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双燃料发动机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6229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35259.6

    申请日:2023-1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双燃料发动机,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主燃烧室,其由活塞、缸套和缸盖围合而成,活塞设置于缸套内,缸盖设置于缸套顶部;涡流室,其位于缸盖内且与主燃烧室连通;柴油喷射器,其设置于缸盖内且与主燃烧室连通;氨喷射器,其设置于缸盖内且与涡流室连通;涡流室镶块,其设置于缸盖内并与缸盖形成涡流室,涡流室镶块具有连通主燃烧室和涡流室的涡流室通道;进气阀和排气阀,其设置于缸盖上并与主燃烧室连通,用于完成发动机换气;电控单元,控制柴油喷射器的喷射压力和喷射正时和控制氨喷射器的喷射压力和喷射正时;活塞的顶部具有凹坑。本发明能够提高氨喷射系统零部件的可靠性,能够使氨燃烧完全并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一种定容热流密度测量装置、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7446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967950.0

    申请日:2023-08-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燃烧传热测试设备领域,一种定容热流密度测量装置,包括模拟壁面装置和封堵部件,模拟壁面装置为杯状结构,且杯状结构内部具有分隔结构,封堵部件覆盖安装在模拟壁面装置的杯口处;分隔结构将杯状结构的内部分隔成2个对称设置且相互独立的腔体,模拟壁面装置背向封堵部件一侧对应2个腔体处均设置热电偶热通量传感器;封堵部件对应2个腔体处均设置与腔体内部连通的冷却介质循环孔道。本发明还提出使用上述定容热流密度测量装置的定容热流密度测量系统、以及该系统的控制方法。本装置及系统可在同一次实验下同时测量有隔热涂层和无隔热涂层时的热流量,也可保证热流量的单一流向,降低实验误差,简化实验方案,缩减实验时间。

    一种具有花瓣型出口的预膜式气体辅助雾化喷嘴

    公开(公告)号:CN11468852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40626.0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花瓣型出口的预膜式气体辅助雾化喷嘴,应用于工业燃烧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锥形钝体、唇口、旋流器,所述唇口与所述锥形钝体构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开设有第一渐缩出口;所述第一腔体用于将气体与液体进行混合;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旋流器的旋流叶片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旋流器上的进气孔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锥形钝体的气液混合物的接触面为花瓣型结构。本发明通过将旋流器上的进气孔设为斜口,并将锥形钝体的气液混合物的接触面设为花瓣型结构,使燃油达到较高的雾化质量,并在空间内形成浓淡分布,实现低氮氧化物燃烧。

    一种内部旋流伞状喷孔喷射器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8240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41959.5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一种内部旋流伞状喷孔喷射器,涉及喷射器技术领域。包括罐体,罐体设置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二腔体设置于第一腔体外侧,第一腔体、第二腔体通过第一通道连通,第一腔体一端连接第二通道,另一端连接喷射子孔;喷射子孔为伞状喷孔,伞状喷孔固定设置在第二通道喷射端外部或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二通道喷射端内部;第一通道纵截面形状是直筒型、渐缩型、渐扩型、渐缩渐扩型、渐扩渐缩型中任意一种,第一通道横截面形状是圆形、椭圆形、方形、菱形、狭缝形、间断式圆环形、三角形、圆角矩形中任意一种。本发明提供一种内部旋流伞状喷孔喷射器,有效提高了流体混合均匀性,相同喷射压力下喷雾粒径减小25%以上,流体蒸发雾化及混合效率提升50%以上。

    一种内旋流外射流交叉孔喷射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8240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38157.9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旋流外射流交叉孔喷射器,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通过第一通过连通,第一腔体下端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三腔体下端设置有第三通孔。喷射流体时,第二流体进入第二腔体,通过第一通孔形成旋流射入第一腔体,与第一流体发生碰撞并混合,混合后的流体通过第二通孔产生扰动,增强混合气体紊流,提升雾化效果,同时第三流体进入第三腔体,通过第三通过形成旋流后喷出,与混合流体发生碰撞,增强雾化效果,整个装置能够有效提高流体混合均匀性和雾化效果,在相同喷射压力下喷雾粒径减小25%以上,流体蒸发、雾化及混合效率提升50%以上。

