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67077B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610566616.4
申请日:2016-07-19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幅控制系统,包括:变幅油缸、变幅手柄、液压油箱、闭式变量泵、主阀、变幅控制阀、控制装置、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变幅油缸的大腔与变幅控制阀相连接,变幅控制阀的A1口与闭式变量泵油口A之间通过主阀相连接,变幅油缸的小腔与液压油箱相连接;控制装置接收到手柄信号后,通过检测第一压力传感器及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实时信号,按预设的控制策略,实现对变幅控制阀、主阀及闭式变量泵的控制。通过变幅控制阀保证变幅油缸的可靠锁止,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变幅油缸大腔和变幅控制阀A1口处的压力,通过控制装置设置变幅下落安全策略,保证变幅平稳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4481941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410709736.6
申请日:2014-11-27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起卷扬液压控制方法和系统、及起重机。该方法包括:在当前起重机的工作状态为缩臂时,比例换向阀的第一控制端得电,比例换向阀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卷扬马达的负载腔油口进油,起升腔油口回油,卷扬马达向内卷入超起钢丝绳,其中设置在比例换向阀进油口的压力补偿器保证了比例换向阀的进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的压力差为恒定值;比例换向阀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的大小,控制通过比例换向阀的流量大小,从而实现卷扬马达转速的线性调节。本发明通过压力补偿器使比例换向阀的前后两端压力为恒定值,使得通过比例换向阀的流量仅与阀的开口有关,而与负载无关,采用比例换向阀,可以根据输入电流对马达的转速进行精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3511379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10446375.6
申请日:2013-09-26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IPC: F15B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切换阀,包括第一换向阀,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油口用于连通先导油,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油口用于与第一执行元件的补油口的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油口用于与第二执行元件的补油口的连通;第一换向阀在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油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油口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油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油口非导通;在第二工作位置时,第一换向阀的第二油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油口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一油口与第一换向阀的第三油口非导通。由于采用该切换阀能够对不需要补油的原件进行屏蔽,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溢流损失的情况下有效地改善先导压力低转速下不足的情况。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切换阀的液压系统和起重机。
-
公开(公告)号:CN103899599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169396.2
申请日:2014-04-24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即时流量匹配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起重机,其中,即时流量匹配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传感器的检测值判断是否满足主油路上溢流阀的设定条件;如果满足所述设定条件,则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主油路上的比例泵的排量;如果不满足所述设定条件,则通过操纵手柄可自由控制所述比例泵的排量。本发明通过控制器自动维持比例泵的输出流量,最终使比例泵的输出流量不再增加,溢流阀不存在溢流量,避免了溢流损失的产生,减少了发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629431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611250868.2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机。起重机,包括回转部、安装在所述回转部上的吊臂和用于驱动所述回转部转动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泵(1),用于提供具有压力的液压流体;执行元件(2),能够在所述液压流体的作用下驱动所述回转部转动;以及压力控制部,用于缓冲所述执行元件(2)在所述吊臂的带动下转动时所排出的液压流体的压力变化。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利于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吊臂在带动回转部转动的过程中冲击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663196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310722641.3
申请日:2013-12-24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IPC: F15B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重机的超起卷扬液压系统,包括卷扬马达;电磁换向阀,控制所述卷扬马达的两个油口分别与系统压力油路或回油油路连通;第一单向阀,单向导通回油油路至所述卷扬马达的落口之间的油路;还包括:方向控制阀,控制回油油路至所述卷扬马达的起口之间的油路单向导通。该液压系统在卷扬马达的两个油口均设置有用于补油的控制阀件,当超起卷扬长时间放置后,突然启动时,能够增加卷扬马达的瞬时补油量,使卷扬马达壳体及液压管路中迅速充满液压油,从而超起前拉绳拖动卷扬马达运动时,卷扬马达具有足够的液压油提供相应的反力矩,以防止失速现象的发生,提高超起工作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632746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96747.6
申请日:2015-03-04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D1/08 , B66D1/44 , B66F9/22 , F15B1/165 , F15B13/02 , F15B13/021 , F15B13/024 , F15B13/027 , F15B13/0402 , F15B13/0835 , F15B2211/20546 , F15B2211/30525 , F15B2211/329 , F15B2211/6355 , F16K27/003 , F16K31/0613 , F16K31/1245 , Y10T137/7761 , Y10T137/7762 , Y10T137/86027 , Y10T137/86614 , Y10T137/87169 , Y10T137/871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换阀、切换液压系统以及起重机,其中,切换阀具有工作进油口和工作回油口,其包括至少两组成对的阀门油口,每组成对的阀门油口与工作进油口和工作回油口之间设有成对的插装阀,通过控制插装阀的启闭,使得工作进油口和工作回油口能够在与至少两组成对的阀门油口的连通之间切换。该切换阀通过控制插装阀的启闭来通断工作进油口和工作回油口与至少两组成对的阀门油口的连通,平稳地实现了一个系统液压泵在与至少两个闭式系统的连通之间切换,减少了液压系统泵的数量,大大降低了液压系统的成本和整车重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663196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22641.3
申请日:2013-12-24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IPC: B66C23/69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起重机的超起卷扬液压系统,包括卷扬马达;电磁换向阀,控制所述卷扬马达的两个油口分别与系统压力油路或回油油路连通;第一单向阀,单向导通回油油路至所述卷扬马达的落口之间的油路;还包括:方向控制阀,控制回油油路至所述卷扬马达的起口之间的油路单向导通。该液压系统在卷扬马达的两个油口均设置有用于补油的控制阀件,当超起卷扬长时间放置后,突然启动时,能够增加卷扬马达的瞬时补油量,使卷扬马达壳体及液压管路中迅速充满液压油,从而超起前拉绳拖动卷扬马达运动时,卷扬马达具有足够的液压油提供相应的反力矩,以防止失速现象的发生,提高超起工作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398039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70137.1
申请日:2013-08-22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阀装置,包括第一比例油口用于与供油装置的供油口连通的比例换向阀,第二比例油口用于与油箱连通,第三比例油口用于与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第四比例油口用于与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在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比例油口与第四比例油口连通,第二比例油口与第三比例油口连通;在第二工作位置时,第一比例油口与第三比例油口连通,第二比例油口与第四比例油口连通。本发明不用关闭控制阀装置,而是仅需要减小该控制阀装置的开口量即可,因此避免了由于直接切断其中一条回路,造成的缸筒和活塞杆微量的弯曲变形,而影响配重油缸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控制阀装置的多缸同步控制液压系统和起重机。
-
公开(公告)号:CN106640834B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611250872.9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压缸、液压系统和起重机。液压缸包括:筒体;第一活塞,设置在筒体内并能够沿筒体的轴向移动;活塞杆,一端连接在第一活塞上并沿筒体的轴向延伸,筒体具有位于第一活塞的背对活塞杆的一侧的第一腔体,第一腔体能够引入和排出液压流体,活塞杆具有沿筒体的轴向延伸的第二腔体,液压缸还包括能够沿第二腔体移动的第二活塞,第二活塞相对于筒体固定,第二腔体包括位于第二活塞的朝向第一活塞一侧的容纳腔,在第一腔体引入液压流体时,容纳腔能够排出液压流体,在第一腔体排出液压流体时,容纳腔能够引入液压流体。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活塞杆移动的过程中液压缸内的液压流体的变化量大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