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9587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1910909309.5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 广州北环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白加黑路面层间结合状况现场检测用夹具,包括传力结构、锻模主体、夹片、绳索、轴承和止回棘轮机构,传力结构包括传力杆,锻模主体上部台阶面设有上下贯穿的穿绳孔,轴承内圈固定套设于传力杆上,夹片内侧面上部与锻模主体下部外侧面可拆卸式卡接,相邻两个夹片通过齿槽结构相互咬合,绳索第一端固定于其中一个夹片底部,绳索第二端固定于轴承外圈下部,棘轮内圈固定于轴承外圈上部,扭转弹簧下端固定于锻模主体上部,扭转弹簧上端固定于棘爪第一端,棘爪第二端用于对棘轮单向限位。本发明的特点是不需使用环氧树脂AB胶,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省去环氧树脂AB胶凝固时间以及打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3412678U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020446846.9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广州北环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沥青试验装置。所述沥青试验装置包括:第一模具组、第二模具组与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有安装口,所述第一模具组与所述第二模具组均位于所述安装口中,所述第一模具组与所述第二模具组相互拼接形成用于容纳沥青的储料槽,且所述第一模具组与所述第二模具组均与所述固定组件相抵触。通过上述沥青试验装置在第一模具组与第二模具组外部加设固定组件,当第一模具组与第二模具组受到沥青流动的作用力后,固定组件能够产生与该作用力相对应的抵触力,从而中和了沥青流动所产生的作用力。因此,上述沥青试验装置能够有效避免沥青在浇模过程中,由于沥青流动造成第一模具组与第二模具组出现位移,保证了沥青试验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8847936U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23233562.X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广州北环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IPC: G01N1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路面抗滑系数测试装置,涉及抗滑系数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牵引车、连接框架、滚动轮本体、测力装置、测试轮水平框架和测试轮本体;牵引车与连接框架之间通过连接构件连接;连接框架包括斜向框架和水平框架,斜向框架一端与水平框架固定连接,斜向框架的另一端与连接构件的一端连接,滚动轮本体设置于水平框架与斜向框架之间;测力装置的一端与水平框架连接,测力装置的另一端与测试轮水平框架连接;测试轮本体转动连接于测试轮水平框架上。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模拟车辆行驶的情况下,测试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整体结构简单,并且适用范围广,对行驶环境的要求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1893849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010771267.6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广州市道路工程研究中心 ,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步碎石封层碎石撒布量和沥青洒布量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工点的碎石封层表面图像;对碎石封层表面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得到碎石颗粒的分布信息;确定待测工点处碎石的撒布参数;对碎石封层表面图像进行灰度转换,得到碎石封层表面灰度分布信息;基于朗伯体光照反射模型,根据碎石封层表面灰度分布信息,确定碎石颗粒的空间体积;根据待测工点的碎石表观密度,结合碎石颗粒的空间体积,确定待测工点处碎石封层中碎石的撒布量;根据待测工点处碎石和沥青的总用量,确定待测工点处碎石封层中沥青的洒布量。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同步碎石封层的碎石撒布量和沥青洒布量进行检测,并提高检测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507104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1811359593.5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 广州北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IPC: G01N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耗试验轮、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试验设备及方法。所述磨耗试验轮,用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试验,包括轮体,所述轮体上设有金刚砂层及橡胶层,所述金刚砂层沿所述轮体的周向设置,所述橡胶层沿所述轮体的周向设置,且所述金刚砂层与所述橡胶层并列设置。该磨耗试验轮既能够达到压密车辙试件的效果,又能够发挥磨光车辙试件表面集料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试验效率,节约试验成本。该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试验设备及方法能够模拟真实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变情况,为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的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335597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67343.3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IPC: E01C7/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式大构造抗掉粒磨损的沥青磨耗层及其铺设方法,涉及沥青磨耗层技术领域。该铺设方法首先将由大颗粒碎石编织成的碎石网钉入路面;其次在碎石网表面喷洒由石屑材料和普通基质沥青构成的沥青砂浆材料层,在沥青砂浆材料层上洒布由小颗粒碎石和热沥青构成的沥青碎石材料层,通过碎石网对沥青砂浆材料层、沥青碎石材料层的限制和固定,增强了沥青磨耗层与路面的粘结效果,解决了沥青磨耗层容易发生脱皮、掉粒、松散、坑槽等病害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540021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599891.1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移动式路面构造深度的检测设备。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设备包括:移动装置、加速度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处理器。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设备,处理器根据同一时刻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加速度数据和激光位移传感器输出的位移数据即可确定待测路面的构造深度,与人工铺砂法相比,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由于激光位移传感器发出的是线性激光束,因此,位移数据能够覆盖整个待测路面,能够克服传统的激光断面测量法存在的误差偏大、单线代表性不足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检测精度。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检测设备不会造成交通中断与堵塞,而且还能较好地保证工程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8375511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146282.4
申请日:2018-02-12
Applicant: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IPC: G01N3/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结构参数获取方法和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涉及路面结构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路面的实测弯沉盆,根据预设的弯沉盆参数模型确定实测弯沉盆对应的实测弯沉盆参数,根据预设的路面的理论弯沉盆参数与路面结构参数的关联关系获取与实测弯沉盆参数关联的实测路面结构参数。上述方案在获取路面结构参数过程中,通过弯沉盆参数模型确定实测弯沉盆对应的弯沉盆参数,并根据理论弯沉盆参数与路面结构参数的关联关系,确定实测弯沉盆参数对应的路面结构参数,充分考虑了弯沉盆参数与路面结构参数的关联关系,并利用该关联关系获取实测弯沉盆参数对应的路面结构参数,提高了获取路面结构参数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317975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091282.9
申请日:2018-01-30
Applicant: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IPC: G01B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抗滑纹理测试装置及其扫描机构,扫描机构包括支撑架、第一动力源、第一线性模组、第二动力源、第二线性模组及激光传感组件,需要测试路面抗滑纹理的参数时,将扫描机构直接置于路面上,支撑架支撑在地面上,窗口对应的区域为测试范围,测试区域与路面轨迹带的有效范围相当,可以直接置于真实路面对路面抗滑纹理参数进行测试。而且采用半导体激光发射器发激光射线,激光射线经过柱面物镜扩大为条状激光线,条状激光线在目标物体表面产生漫反射,反射光通过2D Ernostar物镜过滤后被光电元件接收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测量精度,且扫描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11340799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010190938.X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肖宁道路工程技术研究事务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与粗糙路面接触应力的确定方法及系统。通过采集多幅轮胎与粗糙路面接触的胶片印痕图像;对各胶片印痕图像进行数值化处理,得到多幅胶片印痕应力云图像;提取各胶片印痕应力云图像的轮廓特征和重心坐标;对各胶片印痕应力云图像进行空间变换处理和插值处理,得到处理后的胶片印痕应力云图像;根据轮廓特征、重心坐标和处理后的胶片印痕应力云图像,将各胶片印痕应力云图像采用动态参考图像方法进行配准,得到配准后的胶片印痕应力坐标;根据配准后的胶片印痕应力坐标将各胶片印痕图像进行融合,得到轮胎与粗糙路面接触应力图像。本发明能够对多规格胶片印痕图像进行配准和融合处理,从而还原轮胎与路面接触应力的整体分布状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