    一种外部射流交叉孔喷射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8240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1641919.0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部射流交叉孔喷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本体为旋转体结构,本体具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一通道,第一腔体设置在本体的第一端面上,第一腔体为设置在本体轴线上的盲孔,第二腔体套设于第一腔体外围,本体远离第一腔体的一端设为圆台结构,且圆台的母线向远离第一腔体的一端收缩,第二腔体的底端为倾斜设置,靠近第一腔体的一端向本体的第二端面倾斜与第一腔体的外壁形成第二通道,第二腔体与第二通道连通,第一通道设置在本体的第二端面上,且第一通道与第一腔体连通,第二通道向本体的第二端面延伸并与第一通道交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可强化喷射器的喷孔内部湍流扰动,获得更好的混合和喷射特性。

    一种具有高能点火燃料的点火室式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0821643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1810887783.8

    申请日:2018-08-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能点火燃料的点火室式发动机,属于发动机领域。它包括燃烧室、进气系统、排气系统、燃料供给系统、高能点火燃料供给系统、燃料喷嘴、点火室和电控系统。通过设置具有点火室高能点火燃料喷嘴和点火装置的点火室,高能点火燃料供给系统通过点火室高能点火燃料喷嘴向点火室中供给高能点火燃料,点火装置点燃所述高能点火燃料,充分利用了高能点火燃料特性和点火室射流的作用,极大地增强了点火能量和点火稳定性,实现高效清洁燃烧。

    一种整体式气体加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654730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811538836.1

    申请日:2018-12-17

    Abstract: 一种整体式气体加热装置,属于燃料喷雾和燃烧可视化实验研究装置的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加热器外壳和端盖,端盖与加热器外壳固定连接,加热器外壳中设有加热芯,加热器外壳上的进、出气口与其内部的所述加热芯形成气体流动通道。该装置减少气体加热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实现气体的快速均匀加热;摆脱传统加热方式对定容燃烧弹材料结构的限制及加热过程产物对实验的影响;延长了硅碳棒的使用寿命;可准确监测加热器内气体温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硅碳棒与高温合金板和垫片的数量和布置方式;简化定容燃烧弹内结构,增强燃烧和喷雾可视化实验系统的布置灵活度,实现整个系统的模块化布置,拓宽系统应用前景。

    一种加载高温环境的激波底座激励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27727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10130912.3

    申请日:2019-02-22

    Abstract: 一种加载高温环境的激波底座激励装置,属于微型机械电子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筒体、安装在筒体底部的底板、微结构激励单元和光加热单元。微结构激励单元中在十字弹簧片顶部中心通过微结构安装板粘接安装有MEMS微结构,在十字弹簧片底部中心通过陶瓷片粘接安装有板电极;在第二连接板底部中心通孔内通过紧定螺钉安装有陶瓷管,在陶瓷管内套装连接有针电极。光加热单元中使用了遮光片和遮光板,使得由光加热单元发出的平行光仅能照射在MEMS微结构上。该装置可以实现对MEMS微结构整体的同时加热,确保了微结构表面的温度分布均匀,降低了微结构表面的温度梯度,大幅提高了高温环境下微结构动态特性参数测试的准确性。

    一种加载高温环境的激波聚焦激励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26320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811538770.6

    申请日:2018-12-17

    Abstract: 一种加载高温环境的激波聚焦激励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属于微型机械电子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筒体、电动两轴位移台、光加热单元和微结构激励单元,微结构激励单元在第二连接板底部中心安装有激波聚焦腔体,在激波聚焦腔体上端面设有半椭球腔,在激波聚焦腔体两个相对的侧表面上分别通过陶瓷管套装有针电极,每个针电极的针尖均位于半椭球腔的腔体内焦点附近,且两针电极针尖之间的距离为0.5‑1.0mm。光加热单元中使用了遮光片和遮光板,使得由光加热单元发出的平行光仅能照射在MEMS微结构上。该装置可以实现对MEMS微结构整体的同时加热,确保了微结构表面的温度分布均匀,降低了微结构表面的温度梯度,大幅提高了高温环境下微结构动态特性参数测试的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