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38902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1083741.7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中冷风扇控制电路,其包括:发动机控制模块、车身控制模块、中冷器风扇、高速风扇、低速风扇、主继电器、中冷器风扇控制继电器、中冷器风扇继电器、低速风扇继电器、高低速风扇继电器和高速风扇继电器,发动机控制模块与主继电器、中冷器风扇控制继电器、低速风扇继电器、高低速风扇继电器和高速风扇继电器连接;车身控制模块与中冷器风扇继电器连接;中冷器风扇控制继电器与中冷器风扇继电器、低速、高低速和高速风扇继电器连接;中冷器风扇与中冷器风扇继电器连接;高低速风扇继电器和高速风扇与高速风扇继电器连接。本发明的汽车中冷风扇控制电路,能够精准控制中冷温度,实现发动机性能的有效发挥及排放的合规。
-
公开(公告)号:CN113978265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111230092.9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1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动汽车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内部集成有电机控制器主控电路和与电机控制器主控电路连接的电压转换器、压缩机、发电机、驱动电机和离合器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电机控制器通过高压电池接入高压正电和高压负电,并且电机控制器通过内部转接电路将接入的高压正电和高压负电转接至电压转换器、压缩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本发明的混动汽车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将电压转换器、电机控制器主控电路和离合器控制模块这些关键控制模块集成到电机控制器中,集成化高,减少相关模块,好布置,成本低;集成后由电机控制器主控电路控制相关部件工作,实现功能,接线少,控制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9094330B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811162030.7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暖风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暖风加热器;发动机冷却机构;暖风加热器进水管,用于将冷却液由发动机冷却机构传送到暖风加热器中;暖风加热器出水管,用于将冷却液由暖风加热器传送到发动机冷却机构内;控制阀,用于控制暖风加热器进水管的开启或关闭;第一水泵,用于控制暖风加热器内的冷却液的流量;暖风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发动机冷却机构温度传感器;空调控制机构,用于接收暖风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和发动机冷却机构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并根据温度控制控制阀和第一水泵的开启或关闭。本发明通过设置水泵用以调控进入到暖风加热器内的水的流量,从而有效的控制暖风加热器的出风口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978265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30092.9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1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动汽车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内部集成有电机控制器主控电路和与电机控制器主控电路连接的电压转换器、压缩机、发电机、驱动电机和离合器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电机控制器通过高压电池接入高压正电和高压负电,并且电机控制器通过内部转接电路将接入的高压正电和高压负电转接至电压转换器、压缩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本发明的混动汽车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将电压转换器、电机控制器主控电路和离合器控制模块这些关键控制模块集成到电机控制器中,集成化高,减少相关模块,好布置,成本低;集成后由电机控制器主控电路控制相关部件工作,实现功能,接线少,控制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1520354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406188.5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4D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并联控制电路及装置。所述串并联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及电子控制器,电子控制器的低速控制端与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电子控制器的高速控制端与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及第二控制电路的受控端分别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公共端与第一控制电路的受控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控制电路的电机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及第二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均与电源连接。由于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形成的串联或并联回路中未使用5脚的第一继电器,避免了第一继电器因长期过电流而烧蚀,延长了继电器的工作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909433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1162030.7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暖风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暖风加热器;发动机冷却机构;暖风加热器进水管,用于将冷却液由发动机冷却机构传送到暖风加热器中;暖风加热器出水管,用于将冷却液由暖风加热器传送到发动机冷却机构内;控制阀,用于控制暖风加热器进水管的开启或关闭;第一水泵,用于控制暖风加热器内的冷却液的流量;暖风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发动机冷却机构温度传感器;空调控制机构,用于接收暖风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和发动机冷却机构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并根据温度控制控制阀和第一水泵的开启或关闭。本发明通过设置水泵用以调控进入到暖风加热器内的水的流量,从而有效的控制暖风加热器的出风口的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638902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11083741.7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中冷风扇控制电路,其包括:发动机控制模块、车身控制模块、中冷器风扇、高速风扇、低速风扇、主继电器、中冷器风扇控制继电器、中冷器风扇继电器、低速风扇继电器、高低速风扇继电器和高速风扇继电器,发动机控制模块与主继电器、中冷器风扇控制继电器、低速风扇继电器、高低速风扇继电器和高速风扇继电器连接;车身控制模块与中冷器风扇继电器连接;中冷器风扇控制继电器与中冷器风扇继电器、低速、高低速和高速风扇继电器连接;中冷器风扇与中冷器风扇继电器连接;高低速风扇继电器和高速风扇与高速风扇继电器连接。本发明的汽车中冷风扇控制电路,能够精准控制中冷温度,实现发动机性能的有效发挥及排放的合规。
-
公开(公告)号:CN11532809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38127.3
申请日:2022-08-28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动力中断故障诊断数据分析方法,本发明的主要设计构思在于,预先分别在车辆的多个管控系统中,对影响整车动力的故障进行故障等级划分,并在各管控系统间建立对应关系,车辆运行时,持续监测各管控系统上报的故障信号,利用上报的故障信号,获取预设在整车控制系统中的目标故障等级,并按目标故障等级对应的预设动力中断策略进行故障对应处置。本发明可以有效提升故障类型判断能力,能够高效地对涉及动力中断工况的故障信息进行精准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1520354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0406188.5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4D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并联控制电路及装置。所述串并联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及电子控制器,电子控制器的低速控制端与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电子控制器的高速控制端与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及第二控制电路的受控端分别连接;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公共端与第一控制电路的受控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控制电路的电机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及第二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均与电源连接。由于第一控制电路及第二控制电路形成的串联或并联回路中未使用5脚的第一继电器,避免了第一继电器因长期过电流而烧蚀,延长了继电器的工作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0758233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211953.1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Q1/4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动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灯控制电路、方法、装置及汽车。汽车制动灯控制电路包括制动灯开关电路、发动机控制模块、车身控制模块、制动灯总成模块及制动防抱死模块;其中,制动灯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制动灯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制动防抱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制动灯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还与发动机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制动灯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还与车身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车身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制动灯总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制动防抱死模块、发动机控制模块及制动灯总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接地。通过上述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汽车制动灯制动开关的故障率高及成本高昂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