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9918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257215.1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茎段外植体的茶树组织培养高效快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带有饱满腋芽的嫩枝,先用酒精消毒,再用NaClO溶液消毒,接着用无菌水冲洗,最后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选取茎段;将茎段接种到定芽诱导培养基中,添加0.5~3mg/L6‑BA和0.05~0.3mg/LNAA;将诱导出的定芽置于MS培养基进行不定芽诱导,并添加1~3mg/L 6‑BA和0.1~0.3mg/L NAA;将诱导出的不定芽置于MS培养基进行不定芽诱导,并添加1mg/L 6‑BA、0.1~0.5mg/L NAA和2mg/L TDZ;将诱导的不定芽置于伸长培养基中,添加0.2~1mg/L 6‑BA和0.02~0.1mg/L NAA;选取诱导生长状态良好的芽苗置于1/2MS培养基进行不定根诱导,并添加1~5mg/L IBA。本发明使用两步不定芽诱导,大大提高了茶苗的生产效率,打破了组织培养技术在茶苗生产性育苗方面的瓶颈,解放了离体再生技术在茶苗生产上的运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26525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59934.1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P19/44 , C12N9/10 , C12N15/54 , C12N15/70 , C12N1/21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00 , C12Q1/6895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CsUGT84A22基因在合成阿魏酸‑β‑葡萄糖苷及选育茶树抗病性品种中应用,属于茶树基因利用技术领域。该茶树糖基转移酶基因CsUGT84A22的CDS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CsUGT84A22基因编码的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有益效果:本发明克隆了来源于茶树的茶树糖基转移酶CsUGT84A22基因,对其在大肠杆菌中原核表达并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得了重组蛋白,纯度和活性高,可应用于阿魏酸‑β‑葡萄糖苷生物合成基因工程。并且分析了在不同轮斑病抗性的茶树品种中序列差异,发现在抗性较强的品种中CsUGT84A22的启动子序列相较于抗性较弱的品种多了段插入,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造成不同茶树抗性差异的原因,为茶树育种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812704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67394.0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N15/54 , C12N9/10 , C12N15/81 , C12N1/19 , C12N15/84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82 , C12R1/8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茶树CsGSTU8基因及其在缓解、降解草甘膦毒害作用中的应用,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茶树CsGSTU8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茶树CsGSTU8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2所示。茶树CsGSTU8在根和叶中均响应草甘膦胁迫上调表达;CsGSTU8在茶树根中特异高表达,将该基因构建的pCAMBIA1305(含GFP标签)质粒通过转化农杆菌侵染烟草叶片后观察其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CsGSTU8蛋白原核表达及其在pH=8.0时酶活性最强;将该基因构建的pYES2质粒转化草甘膦敏感型菌株BY4741,能够恢复酵母突变体在高浓度草甘膦培养基上的生长能力。该基因的克隆阐明了其在茶树抗草甘膦胁迫中的作用,为茶树抗草甘膦胁迫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78416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989685.6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树夏季短穗扦插快速成苗的方法,包括大田苗圃建设、苗床处理、插穗的剪取、扦插和大田苗圃管理;大田苗圃管理包括光照管理;水分管理:扦插后浇透水,扦插后90d内的晴天无雨日,每日浇水3~4次,土壤湿度控制在65~75%;扦插初期管理:扦插后6~8d内,17:00前分别向苗床中喷施甲基硫菌灵、15%噁霉灵、腐殖酸叶面肥和34%螺螨酯;扦插后18~20d内,17:00前分别向苗床中喷施醚菌酯、15%噁霉灵、腐殖酸叶面肥、唑醚·丙森锌和烯啶·吡蚜酮;追肥:插穗扦插1个月后开始第一次追施水溶复合肥,以后每间隔10d追肥一次,连续追肥4次;当苗高至10~12cm时,再次追施水溶复合肥;炼苗。
-
公开(公告)号:CN110669866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1911116422.4
