X

    申请日:2018-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菌褐色乳酸菌饮料,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分制成:茶发酵液10~80份、褐色酸奶20~90份、稳定剂溶液0.5~2.5份。茶浸提液经红茶菌发酵后所得的茶发酵液,具有特殊的香味,该发酵香味与褐色乳酸菌饮料的香味浑然一体,赋予了褐色乳酸菌饮料独特的新体验,并且所得红茶菌褐色乳酸菌饮料富含茶多酚、咖啡因、葡萄糖醛酸等活性成分。将茶发酵液与褐色乳酸菌饮料结合,也解决了当前褐色乳酸菌升级的瓶颈,为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升级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平衡了茶的风味与营养,丰富了发酵食品的种类。

    一种非充气型慕斯甜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02462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010731046.6

    申请日:2020-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充气型慕斯甜品及其制备方法,非充气型慕斯甜品包括原料奶、复配稳定剂、呈味物质和风味调节剂,其中的复配稳定剂包括单双甘油酯脂肪酸、磷脂、明胶和淀粉,并且单双甘油酯脂肪酸、磷脂、明胶和淀粉的质量比为1~3:1~3:1~3:15~2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简化工业生产甜品的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并延长产品的货架期,本发明较好的利用了淀粉的特性以代替充气为慕斯带来空气感和绵密的口感,得到的产品有慕斯甜品的口感和质地,并且产品可在4~10℃保藏,稳定性好,深受品尝者喜爱。

    一种酸奶奶昔制备方法及制备的酸奶奶昔

    公开(公告)号:CN10909024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0981826.9

    申请日:2018-0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奶奶昔的制备方法及制备的酸奶奶昔。本发明的酸奶奶昔制备方法,所述酸奶奶昔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原料乳20%-80%、发酵剂0.002%~0.005%、风味调节剂2.5%~4%、稳定剂0.25%~0.5%、甜味剂0.01%~10%、胶体5%~10%、果浆10%~15%,余量为水;所述制备方法如下:1)原料乳、甜味剂和风味调节剂混合,均质;2)发酵,无菌均质;3)稳定剂溶液配制;4)发酵液与稳定剂溶液混合,无菌均质;5)添加果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酸奶奶昔并通过改进制备方法,特别是均质次数、均质温度和均质压力,采用稳定剂和胶体复配的技术手段,减少稳定剂添加量,提升产品口感,克服了果浆添加量过高导致产品不稳定,容易析水分层的问题,提升了酸奶奶昔货架期的稳定性。

    一种红茶菌发酵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0714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980873.1

    申请日:2018-08-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F3/1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茶菌发酵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一种红茶菌发酵茶饮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茶叶6%~15%、红茶菌0.01%~0.1%、甜味剂10%~15%、调味剂2%~5%、辅料0.5%~2.5%,其余为水;所述红茶菌为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的组合物,所述乳酸菌、醋酸菌和酵母菌的质量配比为(1~10):(0~3):(0~2);所述辅料为薄荷糖浆、橘皮、罗汉果、玫瑰茄花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本发明中,茶叶经红茶菌发酵后产生大量的茶多酚、咖啡因、葡萄糖醛酸等活性成分及其它特殊风味物质,营养丰富,茶香与发酵香浑然一体;调味剂和辅料的加入,进一步改善了产品的风味和口感。本发明平衡了发酵茶饮料的风味与营养,为茶饮料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