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7867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86056.3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8B2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突涌水机器视觉无人值守监测预警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计算掌子面图像中各像素点的光流向量;根据各像素点的光流向量确定突涌点位置、突涌点数量及突涌点处的光流向量;根据突涌点处的光流向量变化判断当前突涌点是否消失;根据突涌点处的光流向量判断是否存在突涌水流,并确定突涌水流处的光流向量;根据突涌水流处的光流向量确定突涌水水量,以及根据突涌水水量判断是否进行预警。利用通过突涌水水流的运动特性,使用光流法对隧道突涌水范围进行监控,实现隧道突涌水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29971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26549.4
申请日:2023-02-15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掘进机空间动态补偿的地震波超前探测方法及系统,包括:接收当前空间位置的反射回波数据;根据当前空间位置的衰减补偿因子对反射回波数据进行补偿,所述当前空间位置的衰减补偿因子由训练后的神经网络预测得到,预测过程包括:对已探测空间位置反射回波数据的衰减补偿因子进行曲线拟合后,采用训练后的神经网络预测下一个空间位置的衰减补偿因子;对补偿后的反射回波数据,采用等旅行时成像方法进行地质体成像,根据成像剖面上的振幅差异,得到地质体探测结果。采用机械波衰减的空间动态补偿算法,自适应矫正下一掘进面处的衰减补偿因子,以对接收到的反射回波数据进行补偿,增强反射回波的辨识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95924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89590.5
申请日:2025-02-20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连续电流激发的掌子面注浆效果综合评价方法,方法包括:布设孔位:在隧道掌子面后方的两侧洞壁上分别打预定数量的电极孔位、以及炮孔位和接收器孔位;数据获取:注浆前后,分别施加一次TSP通过TSP数据采集装置得到隧道前方围岩的动力学参数;通过自动激发接收装置控制发射电极按照预定频率发射信号,并按照预定顺序依次接收所有接收电极对应的电压数据,并根据发射信号和所有的电压数据得到注浆前方的含水体信息,注浆过程中根据含水体信息进行预报,注浆前后根据含水体信息得到围岩富水状态;注浆效果评价:根据注浆前后施加TSP得到的隧道前方围岩的动力学参数、以及注浆前后围岩富水状态对隧道注浆效果进行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937114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88542.8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4B28/00 , C04B111/27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热高强韧性隔热功能型喷射混凝土材料,属于土木、水利工程用混凝土材料技术领域,每立方米混凝土材料包括:复合胶凝材料400~450kg和水160~200kg,水胶比为0.36~0.38;复合胶凝材料包括:低热早强水泥70%~80%,TK‑STZ混凝土掺和料20%~30%;混凝土材料还包括异形金属纤维、TK‑STZY超塑化剂、JX‑1绿色速凝剂和骨料。本发明混凝土材料在一定比例各物料协同作用下,其早期强度比传统的喷射混凝土有15%~20%的提升,而后期强度则是75%~85%;该材料还具有较高的界面粘结强度、低导热系数、较好的抗裂性能以及较优的冲击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0072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34839.1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伟斌 , 马超锋 , 徐湉源 , 郑泽福 , 郭小雄 , 安哲立 , 崔占爱 , 祁占锋 , 欧可 , 郭亚斌 , 仇鹏 , 雷可 , 夏葳 , 许雪峰 , 罗驰 , 彭旸 , 赵鹏
IPC: C04B28/06 , C04B111/7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堵水注浆材料领域,具体公布了一种适用于高温热水隧道的隔热减缩型堵水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高温热水隧道的堵水注浆材料主要由多元胶凝复合材料组份、隔热材料组份、增强增韧减缩组份、抗水分散组份和高温热水注浆隧道专用外加剂等混合而成。本发明高温热水隧道的堵水注浆适用于高温热水隧道中出现的渗漏水情况,该注浆材料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长期耐久性,材料强度高,渗水系数低、绿色环保等优点。其凝结时间可通过高温热水隧道注浆材料专用外加剂在30S~5min之间进行调控,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以满足实际工程的施工要求。在一定配量比物料协同作用下,具有比传统堵水注浆材料更好的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收缩性和隔热性能。本发明注浆材料可注性好,易注入隧道围岩裂隙中,稳定性高,后期强度和耐久性较好,特别适合用于高温热水隧的堵水施工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39104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40610.4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牛道安 , 马伟斌 , 程爱君 , 田经纬 , 韩嘉强 , 王辰 , 王志伟 , 马召辉 , 郭小雄 , 安哲立 , 徐湉源 , 许学良 , 王勇 , 徐浩田 , 张金龙 , 郑泽福 , 罗驰 , 张森 , 李山朵 , 高龙 , 颜明冬 , 马晓璇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路隧道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铁路隧道洞口微气压波缓解方法及横通道开关装置。本发明提供的铁路隧道洞口微气压波缓解方法,使用与隧道连接的横通道缓解微气压波,并且本发明提供的开关装置能够根据列车的动向来控制横通道的开闭,使横通道起到缓解微气压波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554411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435244.8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隧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模拟寒区隧道排水系统冻害过程的试验装置及方法,试验装置包括寒区隧道模型多功能基础试验平台、防排水系统精细化缩尺模型及排水系统演变过程监测系统;寒区隧道模型多功能基础试验平台包括基础试验箱、环境温度控制系统等;防排水系统精细化缩尺模型包括隧道试验模型等;排水系统演变过程监测系统包括冻结演变过程观测系统、围岩温度场监测系统等。本发明建立了完整可视化的隧道排水系统缩尺模型,可通过开展多组不同温度工况下排水系统冻结响应试验,并根据环向盲管的冻结路径和发展规律,模拟环向盲管不同冻结状态下隧道结构受力和变形特征,能够较为完整地还原原型隧道排水系统的冻结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6913045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005886.4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探测深度生成探测路径并使用探测路径计算接收信号的时间区间;使用时间区间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筛选,筛选得到的信号记为回波信号;使用回波信号在三维坐标系内构建基础模型;根据时间关系与位置关系将存在关联的基础模型融合,得到对象模型;在时间序列上计算对象模型的体积和对象模型的变化趋势以及根据对象模型的体积和变化趋势发出预警报告。本发明公开的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及系统,借助于对隧道所在地质环境的深度探测与预测,实现对隧道所在地质环境的了解,同时对地质环境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实现对灾害的提前预判。
-
公开(公告)号:CN116562656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828365.2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智能决策方法及辅助平台,属于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所述决策方法包括采集隧道数据、识别不良地质、三维地质建模、灾害监测预警和灾害防控决策,辅助平台包括应用层、数据层、辅助层和展示层。数据层包括数据接入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管理模块;辅助层包括用户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日志管理模块和帮助反馈模块。本发明公开的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控智能决策方法及辅助平台,通过使用大数据结合实际场景中采集的数据,对可能发生或者潜在的隧道施工地质灾害进行预警,用以及时、准确、智能地提供防控对策。
-
公开(公告)号:CN11933951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08477.3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施工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法与系统,方法包括: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基于地质勘察和超前预报数据,构建用于揭示空间信息的三维地质模型;多元信息实时监测:通过安装在隧道施工现场的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获取多元信息,并将多元信息转化为时间序列数据;其中,多元信息包括:应力、位移、视电阻率和微震事件数;时空信息融合:将所述三维地质模型所揭示的空间信息与时间序列进行融合;灾害监测预警:根据时空信息融合的结果,实时监测灾害的发生发展,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