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92181B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111665824.7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单原子铜/硼双位点多功能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以铜盐为金属源、氰氨类化合物为氮源、有机酸用于壳聚糖的溶解剂、可溶性硼盐为硼源、壳聚糖作为碳源,二氧化硅与冷冻后的冰为双模板,采用热解‑刻蚀‑活化策略,成功制备了具有多级孔道结构的铜/硼双位点催化剂材料。该催化剂具有多级孔道结构,为催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丰富的传质通道,进而实现高效的催化性能。此外,该催化剂还可以用于二氧化碳的还原制备合成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的单原子铜/硼双位点多功能催化剂材料方法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流程短、设备要求不高,易于放大实验且可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845483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111135626.X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C07D239/553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抗肿瘤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背蕨酸和5‑氟尿嘧啶杂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将5‑氟尿嘧啶在碱的作用下与溴代乙酸发生取代反应得到中间产物5‑氟尿嘧啶乙酸,在缩合剂作用下,粉背蕨酸与哌嗪反应得到中间产物粉背蕨哌嗪酰胺;前两步骤获得的两组分中间产物在缩合剂作用下反应,得到中间产物粉背蕨酸‑5‑氟尿嘧啶哌嗪酰胺;最后,在碱的作用下,中间产物粉背蕨酸‑5‑氟尿嘧啶哌嗪酰胺与苄基溴化合物反应得到粉背蕨酸‑5氟尿嘧啶衍生物,本发明合成过程简易快捷,且合成效率高,经分离后的化合物纯度高,合成制备得到的粉背蕨酸衍生物有望应用于抗肿瘤药物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307831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110674784.6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C07F15/06 , C07D311/14 , B01J31/22 , C01B32/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钴(II)香豆素类席夫碱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无机材料合成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具体是:首先合成3‑氨基‑6‑氯香豆素前驱体,接着将其与5‑氯水杨醛乙醇溶液加热回流制备香豆素类席夫碱配体3‑[(2‑羟基‑5‑氯苯亚甲基)‑氨基]‑6‑氯香豆素,最后采用配位反应制备出新型的单核离子型金属‑有机小分子钴(II)3‑[(2‑羟基‑5‑氯苯亚甲基)‑氨基]‑6‑氯香豆素配合物。该配合物可作为催化剂应用于光催化CO2还原时,转换数(TON)和转换频率(TOF)分别为1592和159.2h‑1,选择性高达91%,稳定性较强,而且配合物合成方法较简单,合成条件温和,特别是光催化机理的深入研究为减轻环境污染及CO2资源化利用的奠定了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9516919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1811607623.X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IPC: C07C209/00 , C07C209/08 , C07C2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2‑氨基乙基)胺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合物制备技术领域,其以三乙醇胺为起始原料,首先将三乙醇胺与氯化亚砜以及催化剂DMF置于反应器中,加热条件下生成三(2‑氯乙基)胺盐酸盐,然后将纯化后的三(2‑氯乙基)胺盐酸盐与氨水溶于有机溶剂置于反应器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得到三(2‑氨基乙基)胺盐酸盐,最后三(2‑氨基乙基)胺盐酸盐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三(2‑氨基乙基)胺;本发明反应路线短,可控性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08483498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810207120.7
申请日:2018-03-14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三甲胺气体传感器的厚度可控的WO3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属于气体传感器领域。该WO3纳米片厚度可从10nm左右调控到5nm左右。本发明通过采用双表面活性剂的方法,通过调整初始反应温度、油酸钠和辛酸钠的用量,以及硝酸和钨酸钠的浓度和用量,保温时间,搅拌时间等制备条件可以控制WO3纳米片的厚度。本发明所制备的厚度可控的WO3纳米片作为气体传感器的涂覆材料,用于检测三甲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该纳米片的厚度为5nm时,在25℃下,对TEA有很好的响应,当TEA含量为250ppm时,响应值为8.2,并且选择性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665493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811586321.9
