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4837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189828.1
申请日:2023-09-14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适配11kW与22kW接收端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基于LCC‑S拓扑结构,能有效减少车载端元器件数量、降低车载设备重量,满足电动汽车车载端轻量化的需求;在国标给定发射端尺寸参数下,针对11kW和22kW两个不同功率等级进行具有互操作性的电气参数设计,解决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中一个发射端对应一个接收端的弊端;给出了11kW和22kW大功率等级两个功率等级在满足高效率和减小元器件电气应力的条件下,发射端补偿电感和系统耦合系数的参数选取范围,进而设计出适配统一发射端的无线充电系统,满足无线电动汽车的发展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71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06858.8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态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短导轨式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针对短导轨式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在短导轨模式下的过渡区域存在严重的功率跌落问题,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LCC‑S串联混合拓扑网络,构成输入串联输出串联(ISOS)的双能量传输通道,避免了因为互感值跌落引起的电流激增问题;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采用解耦的DDQ线圈,其中LCC型网络用于Q线圈,S网络用于DD线圈,利于实现电流恒定输出;通过配置相应的电感与电容值,使系统的输出电流与负载无关,在此基础上,优化参数Lf的取值以及选取两个相邻接收端的最优间距,使短导轨式动态无线充电系统的电流输出波动率满足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96125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770026.3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提升WPT系统功率密度的磁集成耦合机构及WPT系统,通过对磁耦合机构进行磁集成设计,具体是在副边D型线圈LS中空区域设置一个倍流电感线圈LB,并对电路拓扑进行改进,具体是将该倍流电感线圈LB分成两个线圈连接在WPT系统接收端的全桥整流电路中,能够保证这两个线圈中的电流始终为正值之处,从而达到对应的倍流效果,提升了系统的功率密度,减少了车载端重量,并通过设计倍流线圈电感值,在保证输出功率不变的前提下,可减小输出电压的纹波。本发明加入倍流电感线圈的倍流整流拓扑同样适用于其它电感过大问题的电路拓扑,具有无线传输中电路拓扑的普遍适用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1390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654686.5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nventor: 沈涛 , 蒙锋 , 董金熹 , 刘浠流 , 丁惠贤 , 陈冠霖 , 苏东 , 肖静 , 孙跃 , 吴晓锐 , 梁琳 , 刘箐 , 王建新 , 于淼 , 韩帅 , 林锐 , 龚文兰 , 陈绍南 , 吴宁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中继无线电能传输自解耦耦合机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属于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包括发射线圈、至少两级中继线圈和接收线圈,每一级中继线圈均设置有中继接收线圈和中继发射线圈,发射线圈、接收线圈以及每一级中继接收线圈和中继发射线圈均采用平面线圈,且同一级中继线圈中的中继接收线圈和中继发射线圈互为解耦设置并相互串联,发射线圈与第一级中继接收线圈正对设置且结构相同,接收线圈与最后一级中继发射线圈正对设置且结构相同,上级中继发射线圈与下一级中继接收线圈正对且结构相同,利用中继线圈解耦合的方式,使得在无线电能传输过程中,可以降低线圈之间交叉耦合系数,起到优化系统传输效率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98395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967732.1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短导轨式EV‑DWPT系统的磁耦合机构。用于解决现有EV‑DWPT系统中发射导轨切换时,会出线严重的互感跌落的现象,从而导致系统功率输出不稳定的问题。包括若干沿X方向依次设置的若干发射线圈,以及沿X方向运动依次与若干发射线圈耦合进行电能传输的接收线圈;定义与X方向平行的若干绕制线为发射线圈的纵向部分,与Y方向平行的若干绕制线为发射线圈的横向部分,发射线圈纵向部分的若干绕制线呈有匝间距的分布型排列,发射线圈横向部分的若干绕制线呈无匝间距的紧密型叠加排列,且过渡区域内不增加磁芯,以减弱发射线圈横向部分对发射端和接收端互感的影响,结构简单高效,易于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80356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52629.6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芯光纤的电缆状态多参量分布式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将多芯光纤置于电力电缆内,采集各纤芯中的电缆状态相关数据、对所采集的电缆状态相关数据进行融合,然后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电缆状态相关数据、基于预处理后的电缆状态相关数据,构建用于进行电缆状态判断的电缆状态多因素复合判据,以及实时将预处理后数据代入电缆状态多因素复合判据,得到电缆状态判断结果。本发明具有综合性强、实用性强、可靠性高等突出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931041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03379.0
申请日:2024-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腔内介质折射率改变的F‑P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法‑珀传感器包括:具有F‑P内腔的刚性套管,刚性套管的一端具有与所述F‑P内腔连通的通孔,以允许液体介质进入所述F‑P内腔;所述内腔的腔壁具有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通孔的孔轴平行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反射膜片,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光纤插芯,所述光纤插芯的一端垂直于所述第二端面插入所述F‑P内腔中,所述光纤插芯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刚性套管外。本发明能有效拓宽F‑P传感器的检测频带,并且可以灵活地安装在变压器设备内部易于发生局部放电的器件附近甚至表面,以实现变压器内部局部放电信号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687195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110931995.3
申请日:2021-08-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气设备放电类故障模拟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正弦波高频振荡升压电路、控制面板、无线传输模块、无线远程控制器、电极连杆、放电电极;正弦波高频振荡升压电路产生脉冲高电压;控制面板显示装置的工作状态;与无线远程控制器配合,切换装置工作状态;控制正弦波高频振荡升压电路产生脉冲高电压;无线传输模块接收无线控制信号;无线远程控制器产生无线控制信号,进行装置放电的远程控制;电极连杆在不同的位置产生放电;放电电极模拟不同的放电类型。本发明可模拟各类电气设备的典型放电类故障,以便于研究人员开展电气设备放电类故障的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87926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649438.1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光纤结构的F‑P腔及其构建方法、拉曼气体检测系统,通过第一单模光纤引导外部激光器发射的激光进入空芯光纤的纤芯;第一渐变折射率光纤匹配第一单模光纤与空芯光纤之间的模场;第一介质膜、第二介质膜、空芯光纤作为F‑P腔的腔镜、腔镜、腔室;第二渐变折射率光纤匹配第二单模光纤与空芯光纤之间的模场;第二单模光纤引导空芯光纤纤芯发射的气体拉曼散射光进入光谱仪并被CCD探测。本发明有效结合了F‑P腔检出限低与空芯光纤体积/容积小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5791742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281452.2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微弱信号分析的相关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1、对待检测物质进行预处理,并采集不同梯度浓度待检测物质样品的特征峰信号并将其划分为测试信号和参考信号;步骤2、建立测试信号与参考信号相关函数模型并得到相关函数最大值;步骤3、将不同浓度待测样品的相关函数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样品浓度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增强特征信号强度且提升信噪比的拟合函数。通过将多通道的待测信号求取内积再与参考信号求取相关函数的方式,提升了对于微量物质的检测灵敏度,放大了特征信号强度,提升了信噪比。并通过拟合相关函数峰值与物质浓度的关系实现定量分析,其检出限远高于传统定量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