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1637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28009.X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计算力学领域,公开了大柔度系泊锚链参变量动力学建模方法。本发明在集中质量法建模基础上,引入参变量变分原理,将系泊锚链的非线性张力、非线性海底接触力由分段表达形式,整理成统一的含参变量的表达式,通过更新迭代参变量,即可完成对锚链非线性行为的校正。避免了传统算法根据当前时刻运动状态对锚链下一时刻运动状态的预测,极大的提高了系泊锚链动力学建模仿真的精度,为后续系泊锚链动力学算法求解打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47588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27747.2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F17/17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计算力学领域,公开了大柔度系泊锚链非线性动力学快速积分算法。本发明基于精细积分法和预测校正算法建立了系泊锚链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高效算法,考虑了锚链的拉压非线性对方程的刚度阵进行线性化处理,同时对线性外力解析积分,非线性外力采用多项式插值近似,显著提高了算法的计算精度和效率。所提出的高效数值算法可以更快速、准确的模拟系泊锚链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响应,可以更准确的预测锚链的受冲击载荷大小及运动趋势,从而判断锚链的破坏条件,并帮助合理设计锚链强度等参数指标,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16919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111438163.4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3/06 , G06F119/14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组试验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在环仿真系统及方法,包括:前处理模块和载荷仿真与机舱在线测试模块;所述前处理模块,用于模拟风电机组的环境基础参数;所述载荷仿真与机舱在线测试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环境基础参数模拟风电机组的动力学响应参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风电机组从最初设计、到试验、到最终结果分析的一体化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944277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37731.X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F113/0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电机组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整机仿真方法及装置,包括:基于风电机组的有限元模型中各单元的节点编号将风电机组的有限元模型中各单元的特性矩阵整合至风电机组的整机运动平衡方程中;将所述风电机组的整机运动平衡方程进行转换,得到消除约束的整机运动平衡方程;对所述消除约束的整机运动平衡方程进行积分求解,得到风电机组整机仿真结果;其中,所述特性矩阵包括: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所述仿真结果包括:风电机组的有限元模型中各单元的节点速度向量。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用于指导机组整机及仿真设计和工具研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79104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1487586.X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叶片双轴动态加载装置、方法和系统,所述动态加载装置包括:激振模组、支撑架、夹具和控制装置;所述夹具套接于风电叶片外侧,且夹紧风电叶片;所述支撑架设置于地基上;所述激振模组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激振模组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激振模组为所述夹具提供竖直方向的周期激励载荷,进而使所述风电叶片在摆振方向以固有频率振动;和/或为所述夹具提供水平方向的周期激励载荷,进而使所述风电叶片在挥舞方向以固有频率振动;本发明通过外部作用力激振的方式实现同时对摆振和挥舞方向分别加载,加载方式不会影响叶片固有频率在摆振和挥舞两个方向的激振。
-
公开(公告)号:CN11582460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1487611.4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叶片双轴疲劳加载频率调节装置、方法及系统,包括:挥舞方向加载频率调节装置、摆振方向加载频率调节装置、设置于地基上的支撑结构和夹具;摆振方向加载频率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附加质量块;挥舞方向加载频率调节装置包括第二附加质量块;摆振方向加载频率调节装置安装于支撑结构上,摆振方向加载频率调节装置从垂直于地基的方向与夹具平行于地基的一侧连接;和/或,挥舞方向加载频率调节装置安装于支撑结构上,挥舞方向加载频率调节装置从平行于地基的方向与夹具垂直且靠近地基的一侧连接;通过将附加质量块设置于叶片外的装置上实现调节装置分别在摆振方向和挥舞方向上的独立性,在进行频率调节时,其固有频率不会相互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64461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926769.5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9/04 , G06F113/06 , G06F111/08
Abstract: 一种风电机组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包括:基于获取的风电场外部气象参数和在役风电机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仿真计算,得到在役风电机组各运行状态下各风速区间内第一单位时长的载荷时序值;基于所述在役风电机组各运行状态下各风速区间内第一单位时长的载荷时序值利用统计外推法计算得到计算周期的疲劳载荷谱;基于所述计算周期的疲劳载荷谱结合S‑N曲线进行评估得到在役风电机组的剩余疲劳寿命;本发明考虑了风电机组实际运行外部环境条件和实际运行状态,准确的还原了在役风电机组实际疲劳载荷单位时长的时间历程;本法利用统计外推法准确描述了载荷分布的变化趋势并填补了数据库的空缺,减小疲劳分析过程产生的误差和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34543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173868.0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风电机组簇特性的技改机组增功评价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技改后簇内风电机组历史运行数据和风电机组各时刻功率实际输出值,并对所述历史运行数据进行整理;将经过整理的技改后簇内风电机组历史运行数据输入预先建立的簇内风电机组功率输出特性关联模型进行预测,得到技改后簇内风电机组各时刻功率输出值;基于所述技改后簇内风电机组各时刻功率输出值结合所述簇内风电机组各时刻功率实际输出值利用区间分析法评价技改机组功率增长;本发明运用簇内风电机组功率输出特性关联模型解决风电机组增功技改后增功效果评价与验证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的评价方法周期长,可靠性与精度差等问题,有效解决风电机组增功效果评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9878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87590.6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03D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静态偏航误差动态识别方法及装置,包括:步骤1.对风电机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步骤2.依次对函数表达模型中风电机组功率输出特性参数进行规格化处理;步骤3.对所述风电机组功率输出特性参数定常归一化后的风速与功率输出之间的函数表达模型进行区间分析;步骤4.基于所述风电机组的初始偏航误差确定风电机组的偏航误差指标,并判断所述偏航误差指标是否满足收敛条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实时识别风电机组存在的偏航误差,能够有效的动态实施补偿,持续提升风电机组发电能力和发电量。具有实施成本低、识别准确度高、可持续识别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200916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211125308.X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M99/00 , G01M13/025 , F03D1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机组试验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电机组载荷解耦加载装置、方法、系统及控制系统;所述加载装置包括多个作动器、第一加载轴承、旋转轴和第二加载轴承;所述旋转轴与地面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加载轴承和第二加载轴承分别套接于旋转轴的两端;所述第一加载轴承远离旋转轴一端连接外部电动机;所述第二加载轴承远离旋转轴一端连接外部测试样机;所述多个作动器分别与第一加载轴承及第二加载轴承连接;作动器通过第一加载轴承和第二加载轴承为测试样机提供五自由度载荷,电动机为测试样机提供转矩载荷,本发明根据五自由度载荷,实现对加载装置中多个作动器的控制,增强风电机组传动链加载控制准确性,提升风电机组实验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