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箱防护框架及使用该框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9927540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711367120.5

    申请日:2017-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箱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燃油箱防护框架及使用该框架的车辆。车辆包括燃油箱和设置在燃油箱外侧的燃油箱防护框架,所述燃油箱防护框架包括相互对立设置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对立面上设有防撞梁,燃油箱防护框架还包括防撞梁连接座,所述防撞梁连接座包括用于对防撞梁的朝向燃油箱一侧进行支撑的防撞梁支撑板,防撞梁支撑板连接有平行于所述对立面或者同时垂直于防撞梁支撑板和所述对立面的连接座固定板,连接座固定板焊接固定在所述对立面上,所述防撞梁可拆固定在防撞梁支撑板上。

    一种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

    公开(公告)号:CN11878787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1583837.9

    申请日:2017-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该逃生装置包括破窗装置以及可折叠的在展开时可供人攀爬的逃生软梯,逃生软梯具有用于与车身固连的首端和用于与破窗装置固连的末端,所述破窗装置包括用于撞击侧窗玻璃的撞针组件以及用于在侧窗玻璃破裂后将破裂玻璃推出窗外以打通逃生通道的辅助推窗组件。本发明的逃生装置全面覆盖整个逃生过程,破窗装置的撞针组件能够撞破玻璃实现快速破窗,逃生人员借助辅助推窗组件实现安全打通逃生通道,逃生软梯铺开后,逃生人员可借助逃生软梯安全快速逃出车外,将逃生人员从危险的车内顺利送达安全的地面。

    吸能筒支架和碰撞吸能装置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4960578B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510331948.X

    申请日:2015-06-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吸能筒支架和碰撞吸能装置及车辆,以提供既能提高碰撞吸能装置的高度保护范围,又能加强其安装结构强度的碰撞吸能装置。所述碰撞吸能装置包括吸能筒支架、安装板和吸能筒,所述吸能筒支架包括沿车架横梁长度方向并列间隔设置在车架前端上/下面的竖梁和增加该支架强度的斜梁,斜梁的两端对应固连于竖梁和车架上,所述竖梁与斜梁和车架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使该支架具有较高的强度,碰撞吸能装置通过安装板固定在该吸能筒支架上,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由车架横梁的前端面对安装板的固定支撑,使该吸能筒支架的高度保护范围不局限于车架的高度,且受力结构合理,支撑强度高。

    一种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

    公开(公告)号:CN108283765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1710015944.X

    申请日:2017-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逃生装置及使用该逃生装置的客车,该逃生装置包括破窗装置以及可折叠的在展开时可供人攀爬的逃生软梯,逃生软梯具有用于与车身固连的首端和用于与破窗装置固连的末端,所述破窗装置包括用于撞击侧窗玻璃的撞针组件以及用于在侧窗玻璃破裂后将破裂玻璃推出窗外以打通逃生通道的辅助推窗组件。本发明的逃生装置全面覆盖整个逃生过程,破窗装置的撞针组件能够撞破玻璃实现快速破窗,逃生人员借助辅助推窗组件实现安全打通逃生通道,逃生软梯铺开后,逃生人员可借助逃生软梯安全快速逃出车外,将逃生人员从危险的车内顺利送达安全的地面。

    吸能筒支架和碰撞吸能装置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4960578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331948.X

    申请日:2015-06-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吸能筒支架和碰撞吸能装置及车辆,以提供既能提高碰撞吸能装置的高度保护范围,又能加强其安装结构强度的碰撞吸能装置。所述碰撞吸能装置包括吸能筒支架、安装板和吸能筒,所述吸能筒支架包括沿车架横梁长度方向并列间隔设置在车架前端上/下面的竖梁和增加该支架强度的斜梁,斜梁的两端对应固连于竖梁和车架上,所述竖梁与斜梁和车架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使该支架具有较高的强度,碰撞吸能装置通过安装板固定在该吸能筒支架上,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由车架横梁的前端面对安装板的固定支撑,使该吸能筒支架的高度保护范围不局限于车架的高度,且受力结构合理,支撑强度高。

    汽车安全带位置调节装置及安全带机构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4163156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10368678.5

    申请日:2014-0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附件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了一种汽车安全带位置调节装置及安全带机构和车辆。汽车安全带位置调节装置包括上下位置调节部分和前后位置调节部分,前后位置调节部分包括横向导轨,上下位置调节部分装配在横向导轨上并与横向导轨前后导向配合,另外,上下位置调节部分与横向导轨之间设有可自锁的传动机构。在使用该汽车安全带位置调节装置时,可通过上下位置调节部分调节安全带的上下位置,通过前后位置调节部分以及相应的可自锁的传动机构之间的互相配合调节安全带的前后位置,从而实现对安全带的上下前后各个方向的位置调节,不仅能够适应不同高矮的乘员,而且能够适应不同胖瘦的乘员,从而提高了汽车安全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一种碰撞防护结构及使用该碰撞防护结构的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8202684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1611169646.8

    申请日:2016-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碰撞防护结构及使用该碰撞防护结构的汽车,碰撞防护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左右布置的用于连接在驾驶室底盘前端的吸能盒,碰撞防护结构还包括与吸能盒个数对应的自上而下延伸的传力臂,吸能盒连接于传力臂的下端后侧,传力臂的上端连接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使用时位于驾驶室底盘上侧的前防撞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前防撞梁位于驾驶室底盘的上侧,当汽车与底盘比较高的货车或者SUV等乘用车发生碰撞时,受碰撞的前防撞梁就可以将碰撞能量通过传力臂直接传递到吸能盒上,吸能盒在第一时间通过自身的溃缩变形将碰撞能量吸收掉,从而减少汽车前部的变形,保护车内乘员的生存空间不被侵入,提高了前防撞梁在面对高位碰撞时的防护效果。

    一种碰撞防护结构及使用该碰撞防护结构的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08202684A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611169646.8

    申请日:2016-1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碰撞防护结构及使用该碰撞防护结构的汽车,碰撞防护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左右布置的用于连接在驾驶室底盘前端的吸能盒,碰撞防护结构还包括与吸能盒个数对应的自上而下延伸的传力臂,吸能盒连接于传力臂的下端后侧,传力臂的上端连接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使用时位于驾驶室底盘上侧的前防撞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前防撞梁位于驾驶室底盘的上侧,当汽车与底盘比较高的货车或者SUV等乘用车发生碰撞时,受碰撞的前防撞梁就可以将碰撞能量通过传力臂直接传递到吸能盒上,吸能盒在第一时间通过自身的溃缩变形将碰撞能量吸收掉,从而减少汽车前部的变形,保护车内乘员的生存空间不被侵入,提高了前防撞梁在面对高位碰撞时的防护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