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59374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610614052.7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1 , H01M10/6567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防水通风装置,一种防水通风装置,包括引风防水装置和出风装置,所述引风防水装置由设置在前部的格栅、设置在中部的防水盒和设置在后部的圆形漏水管构成,所述出风装置由密封壳体和无缝连接在密封壳体上的出风管构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一种防水通风装置,实现了既通风又防水,也实现固定格栅面高度小同时又要实现通风管直径大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932370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518975.2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7 , H01M10/6564 , H01M10/6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箱体,所述的电池箱体内设有多个电池模块,所述的多个电池模块之间以及电池模块与电池箱体的内壁之间设有气囊,所述的气囊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气囊上连有进气管与排气管,所述的进气管与排气管上分别设有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所述的进气管与空调压缩机相连,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空调压缩机、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对密闭气囊充入冷气或热气,以实现对电池模块的冷却或加热,能够避免冷气或热气直接与电池模块接触使水蒸气冷凝造成电池短路,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且电池重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714003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1710409269.9
申请日:2017-06-02
Applicant: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半承载式客车车身与底盘的连接结构,包括车身地板骨架和底盘车架,所述车身地板骨架的横梁上表面焊接有上盖板,形成封闭腔体;在横梁下表面上设置固定孔,车身地板横梁固定孔上方焊接加强板和螺母限位支架;所述底盘车架两侧大梁外侧焊接有固定支座,该固定支座上设置固定孔;所述车身地板横梁与底盘车架上的固定支座上通过螺栓固定。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半承载式客车车身与底盘的连接方法。本发明通过车身地板横梁与底盘车架上固定支座的扣合安装,具有扣合连接定位精确,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连接受力均匀、连接强度有保证的特点,还提升了车辆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5932370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610518975.2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7 , H01M10/6564 , H01M10/6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箱体,所述的电池箱体内设有多个电池模块,所述的多个电池模块之间以及电池模块与电池箱体的内壁之间设有气囊,所述的气囊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气囊上连有进气管与排气管,所述的进气管与排气管上分别设有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所述的进气管与空调压缩机相连,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空调压缩机、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通过对密闭气囊充入冷气或热气,以实现对电池模块的冷却或加热,能够避免冷气或热气直接与电池模块接触使水蒸气冷凝造成电池短路,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安全性,且电池重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15492484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969089.7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5F15/53 , E05F15/70 , B60R16/023 , B60R1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车门控阻止控制系统,气路管路系统中用于控制供气气路通道的屏蔽阀根据电路系统中的车速信号,控制屏蔽阀的气路通道,完成应急阀对门泵电磁阀开启车门的控制,本发明通过整车控制器对接收的车速信号进行判断,当车速大于或等于阈值时,整车控制器向仪表发出电信号,当门为开启状态,仪表向门泵电磁阀发出关闭门信号,当门为关闭状态,仪表不执行门开关的打开请求信号,仪表向屏蔽阀发出常电信号,门泵电磁阀通电动作,使应急阀不能控制门泵电磁阀开启车门;当车速小于阈值时,整车控制器停止向仪表发出电信号,仪表恢复判断并执行门开关的打开和关闭请求信号,使应急阀恢复控制门泵电磁阀应急开启车门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080633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910452595.7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点锁止式客车平移舱门,包括外门板、内骨架、第一锁盒、第二锁盒和锁总成,所述外门板上下两端边缘处均为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外门板内壁两端均设置有倒“L”形结构的内骨架,所述外门板内壁下方水平设置有第一锁盒,且所述第一锁盒中部上方垂直设置有第二锁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一种新的三点锁止式客车平移舱门,左锁机、右锁机与上锁机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均匀分布在外门板上,其相比两点式结构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该舱门结构在锁止后,整体的牢固性和强度更高,且本发明采用左锁机、右锁机和上锁机三点式锁止,同时相比四点式结构又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减少了该舱门结构被加工时的花费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466633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559619.0
申请日:2018-12-20
Applicant: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客车侧翻安全的三腰梁式侧围骨架中段结构,包括顶纵梁、上腰梁、下腰梁、裙边梁、侧窗立柱和舱门立柱,位于上腰梁、下腰梁之间平行设有内腰梁,所述侧窗立柱的两端分别与顶纵梁、下腰梁焊接;所述舱门立柱的两端分别与内腰梁、裙边梁焊接。本发明的侧围骨架结构增加了内腰梁,并取消了座椅固定角钢,将侧窗立柱向下延伸后与下腰梁焊接,同时将舱门立柱向上延伸与内腰梁焊接,从而使侧窗立柱与內腰梁、舱门立柱与下腰梁形成交错的十字结构,增加侧围骨架中段结构的刚度,使其在侧翻时变形可减少约3°。
-
公开(公告)号:CN107140030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409269.9
申请日:2017-06-02
Applicant: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24/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半承载式客车车身与底盘的连接结构,包括车身地板骨架和底盘车架,所述车身地板骨架的横梁上表面焊接有上盖板,形成封闭腔体;在横梁下表面上设置固定孔,车身地板横梁固定孔上方焊接加强板和螺母限位支架;所述底盘车架两侧大梁外侧焊接有固定支座,该固定支座上设置固定孔;所述车身地板横梁与底盘车架上的固定支座上通过螺栓固定。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半承载式客车车身与底盘的连接方法。本发明通过车身地板横梁与底盘车架上固定支座的扣合安装,具有扣合连接定位精确,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连接受力均匀、连接强度有保证的特点,还提升了车辆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6159374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614052.7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1 , H01M10/656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1 , H01M10/6567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防水通风装置,一种防水通风装置,包括引风防水装置和出风装置,所述引风防水装置由设置在前部的格栅、设置在中部的防水盒和设置在后部的圆形漏水管构成,所述出风装置由密封壳体和无缝连接在密封壳体上的出风管构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一种防水通风装置,实现了既通风又防水,也实现固定格栅面高度小同时又要实现通风管直径大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711505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156610.X
申请日:2016-03-17
Applicant: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活动踏步自动装置,包括位于车身地板骨架下侧的门泵气缸、多连杆传动结构、一级防滑踏步板与电器元件,所述的多连杆传动结构固定在车身地板骨架下侧;所述的电器元件与门泵气缸连接;所述的门泵气缸伸出或收缩来带动多连杆传动结构执行展开或收缩的动作,通过多连杆传动结构,将力有效传递至与多连杆传动结构末段连接的一级防滑踏步板上,使一级防滑踏步板执行伸出汽车侧面外侧或收缩至汽车侧面内侧。本发明使一级防滑踏步板执行伸出汽车侧面外侧或收缩至汽车侧面内侧;进而方便驾乘人员上下车,起到省力、舒适、安全的效果,提高了公路客车上下客过程中的舒适性,保障乘客乘车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