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接收器融合的激光通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6652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547645.7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接收器融合的激光通信方法,在电网的关键节点部署电流传感器、通信器,通信器包括一个数据传输模块、多个数据接收模块;并执行如下步骤实现复杂环境下的长距离数据传输;包括:步骤S1、电流传感器采集电网中的电流信号,得到原始电信号测量数据uk;步骤S2、在数据发送端节点,数据处理输出模块内引入冗余度和前向纠错的Turbo码生成光信号编码数据yk并输出;步骤S3、在数据接收端节点,利用多个数据处理接收模块接收数据,并采用Turbo码方法解码并融合数据,实现数据通信。

    锌基液流电池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2561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65627.3

    申请日:2024-12-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锌基液流电池控制器及控制方法,通过采集各功能板反馈的锌基液流电池的状态检测信息,包括电压状态信息、放电电流状态信息、电解液温度状态信息、热交换循环泵的电解液流速状态信息;根据状态检测单元获取的液流电池模组的单体或模组的电压状态信息、放电电流状态信息、电解液温度状态信息,进行电池组均衡放电分析、电池组荷电状态估算、电池剩余寿命估算、锌沉积故障预测、锌脱落故障预测;当电池电压不均衡时,控制放电参数进行液流电池模组的主动均衡放电或被动均衡放电中的至少一种;当锌沉积故障时,控制热交换循环泵的热交换率、热交换罐内的电解液温度参数对电解液加热,实现对锌基液流电池减少锌沉积;以及上传分析、估算和预测的结果至上位机。

    一种面向智能装配系统个性化定制的知识图谱本体设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17231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210571231.2

    申请日:2022-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工业生产制造过程中模块化智能装配系统的知识图谱本体设计方法及系统。通过对各智能装配模块知识归纳和抽象,分层构建个性化定制知识图谱的全局本体和领域本体,根据不同智能装配模块之间当前存在的知识差异,分类构建具备描述各智能装配模块能力的产品领域本体、工艺流程领域本体和装配设备领域本体,利用产品的结构和连接特征、工艺流程的功能属性及装配设备的布局特点,形成智能装配系统的完整知识表达,建立知识与各个智能装配模块的关系。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初步形成面向智能装配系统的知识本体,在此框架上进行知识嵌入和补全,拓展和丰富智能装配系统知识,便于推理相应产品领域、工艺流程领域、装配设备领域的任务流程。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配电网保护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678860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011550073.X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配电网保护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智能体获取本地量测数据,将获取到的感知信息作为深度强化学习的环境状态信息;智能体获取动作类型和参数作为深度强化学习的动作空间信息;设计智能体与环境交互过程中的奖励函数;构建深度强化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对所述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根据训练好的深度强化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对获取到的感知信息进行自主决策,得到控制断路器动作的指令。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电流保护以电流整定值为动作判定依据的思路,让保护装置自主感知配电网的运行状态,通过不断的试错学习,自适应调整保护动作策略,以满足高度不确定性配电网环境的保护动作的选择性和速动性。

    基于双机器人的高压集水管柔性智能焊接工作站

    公开(公告)号:CN110315254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810269220.2

    申请日:2018-03-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双机器人的高压集水管柔性智能焊接工作站。包括定位机构、第一焊接机器人、滑台、第二焊接机器人、上料机构、直角坐标机械手及滑台座,其中滑台可沿X轴方向滑动地安装在滑台座上,滑台座的一侧设有第一焊接机器人和用于定位主水管的定位机构,另一侧设有第二焊接机器人和用于存储分水管的上料机构,直角坐标机械手设置于滑台座的上方,且具有沿Y轴和Z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及R轴方向旋转的自由度,直角坐标机械手用于输送分水管。本发明在主水管两侧采用双工位同时对分支管焊接的技术,大大降低了分支管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热膨胀对主水管造成的焊接畸形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