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9459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318661.4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8 , B63B7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出入水缩尺缩比模型的跨介质出入水试验领域,具体为跨介质出入水缩尺缩比模型的相似试验方法及其相似试验系统。在出入水缩尺缩比模型试验的相似条件中,确定超重力环境下流体力学的满足条件;确定超重力环境下相似条件中的空化数与气体密度系数;确定超重力环境下相似条件中的雷诺数;确定超重力环境下相似条件中的气核密度;确定超重力环境下相似条件中的韦伯数;基于超重力环境下流体力学、空化数与气体密度系数、雷诺数、气核密度及韦伯数的相似条件,得到超重力环境下出入水缩尺缩比模型试验的相似准数及跨介质相似律。针对制约高速跨介质出入水缩尺缩比模型试验发展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108383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544351.X
申请日:2022-12-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18/2411 , G08G3/02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改进樽海鞘多输出支持向量的船舶航迹预测方法。具体为对美国海岸警卫队导航中心提供的AIS航迹数据进行筛选和预处理;对模型中的超参数进行樽海鞘参数寻优;构建最终多元支持向量模型,并进行评估;选取其他的寻优方法与各种支持向量机与之做对比。本发明在美国海岸警卫队导航中心采集到的AIS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及验证,结果显示本方法在经纬度强耦合的情况下的预测表现良好,并且在模型经纬度弱耦合的情况下的表现仍然优秀;并改进了樽海鞘群(SSA)寻优方法,由算法寻找合适的参数,避免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算法控制参数少且易于实现;引入了自适应权重算法与离群象算法的特点进行改进。
-
公开(公告)号:CN114509239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0066863.3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行体出水实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适配重复实验位置偏差的航行体出水发射筒装置。本发明包括包括发射筒装置和发射筒支架,发射筒装置安装在发射筒支架内部;发射筒装置包括发射筒装置包括发射筒,调整块,调整块固定板,带光杆螺栓,弹簧,底盖,细进气管,粗进气管,排水快插,气压传感器,调整块内侧面与发射筒外壁固定,完全约束,调整块外壁通过套着弹簧的带光杆螺栓与调整块固定板固定,使得发射筒可以随着四个调整块在小范围内做二自由度水平移动,从而实现自动微调方位的作用。本发明用于自动调整重复实验过程中,航行体回填至发射筒时发射筒与航行体的水平位置的偏差,保证航行体模型和发射筒内壁的精确对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48974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839529.8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15/023 , G01M10/00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减压入水缩比实验中回收托架的缓冲装置及其缓冲方法,属于入水试验技术领域。解决了减压入水缩比试验时,托架破碎件对试验造成干扰、采用不同托架调速成本高、发射成本高以及实际发射时高速气流对试验造成影响、避免用电磁弹射减压环境(为了满足缩比试验的空泡数)、高潮湿环境,电容、高压电路等工况时危险系数高的问题。本发明具体为一种能在减压入水缩比试验时,无损回收航行体托架及捕获器、能封隔在减压入水缩比试验时推动航行体出筒的尾气以及能利用低压推动航行体产生较高的速度,并可以精准调控的缓冲装置。本发明的整个装置与发射筒高度贴合,缓冲装置内径满足航行体发射需求,缓冲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64272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926979.4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水上非回转体飞行器运动模拟回转加速装置,属于飞行器运动加速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筒型运动加速装置不适配非回转体飞行器的运动模拟加速的问题。动力装置与推座回弹装置相互平行设置,动力装置的一端及推座回弹装置的一端分别沿联接轴的轴向滑动设置在支座两侧的联接轴上,动力装置的另一端及推座回弹装置的另一端均固定设置,飞行器搭载平台滑动设置在滑轨上,联接件与联接轴之间相对转动连接,活塞连杆组件滑动穿装在活塞筒内且其一端与联接轴之间相对转动连接,活塞筒固定设置且活塞筒内填充高压气体。本发明同时兼备非回转体飞行器模拟加速功能以及回转体飞行器模拟加速功能,加强了调节过程的安全性,降低了操控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43370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50870.0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T7/194 , G06N3/0464 , G06N3/0455 , G06N3/0475 , G06N3/084 , G05D1/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室内移动机器人车道线循迹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步骤包括:采集RGB图像并标注图像特征,得到图像数据集;将图像数据集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改进UNet图像分割模型,得到初步模型;利用训练集训练初步模型,并利用测试集进行模型测试,得到最终模型;利用最终模型计算车道线中点坐标;利用PID控制算法基于车道线中点坐标实现室内移动机器人自动循迹控制。本申请解决了室内移动循迹机器人嵌入传统图像分割算法,受光线等影响图像分割不稳定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室内移动循迹机器人嵌入深度学习图像分割算法,对硬件要求高不能满足实时控制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48974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839529.8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15/023 , G01M10/00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减压入水缩比实验中回收托架的缓冲装置及其缓冲方法,属于入水试验技术领域。解决了减压入水缩比试验时,托架破碎件对试验造成干扰、采用不同托架调速成本高、发射成本高以及实际发射时高速气流对试验造成影响、避免用电磁弹射减压环境(为了满足缩比试验的空泡数)、高潮湿环境,电容、高压电路等工况时危险系数高的问题。本发明具体为一种能在减压入水缩比试验时,无损回收航行体托架及捕获器、能封隔在减压入水缩比试验时推动航行体出筒的尾气以及能利用低压推动航行体产生较高的速度,并可以精准调控的缓冲装置。本发明的整个装置与发射筒高度贴合,缓冲装置内径满足航行体发射需求,缓冲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49459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11318661.4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28 , B63B7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出入水缩尺缩比模型的跨介质出入水试验领域,具体为跨介质出入水缩尺缩比模型的相似试验方法及其相似试验系统。在出入水缩尺缩比模型试验的相似条件中,确定超重力环境下流体力学的满足条件;确定超重力环境下相似条件中的空化数与气体密度系数;确定超重力环境下相似条件中的雷诺数;确定超重力环境下相似条件中的气核密度;确定超重力环境下相似条件中的韦伯数;基于超重力环境下流体力学、空化数与气体密度系数、雷诺数、气核密度及韦伯数的相似条件,得到超重力环境下出入水缩尺缩比模型试验的相似准数及跨介质相似律。用以解决制约高速跨介质出入水缩尺缩比模型试验发展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9950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06101.2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行体模型装置,包括航行体模型主体和气体喷射系统,航行体模型主体通过连接件与电机滑动端固定连接;航行体模型装置受电机滑动端拖曳垂直移动;气体喷射系统模拟发动机向水介质中进行空气喷流的过程。本发明用于航行体缩比模型装置的运动出水试验,用于研究航行体拖曳出水过程尾部喷嘴向下超音速射流演化机制及航行体尾部载荷变化特征。探究改变喷管形状、喷管入口压力、航行体运动速度等因素对超音速射流形态、演化及航行体尾部载荷变化的影响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4199507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11506101.2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行体模型装置,包括航行体模型主体和气体喷射系统,航行体模型主体通过连接件与电机滑动端固定连接;航行体模型装置受电机滑动端拖曳垂直移动;气体喷射系统模拟发动机向水介质中进行空气喷流的过程。本发明用于航行体缩比模型装置的运动出水试验,用于研究航行体拖曳出水过程尾部喷嘴向下超音速射流演化机制及航行体尾部载荷变化特征。探究改变喷管形状、喷管入口压力、航行体运动速度等因素对超音速射流形态、演化及航行体尾部载荷变化的影响规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