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臂协同柔索越障作业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4770526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10174902.1

    申请日:2022-0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臂协同柔索越障作业机器人,包括框架式箱体,框架式箱体顶部设有滑移摆动机构,滑移摆动机构连接有前运动手臂、中运动手臂以及后运动手臂;前运动手臂和后运动手臂对称设置于框架式箱体前后两侧,前运动手臂包括运动手臂底板、直驱式滚轮机构、压索机构、第一摆动机构以及第一升降机构;运动手臂底板上铰接有运动手臂骨架,直驱式滚轮机构和压索机构固定在运动手臂骨架上;第一升降机构设置于运动手臂底板下方;中运动手臂设置于框架式箱体内部,包括抱索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抱索机构设置于第二升降机构顶部;滑移摆动机构包括滑动机构和两个第二摆动机构。该机器人越障能力强,安全稳定性好,适用于大弧垂柔索,检测精度高。

    一种输电铁塔仿人攀爬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4012748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111286516.3

    申请日:2021-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输电铁塔仿人攀爬机器人,包括两组同步带机构、两组伸缩调节机构、旋转机构和四个手爪机构,同步带机构包括同步带滑轨和同步带滑块,同步带滑块滑动设置在同步滑轨上,两同步带滑块之间通过旋转机构连接,实现伸缩调节纵向攀爬运动,所述伸缩调节机构能够带动所连接的手爪机构纵向移动,抓手机构实现对爬杆的抓紧与松开,所述手爪机构上安装有红外测距仪、光电开关和视觉摄像头,攀登机器人移动过程中通过红外测距仪来精准限位,以实现准确抓杆,同时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摄像头来观察攀爬机器人的整体运动状况,提高机器人对障碍物的检测精度。实现防坠装置安装的机械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操作的安全性。

    一种多臂协同柔索越障作业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477052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174902.1

    申请日:2022-0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臂协同柔索越障作业机器人,包括框架式箱体,框架式箱体顶部设有滑移摆动机构,滑移摆动机构连接有前运动手臂、中运动手臂以及后运动手臂;前运动手臂和后运动手臂对称设置于框架式箱体前后两侧,前运动手臂包括运动手臂底板、直驱式滚轮机构、压索机构、第一摆动机构以及第一升降机构;运动手臂底板上铰接有运动手臂骨架,直驱式滚轮机构和压索机构固定在运动手臂骨架上;第一升降机构设置于运动手臂底板下方;中运动手臂设置于框架式箱体内部,包括抱索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抱索机构设置于第二升降机构顶部;滑移摆动机构包括滑动机构和两个第二摆动机构。该机器人越障能力强,安全稳定性好,适用于大弧垂柔索,检测精度高。

    一种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681773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211523115.X

    申请日:2022-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应变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传感器,属于柔性传感器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具有三维多孔纤维网络结构的PU纤维薄膜作为基底,通过简单的喷涂工艺在薄膜表面喷涂CB颗粒作为传感层,过导电银胶引入导电胶带作为电极,最后涂附上一层生物相容性较好的Ecoflex作为封装层制备了柔性应变传感器。利用了基底内部的三维多孔纤维结构来吸附CB颗粒构建了敏感、稳定、耐久的导电网络。实现了高灵敏度和宽传感范围间的平衡,最小可检测0.3%的应变,响应时间仅为50ms,稳定性好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并且解决了制备工艺复杂以及成本高等问题。

    一种电容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38905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211372175.6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容式柔性压力传感器,包括:由上自下依次排布的上封装层、上电极层、中间介电层、下电极层和下封装层,上封装层和下封装层平行设置;上电极层、下电极层和中间介电层均由具有砂纸微结构的导电薄膜制成;中间介电层至少具有两个连续的凸起结构,中间介电层的相对上电极层的上表面和相对下电极层的下表面上具有砂纸微结构;上封装层和下封装层由PI聚酰亚胺薄膜制成;上电极层和下电极层分别在其相互远离的一侧上设有导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克服现有技术中柔性传感器检测范围小、低压区灵敏度不理想、使用寿命短、制作难度高等问题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