申请日:2019-11-1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鉴别紫色茶树品种的InDel标记及其组合与应用。所述InDel标记包括InDel1和InDel2,本发明利用InDel指纹图谱鉴别四种紫色茶树品种紫嫣、紫仙、紫红和紫娟,在茶树全基因组中选取30对InDel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鉴定流程主要包括茶树总DNA提取、引物设计、PCR扩增、等位基因多态性统计,最终确立了两对InDel引物(SEQ ID NO:5‑8)作为品种鉴定的核心引物,能有效地将四种紫色茶树品种完全区分开,不仅有利于对紫色茶树品种的保护和推广,同时,为市场上这四种容易混淆的紫茶品种提供了简单、快速、准确、高效的鉴别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96185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23754.9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G01N27/626 , G01N1/28 , G01N1/40 , G01N1/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ICP‑MS精确测定茶叶总硒含量的方法,属于硒元素含量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茶叶样品预处理及测样前准备;(2)标准母液与内标溶液的配置:(3)标准曲线的绘制与待测元素含量的检测。有益效果:本发明主要采用ICP‑MS对茶叶中的硒元素进行测定,该方法改进了消解方法以及样品处理过程,满足快速且准确的测定硒元素的含量;具有较低的检出限与良好的回收率,为茶叶中硒元素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便捷,具有较低的检出限,且误差小,内标回收率高。通过更改消解程序以及样品制作过程,使得检测更加稳定且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866800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943872.5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高效鉴定叶色紫化变异茶树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茶树种质鉴定技术领域。该分子标记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针对该DNA分子标记设计了2对引物,其序列如SEQ ID No.2~5所示。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一种鉴定茶树叶色的方法,是一种利用茶树组织中提取的微量DNA为模板、分子标记引物扩增以及琼脂糖电泳技术鉴定茶树紫化性状是否为稳定遗传方法。根据2对分子标记引物对,利用PCR扩增技术,扩增目的条带,根据显目的条带位置来区分茶树是否为可遗传紫化品种。本发明对于自然群体和杂交群体中紫化变异茶树的鉴定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适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89633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1487207.7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SSR指纹图谱鉴别金裕1号茶树品系的方法。本发明利用44份来自12个省份的优良茶树品种作为样本材料,在茶树全基因组中设计76对SSR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鉴定流程主要包括茶树总DNA提取、引物的设计、PCR扩增、等位基因多态性统计,最终确立了5对引物作为金裕1号品种鉴定的核心引物,可以有效地将金裕1号新品种和其它43种茶树品种区分开,从而利于金裕1号茶树新品种的保护和推广,并为金裕1号茶品种的真伪鉴别提供快速、准确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02852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36925.7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理茶的转座子插入片段及其作为分子标记物区分大理茶与其它茶组植物的应用,属于DNA分子标记鉴定茶树技术领域。在茶树全基因组中比对大理茶和其它茶树品种中CsCAD14基因的启动子片段,发现只有在大理茶中的CsCAD14基因的启动子中存在一个1082bp的转座子插入片段,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它茶组植物中均不存在,因此通过利用两对PCR引物分别对CsCAD14基因的启动子和插入片段进行鉴定,能有效区分大理茶和与其它茶组植物,同时,比较传统的茶树品种鉴定方法,本发明为市场上区分大理茶树和与其它茶组植物提供了一种更简便、快捷、准确的鉴别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20035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583705.1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合成乙酸叶醇酯的茶树乙酰辅酶A:顺‑3‑己烯醇乙酰转移酶CsCHAT1基因克隆及其在抗茶尺蠖性的应用。本发明克隆了来源于茶树的CsCHAT1基因,原核表达获得了纯度和活性高的CsCHAT1。进而构建了以顺‑3‑己烯‑1‑醇为底物,CsCHAT1为催化剂的酶促反应体系,可在体外高效合成乙酸叶醇酯。将茶树暴露于乙酸叶醇酯处理的环境中,茶树获得更强的茶尺蠖抗性,为培育抗虫茶树新品种提供了良好的基因资源,以及为抗虫药物研发和害虫生物防治提供潜在的有效靶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