申请日:2018-12-24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NiPd/多孔CexCuyOz纳米催化剂催化甲醛脱氢的方法,属于化学化工技术领域。该方法步骤是:将制备好的NiPd/多孔CexCuyOz纳米催化剂置于反应器中,将反应器置于水浴中升至一定温度,接着将甲醛和氢氧化钠混合液加入反应器中进行反应,生成的氢气采用排水法收集。与现有的催化剂不同的是:根据本发明,调节催化剂中金属Ni、Pd的摩尔比及载体前驱体硝酸铈、硝酸铜和2-甲基咪唑的摩尔比就可以制得用于甲醛脱氢制氢气的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纳米催化剂。使用该催化剂进行甲醛脱氢反应,脱氢转化率和选择性均为100%,反应的TOF值大于310h-1,循环使用4h,反应的TOF值仍大于304h-1。
-
公开(公告)号:CN109529878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586255.5
申请日:2018-12-24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AgPd/多孔CexCuyOz纳米催化剂催化甲酸脱氢的方法,属于化学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将制备好的AgPd/多孔CexCuyOz纳米催化剂置于反应器中,将反应器置于水浴中升至一定温度,接着将甲酸和甲酸钠混合液加入反应器中进行反应,生成的氢气采用排水法收集。与现有的催化剂不同的是:根据本发明,调节催化剂中金属Ag、Pd的摩尔比及载体前驱体硝酸铈、硝酸铜和2-甲基咪唑的摩尔比就可以制得用于甲酸脱氢制氢气的高活性、高选择性、高稳定性的纳米催化剂。使用该催化剂进行甲酸脱氢反应,脱氢转化率和选择性均为100%,反应的TOF值大于190h-1,循环使用3h,反应的TOF值仍大于185h-1。
-
公开(公告)号:CN105562040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610021421.1
申请日:2016-01-11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5/004 , B01J27/06 , B01J35/0013 , C02F1/281 , C02F1/30 , C02F23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iOCl-(001)/GO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属于光催化剂领域。该复合光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BiOCl-(001)/GO,特点是利用晶体表面工程技术和电子抽出效应相结合,将GO和暴露(001)面的BiOCl单晶纳米片相复合,制备纳米复合光催化剂BiOCl-(001)/GO;其制备方法是:将NaCl和油酸钠放入圆底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搅拌,使油酸钠和NaCl充分溶解,加入石墨烯,恒温搅拌,然后缓慢加入Bi(NO3)3,反应一定时间后冷却、洗涤、干燥即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可用于降解甲基橙的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以及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4427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155012.1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G01N27/327 , B82Y30/00 , B82Y15/00 , B82Y40/00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IF衍生钴、锌负载空心氮掺杂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电化学检测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应用,涉及电化学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模板合成ZIF前驱体,经过刻蚀和高温热解后,得到中空结构的钴、锌负载空心氮掺杂碳(Co/Zn‑HNC)。通过该方法所制备的Co/Zn‑HNC具有导电性高,比表面积大,催化性能好等优点。基于此,构建Co/Zn‑HNC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同时检测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呈现响应快速、灵敏度高和检出限低等优点,并在实际水样检测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2134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57853.3
申请日:2024-06-13
Applicant: 安徽工业大学
IPC: C25B11/081 , C25B11/065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钌单原子/纳米颗粒高效析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催化材料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CM纤维素钠盐、三聚氰胺、植酸钠和钌盐分散在水溶液中,超声搅拌,混合均匀后边加热边搅拌形成黄色溶胶,冷冻干燥得到前驱体。将上述产物在惰性气氛中进行焙烧,待冷却到室温可得到最终产物。本发明制备了一种钌单原子/纳米颗粒高效析氢催化剂,钌单原子为提高催化活性提供了有效的析氢反应活性位点;独特的氮、磷共掺杂碳结构和钌单原子/纳米颗粒之间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HER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为调控钌基催化材料提供了可行的制备策略,可进一步用于设计和构建其他高效催化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