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

    公开(公告)号:CN11878787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1583837.9

    申请日:2017-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该逃生装置包括破窗装置以及可折叠的在展开时可供人攀爬的逃生软梯,逃生软梯具有用于与车身固连的首端和用于与破窗装置固连的末端,所述破窗装置包括用于撞击侧窗玻璃的撞针组件以及用于在侧窗玻璃破裂后将破裂玻璃推出窗外以打通逃生通道的辅助推窗组件。本发明的逃生装置全面覆盖整个逃生过程,破窗装置的撞针组件能够撞破玻璃实现快速破窗,逃生人员借助辅助推窗组件实现安全打通逃生通道,逃生软梯铺开后,逃生人员可借助逃生软梯安全快速逃出车外,将逃生人员从危险的车内顺利送达安全的地面。

    翻转机构及逃生窗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9424286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1710741983.8

    申请日:2017-08-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翻转机构及逃生窗及车辆,逃生窗包括窗锁、窗内框、窗外框以及安装在窗外框下端的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包括固定座、铰接在固定座上的第一翻转件及与第一翻转件铰接的第二翻转件,第一翻转件和第二翻转件均具有初始位置;翻转机构包括用于驱动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一翻转件正向翻转并使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二翻转件随第一翻转件正向翻转的第一弹性件,和/或包括用于驱动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二翻转件正向翻转并使处于初始位置的第一翻转件随第二翻转件正向翻转的第二弹性件。通过在车窗上加装弹性件实现了逃生窗的快速开启,保证了乘客的快速逃离,且逃生窗在翻转机构的两个铰接轴上经过两次翻转,使逃生窗打开到最大化,有利于乘客的逃生。

    客车逃生窗结构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649133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1710936658.7

    申请日:2017-1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客车领域中的客车逃生窗结构,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供逃生窗安装的逃生窗安装孔,逃生窗安装在逃生窗安装孔中,所述逃生窗的至少一侧通过固定连接结构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客车逃生窗结构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固定连接结构或者所述逃生窗施加冲击力以破坏逃生窗与车体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的冲击装置。使用时打开冲击装置,冲击装置进行冲击,利用冲击力破坏逃生窗与车体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破坏完成之后,逃生窗可以打开,车内乘员可通过逃生窗进行逃生。冲击装置冲击破坏打开逃生窗的速度较快,相比于现有逃生窗的手动打开方式,可节省车内乘员手动打开逃生窗的时间,有利于车内乘员逃生。

    车辆及其防撞梁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409435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1811556034.3

    申请日:2018-12-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及其防撞梁。该车辆中的防撞梁具有用于承受冲击的外承力壁和与外承力壁间隔布置的用于支撑在车架上的内承力壁,外承力壁和内承力壁之间设有与外承力壁和内承力壁的对应部分共同围成封闭的腔体的支撑壁,外承力壁与内承力壁之间还设置有由复合材料制成的附加支撑壁,附加支撑壁支撑于外承力壁与内承力壁之间。该防撞梁可以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撞梁的防撞能力有限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和抗变形能力。

    油箱防护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0027405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810028104.1

    申请日:2018-0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油箱防护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辆,属于车辆燃油箱防护技术领域,油箱防护装置包括用于保护油箱的保护框,保护框具有用于承受碰撞冲击的受撞面,所述保护框上设有用于通过变形吸收能量的吸能梁,吸能梁固定在保护框立柱之间沿垂直于保护框的受撞面方向延伸,所述吸能梁上设有在保护框受到碰撞冲击时诱导吸能梁变形的吸能诱导结构,采用保护框及吸能梁的两级防撞结构逐级的吸收油箱受到的碰撞冲击能,避免油箱的变形及损坏,解决了车辆在受到侧面碰撞时油箱容易变形及损坏的问题。

    吸能筒支架和碰撞吸能装置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4960578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510331948.X

    申请日:2015-06-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吸能筒支架和碰撞吸能装置及车辆,以提供既能提高碰撞吸能装置的高度保护范围,又能加强其安装结构强度的碰撞吸能装置。所述碰撞吸能装置包括吸能筒支架、安装板和吸能筒,所述吸能筒支架包括沿车架横梁长度方向并列间隔设置在车架前端上/下面的竖梁和增加该支架强度的斜梁,斜梁的两端对应固连于竖梁和车架上,所述竖梁与斜梁和车架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使该支架具有较高的强度,碰撞吸能装置通过安装板固定在该吸能筒支架上,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由车架横梁的前端面对安装板的固定支撑,使该吸能筒支架的高度保护范围不局限于车架的高度,且受力结构合理,支撑强度高。

    一种车架和具有该车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6240642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667138.6

    申请日:2016-08-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架和具有该车架的车辆,包括驾驶区和乘客区,所述驾驶区与所述乘客区之间和/或所述乘客区的靠近所述驾驶区后部的部位设有压溃式吸能结构。当车辆前部受到碰撞时,碰撞能量通过驾驶区向后传递到压溃式吸能结构,压溃式吸能机构发生压溃变形吸收碰撞能量,驾驶区结构保持不变并随吸能结构变形整体后移,保障了驾驶区上方乘员的安全。本发明车架“刚性”和“柔性”的合理分布设计,当车辆前部发生碰撞时,载有驾驶员的驾驶区车架不会发生变形且能够整体向后移动,压溃式吸能结构发生压溃变形吸收碰撞能量,实现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目的。

    一种车内遗留儿童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53413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010322745.5

    申请日:2020-04-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内遗留儿童检测方法及系统,属于汽车安全防控技术领域。其中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停止状态下的车辆姿态信息、以及探测器姿态信息,并得到角度偏差量;判断角度偏差量是否在阈值范围内,若否,则根据角度偏差量,由探测器的调节机构调整探测器的探测姿态,使角度偏差量处于阈值范围内,更新角度偏差量,根据角度偏差量、车辆长度、车辆宽度、探测坐标系中的车厢相对于探测器的位置,标定探测器的检测区域;若是则直接重新标定检测区域;在检测区域进行检测。本发明的角度偏差量在阈值范围时,重新标定探测器的检测区域,避免误检;角度偏差量不在阈值范围时,通过探测器的调节机构将探测器的探测姿态进行调整,避免漏检。

    车辆及其防撞梁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09435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811556034.3

    申请日:2018-12-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及其防撞梁。该车辆中的防撞梁具有用于承受冲击的外承力壁和与外承力壁间隔布置的用于支撑在车架上的内承力壁,外承力壁和内承力壁之间设有与外承力壁和内承力壁的对应部分共同围成封闭的腔体的支撑壁,外承力壁与内承力壁之间还设置有由复合材料制成的附加支撑壁,附加支撑壁支撑于外承力壁与内承力壁之间。该防撞梁可以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撞梁的防撞能力有限的问题,进而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和抗变形能力。

    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094656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810680708.4

    申请日:2016-0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及其车架。所述汽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架体,架体包括至少一个纵向传力单元,纵向传力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和至少一个前桥纵向传力梁,至少一个驾驶室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与对应的前桥纵向传力梁之间连接有中间传力梁。汽车发生高速碰撞时,碰撞力从驾驶纵向传力梁的前端传递到驾驶纵向传力梁的后端部,再向后传递到前桥纵向传力梁上,再通过前桥纵向传力梁传递给前桥架体部分的其他处,前桥架体部分发生变形,吸收碰撞能量,降低汽车的加速度,减少驾驶员受到的惯性力伤害,同时减小驾驶室对应的驾驶室架体部分的变形,保证了驾驶员的生存空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