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2091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0510504.7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G05D2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茶闷黄加工装备的温湿度解耦控制方法,包括:1、调节闷黄箱体内茶叶的厚度和闷黄时间,2、粗调闷黄箱体内的温湿度及均匀性,3、利用二型模糊神经网络精调闷黄箱体内的温度,4、利用温湿度解耦规则精调闷黄箱体内的湿度。本发明能按照给定参数调整茶叶的厚度和闷黄时间,控制茶叶闷黄过程中温湿度的准确性和均匀性,从而能保证闷黄后茶叶的良好品质与均匀度,并能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368121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593506.3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含水率在线检测方法,包括:1、初步振动均匀出料口的茶叶;2、测量茶叶密集度;3、根据茶叶密集度,通过茶叶密集度初步调节梯形调节板的开合;4、采集经梯形调节板初步调整后的茶叶光谱数据,通过深度度量学习茶叶光谱混合度判别网络输出茶叶光谱混合度;5、判断茶叶光谱混合度是否符合要求,若符合要求,则根据茶叶含水率预测模型输出茶叶含水率,否则,根据基于逆向强化学习调控的深度确定性生成对抗模型对梯形调节板进行调节。本发明能在茶叶生产线中,根据实时采集的茶叶光谱数据对光谱采集装置进行智能化调节,从而对符合要求的茶叶光谱数据进行含水率检测,并能提高茶叶含水率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1898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0609737.8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G06V10/74 , G06V10/58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N3/0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中心锚点三元组优化伪孪生网络的茶叶品质评价方法,其步骤包括:1、获取茶叶的高光谱图像并从中提取光谱信息与图像信息;2、采用伪孪生卷积神经网络和双锚点三元组的结构构建网络,并将训练集数据送入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光谱信息与图像信息到新的特征空间的映射;3、根据训练得到的模型,送入待检测样的高光谱数据,通过其输出的特征向量度量其距离并判断样品相似性。本发明能根据茶叶的高光谱数据计算度量空间下的光谱特征与图像特征,从而计算不同茶样间的距离,表征茶样的相似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3765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47148.9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23F3/06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茶叶杀青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茶叶滚筒杀青机,包括底座和外滚筒,外滚筒内转动设置有内滚筒,底座上设置有驱动内滚筒转动的驱动组件,外滚筒内壁底部设置有弧形加热板,弧形加热板内壁上间隔布置有若干电加热管,外滚筒位于进料侧设置有进料组件,进料组件向内滚筒筒腔延伸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外壁上沿周向间隔布置有若干红外辐射管,内滚筒的内壁上可拆卸设置有杀青网,杀青网的进料侧延伸至内滚筒进料端并与进料组件衔接、出料侧延伸至内滚筒出料端后外接有散热网,杀青网内壁螺旋设置有搅叶片。本申请在批量茶叶杀青完成之后可以将杀青网拆卸下来进行清理,这样就不会导致茶毛等杂质遗留对后续批次茶叶杀青造成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6371725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92450.9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nventor: 毕海军 , 郭新亮 , 秦宽 , 余磊 , 翟小婷 , 刘琳琳 , 王玉洁 , 杨天元 , 王宇 , 陈琪 , 方梁菲 , 曹成茂 , 吴正敏 , 葛俊 , 夏冬松 , 刘阳 , 陈斌 , 毕玉贞 , 贾彭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风电一体化高效茶叶分选机及分选方法,涉及茶叶分选技术领域,包括风选腔和位于风选腔底部的静电分选腔,风选腔的顶部设置有风选落料口,侧部设置有杂物出口,底部设置有风选出料口,杂物出口处设置有排风组件;静电分选腔的顶部设置有与风选落料口连通的静电分选落料口;静电分选腔内部设置有静电辊和喂料辊,静电辊的下方设置有茶梗出料区,喂料辊的底部设置有茶叶出料区;本发明通过设置风选腔,能够利用风选将灰尘、黄叶等不易在静电场中筛分的细碎轻质杂质去除,可以保证后续静电分选过程中的分选质量;同时还极大地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分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189176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205110.0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G06V20/68 , G06V10/58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77 , G06N3/0464 , G06N3/0475 , G06N3/094 , G06N3/048 , G06N3/045 , G06N3/082 , G06N3/0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成度量TD3的茶叶智能化拼配方法、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1、获取茶叶的高光谱图像并从中提取光谱数据;2、基于茶叶高光谱特征数据,利用ACGAN训练茶叶高光谱生成网络,用于生成状态变换后新状态下的茶样特征;3、基于深度度量学习方法训练样品相似性判别网络,判断拼配方法拼配的茶样是否满足目标样要求;4、构建GM‑TD3网络,设立拼配目标并对网络进行训练,使拼配方法在茶叶拼配问题中学习到最优策略并完成智能化拼配。本发明能根据茶叶的高光谱数据实现拼配动作与茶叶质量变化并累积经验,从而使模型学习到更优的拼配策略,实现茶叶拼配智能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610899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634823.0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杀青加工过程的智能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智能控制方法的步骤包括:1确定当前茶叶嫩度等级,2构建茶叶杀青时干燥模型,3计算初始投叶量并调整杀青机倾角,4利用区间二型模糊控制器调整投叶量。本发明能保证茶叶杀青后的含水率达到最优值,从而能保证杀青后茶叶的良好品质和均匀度,并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965356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80627.0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G01N21/359 , G01N21/3563 , G06V10/12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茶贮藏过程中新鲜度关键指标的快速可视化监测方法,具体步骤包括:取不同贮藏时间的不同新鲜度绿茶样品,利用高光谱成像仪快速采集茶样图谱信息;采用GC‑MS测定绿茶中各种脂肪酸单体含量;对样品进行数据集划分,并分别筛选各脂肪酸的特征光谱变量;利用筛选得到的特征光谱,结合线性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绿茶贮藏过程中脂肪酸指标的定量预测模型;最后,将每个像素点的信息逐一带入模型,通过图像处理,生成脂肪酸含量及分布的伪彩色图,从而实现快速可视化监测。本发明分析过程快速简便,无需前处理,可操作性强,通过采集高光谱图像,带入模型,即可得到脂肪酸指标的含量及可视化分布图。
-
公开(公告)号:CN108169162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329502.9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G01N21/3563 , G01N21/35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园土壤肥力水平的快速评价方法,分别选取贫瘠茶园、良好茶园和优质茶园的土壤样品若干,并随机划分为校正集和预测集;根据含量高低的划分范围确定分类样品集;采集样品近红外光谱信息,连续多次扫描,取得所述样品在近红外波长下的全部平均光谱信息;对样品原始平均光谱进行不同的预处理,根据茶园土壤肥力水平判别模型的预测效果,确定光谱最佳预处理方法;采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的特征光谱信息;将特征光谱与全光谱结合上述三种判别方法进行对比,根据预测的分类准确率,确定最优的茶园土壤肥力水平判别模型,从而实现对茶园土壤肥力水平进行预测。本发明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测量土壤肥力,能够实现在线、无损、快速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6251674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310112554.X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nventor: 毕海军 , 刘阳 , 秦宽 , 翟小婷 , 刘琳琳 , 王玉洁 , 杨天元 , 陈琪 , 王宇 , 方梁菲 , 吴正敏 , 曹成茂 , 葛俊 , 夏冬松 , 陈斌 , 郭新亮 , 毕玉贞 , 贾彭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碎片的磁选方法、装置及锂电池破碎磁选系统,磁选装置包括由电机、带轮、强磁轮和传输带构成的带传动装置以及2个出料通道,2个出料通道设置在强磁轮的下方并且分别位于强磁轮的轴线所在的竖直面的两侧;磁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传输带上传输锂电池碎片;电机驱动带轮或传输带转动,以使得传输带执行循环往复移动;锂电池碎片通过传输带向着出料通道传输,碎片经过强磁轮时,含磷酸铁锂碎片被磁化并且被强磁轮吸附在传输带上,导致含磷酸铁锂碎片与无磷酸铁锂碎片落入到不同的出料通道中,从而填补了使用磁选分离出锂电池中的磷酸铁锂的技术空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