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递送载体和使用其共递送多种治疗剂的药物制剂

    公开(公告)号:CN114452397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011214492.6

    申请日:2020-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递送载体,其包含穿膜肽修饰的阳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材料,其中所述阳离子材料选自带正电的多聚氨基酸、PEI、penetratin或penetratin的衍生物、PAMAM。本发明还涉及所述药物递送载体递送一种或多种治疗剂的用途、使用所述药物递送载体制备的用于共递送多种治疗剂的药物制剂、以及使用所述药物递送载体制备用于共递送多种治疗剂的药物制剂的方法。使用所述药物递送载体制备的药物制剂的粒径介于50nm至300nm,稳定性好,能够将多种治疗剂同时递送至相同的病灶部位,使多种治疗剂发挥协同的治疗作用,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

    药物递送载体和使用其共递送多种治疗剂的药物制剂

    公开(公告)号:CN11445239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1214492.6

    申请日:2020-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递送载体,其包含穿膜肽修饰的阳离子脂质体和阳离子材料,其中所述阳离子材料选自带正电的多聚氨基酸、PEI、penetratin或penetratin的衍生物、PAMAM。本发明还涉及所述药物递送载体递送一种或多种治疗剂的用途、使用所述药物递送载体制备的用于共递送多种治疗剂的药物制剂、以及使用所述药物递送载体制备用于共递送多种治疗剂的药物制剂的方法。使用所述药物递送载体制备的药物制剂的粒径介于50nm至300nm,稳定性好,能够将多种治疗剂同时递送至相同的病灶部位,使多种治疗剂发挥协同的治疗作用,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

    多肽HNP1在作为眼部屏障穿透促进剂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66243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10241024.5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肽HNP1在作为眼部屏障穿透促进剂中的应用,该多肽HNP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首次研究发现,多肽HNP1具有打开眼部屏障的功能,能够达到促进眼部疾病治疗药物穿透眼部屏障、并将眼部疾病治疗药物递送到靶标的目的;同时该多肽HNP1本身即为人体中所含有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高;HNP1目前被广泛用在抗菌领域,生产合成路线十分成熟,易于制备和获取,这就使得HNP1在眼部疾病的治疗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用高通量测序同时测定基因表达量和多聚腺苷酸加尾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32629B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210213994.6

    申请日:2012-08-01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倪挺 魏刚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组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高通量测序同时测定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基因的表达量和多聚腺苷酸加尾的方法。本方法在逆转录时引入可被切除的特殊碱基,从而去除多余的腺苷酸,达到直接测定PolyA位点的目的。本方法无需信使RNA的纯化,直接进行逆转录,因此更简单;由于采用双端测序,因此更精确;本方法既能精确测定PolyA位点,又能可靠确定基因表达量,因此更省钱。该文库经高通量测序后获得基因表达及PolyA加尾的基础数据,再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基因的表达量和PolyA加尾的详细信息,为人类重要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提供分析依据。

    一种穿膜肽修饰的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88295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110268168.7

    申请日:2011-09-0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药物制剂领域,涉及穿膜肽修饰的纳米粒,具体涉及一种口服多肽、蛋白类药物的纳米粒递释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纳米粒递药系统由由纳米粒、纳米粒表面修饰的穿膜肽和纳米粒包封的多肽蛋白药物组成,其平均粒径范围介于10-500nm;该穿膜肽修饰的纳米粒可与细胞表面带负电的葡糖胺聚糖发生电性吸引,继而发生细胞内吞,使其作为一个整体被摄取入胞,口服后具有穿透消化道黏膜的能力,可将其携载的多肽蛋白类药物递送至全身血液循环,提高此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本发明提高了多肽、蛋白类药物在消化道内的稳定性,降低穿膜肽的用量,减少其可能导致的毒副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