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180855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1710138246.9

    申请日:2017-03-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接触区的半导体装置。所述半导体装置具备:半导体基板;多个第一沟槽部,形成在半导体基板的正面侧,并在俯视时沿预定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导电型的发射极区,在多个第一沟槽部的相邻的沟槽之间,形成在半导体基板的正面侧;第二导电型的第一接触区,形成在多个第一沟槽部的相邻的沟槽之间,并在延伸方向上与发射极区交替地配置;第二导电型的第二接触区,在第一接触区的上方与发射极区分离地形成,且与第一接触区相比为高掺杂浓度。

    半导体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075191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780019961.9

    申请日:2017-10-16

    Abstract: 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具备:半导体基板;第一导电型的漂移区,其形成于半导体基板;第二导电型的集电区,其在半导体基板形成于半导体基板的下表面与漂移区之间;以及第一导电型的高浓度区,其在半导体基板形成于漂移区与集电区之间,且掺杂浓度比所述漂移区高,半导体基板的深度方向上的高浓度区的掺杂浓度分布具有一个以上的峰,高浓度区的掺杂浓度分布的峰中的最靠所述半导体基板的下表面侧的第一峰与半导体基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μm以下。

    半导体装置
    4.
    发明公开
    半导体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3454789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80011718.4

    申请日:2020-08-04

    Abstract: 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具备:第一导电型的漂移区,其设置于半导体基板;以及第一导电型的缓冲区,其设置于漂移区与半导体基板的下表面之间,并在半导体基板的深度方向上具有3个以上的掺杂浓度比漂移区的掺杂浓度高的浓度峰,3个以上的浓度峰包含:最浅峰,其最接近半导体基板的下表面;高浓度峰,其配置于比最浅峰更远离半导体基板的下表面的位置;以及低浓度峰,其配置于比高浓度峰更远离半导体基板的下表面的位置,且掺杂浓度为高浓度峰的掺杂浓度的1/5以下。

    半导体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7519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19961.9

    申请日:2017-10-16

    Abstract: 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具备:半导体基板;第一导电型的漂移区,其形成于半导体基板;第二导电型的集电区,其在半导体基板形成于半导体基板的下表面与漂移区之间;以及第一导电型的高浓度区,其在半导体基板形成于漂移区与集电区之间,且掺杂浓度比所述漂移区高,半导体基板的深度方向上的高浓度区的掺杂浓度分布具有一个以上的峰,高浓度区的掺杂浓度分布的峰中的最靠所述半导体基板的下表面侧的第一峰与半导体基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μm以下。

    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430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80023606.4

    申请日:2023-06-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其设置有纵向型,所述纵向型元件具有:第一导电型的漂移区,其设置于半导体基板;第一注入部,其设置于比所述漂移区更靠下方的位置;以及第二注入部,其设置于比所述漂移区更靠下方的位置,且所述第二注入部的载流子注入效率比所述第一注入部的载流子注入效率低,在所述半导体基板的背面,所述第一注入部的面积比所述第二注入部的面积大,所述纵向型元件具有在预先确定的方向上交替地设置的所述第一注入部和所述第二注入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