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异常数据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0485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711181398.3

    申请日:2017-1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6256 G06K9/6269

    Abstract: 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异常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将被动恢复数据后获取输出数据变为主动删减包含失效信息的失效决策树,该方法通过有效的改善了信息缺失或信息失效引起无法准确获取输出信息而导致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下降的情况,减少了由于应用恢复数据引起的检测准确度下降及不确定增加等问题。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可以在系统某个参数或某些参数存在异常情况下,仍能准确输出数据,提高系统在输入异常情况下的输出信息可靠性与准确性。

    一种基于未确知深度理论的复杂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69849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1811473953.4

    申请日:2018-1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未确知深度理论的复杂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传感器采集系统中对应于传感器位置的测量点的数据;(2)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3)根据采集到的数据与对应传感器的健康状态的映射关系,设定未确知测度函数;(4)根据未确知测度函数,构建单传感器的未确知测度矩阵;(5)根据未确知测度函数,构建子系统的未确知测度矩阵;(6)对系统中各传感器,计算不同时刻点的权重分配;(7)对系统中各传感器,计算不同传感器的权重分配。本发明有效通过未确知理论实现各传感器的初步特征提取,实现初步健康评估,并通过深度神经网络进行数据融合,获取健康因子,定量的实现系统的健康评估,增加系统的可靠性。

    一种基于云模型卷积理论的工艺健康系统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88262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194042.9

    申请日:2020-03-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云模型卷积理论的工艺健康系统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应用云模型进行系统中各关键测量点的传感器的工作状态进行健康状态评价,首先应用云模型理论获取评价值的健康评价指标,然后应用卷积神经网络获取单一传感器及系统的定量的健康可信度。本发明可以有效实现系统工作状态的定量评价,使系统健康状态可视化,为系统的状态预测提供定量的理论支撑,通过云模型卷积理论提高了评价指标的精度,有效降低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大幅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一种基于未确知深度理论的复杂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69849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811473953.4

    申请日:2018-1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未确知深度理论的复杂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通过传感器采集系统中对应于传感器位置的测量点的数据;(2)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3)根据采集到的数据与对应传感器的健康状态的映射关系,设定未确知测度函数;(4)根据未确知测度函数,构建单传感器的未确知测度矩阵;(5)根据未确知测度函数,构建子系统的未确知测度矩阵;(6)对系统中各传感器,计算不同时刻点的权重分配;(7)对系统中各传感器,计算不同传感器的权重分配。本发明有效通过未确知理论实现各传感器的初步特征提取,实现初步健康评估,并通过深度神经网络进行数据融合,获取健康因子,定量的实现系统的健康评估,增加系统的可靠性。

    一种基于LQR-LADRC的波浪补偿系统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8923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631056.0

    申请日:2024-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QR‑LADRC的波浪补偿系统控制方法。其中,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对舰载Stewart六自由度平台进行运动学建模,得到上平台、下平台和驱动支链的运动关系以及速度雅可比矩阵;步骤2)在自然正交补框架下利用牛顿‑欧拉法建立驱动支链的动力学模型;步骤3)通过位姿传感器测量出船舶甲板的六维姿态,通过运动学逆解解算出各驱动支链的杆长,并基于杆长和转角之间的线性关系获得各驱动支链的转角;步骤4)建立永磁同步式伺服电机的位置环控制模型;其中,对永磁同步式伺服电机采用三环控制策略,外环的位置环采用LQR‑LADRC结合的控制器。本发明具有控制器参数易调节、补偿精度高、解耦和抗扰动性能强的优点。

    用于机器人磨抛的可变刚度主被动式浮动力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4241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33667.4

    申请日:2024-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器人磨抛的可变刚度主被动式浮动力控装置,包括定平台、动平台、抛光头组件、柔性连杆机构和变刚度机构;柔性连杆机构包括多条并联的柔性支链,柔性支链包括柔性连杆、中间连接件以及驱动电机,柔性连杆的一端与动平台相连接,柔性连杆的一端通过中间连接件与驱动电机相连接;变刚度机构包括变刚度电机、蜗杆以及与蜗杆配合的蜗轮,变刚度电机设置在定平台上,蜗杆设置在变刚度电机的驱动末端;支架可转动地设置在定平台上并具有与第一方向正交的回转轴线,蜗轮设置在支架上并能够在蜗杆的驱动下进行转动。本发明通过变刚度机构同步调整柔性连杆机构驱动的姿态,实现被动柔顺特性的变刚度功能,具有结构紧凑且精度高的优点。

    一种机器人铣削响应动态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3600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80807.3

    申请日:2023-09-13

    Inventor: 徐鹏 陈坤 李兵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铣削响应动态仿真方法,包括S1建立机器人结构动力学模型;S2建立铣削力模型;S3获取各刀片在当前时间微元的未变形切削厚度;计算得到各刀片的铣削力,叠加得到该时间微元的总铣削力;S4将总铣削力作为机器人的外力,计算机器人在当前时刻的末端振动并获得末端修正位置;使用刚刚得到的末端修正位置作为新的预测值并再次计算新的末端修正位置,直至相邻次末端修正位置的计算结果足够接近;S5将当前时间微元结束时刻的数据赋值给下一时间微元的开始时刻,在下一时间微元中循环执行步骤S4直至仿真结束。本发明具有耦合效率高、仿真效果好的优点。

    一种用于镜像铣削加工的自适应原位转向支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92765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99338.5

    申请日:2025-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镜像铣削加工的自适应原位转向支撑装置,其包括:安装机构,其包括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下安装板上均设有中央圆孔;行星轮机构,其包括中心轴、至少两个齿轮对;每个齿轮对包括两个齿轮,分别为介轮和行星轮;中心轴从底部穿过下中央圆孔;中心轴上部的一段为齿轮段,该齿轮段为太阳轮,太阳轮位于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所有齿轮上下两端的齿轮轴均可旋转地安装在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太阳轮与介轮啮合,每个介轮与其对应的行星轮啮合;太阳轮及所有齿轮的规格尺寸一致;若干球形辊子,中心轴的顶端、每个行星轮的顶端均安装一个支架,每个球形辊子通过销轴安装在一个支架上,销轴水平设置;所有支架的朝向姿态一致。

    一种基于机械化学效应的机器人增减材复合成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342274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513819.1

    申请日:2024-04-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械化学效应的机器人增减材复合成型方法及系统,包括密封装置、增材成型装置、涂覆装置、铣削装置、工具台和多轴机械手,密封装置内部具有密封空间,密封空间内设置有工作台;增材成型装置和多轴机械手设置在密封空间内,工具台设置在密封空间内,用于盛放铣削装置和涂覆装置;多轴机械手能够分别通过涂覆装置和铣削装置对工件的增材沉积区表面进行涂覆金属表面活性剂,以显著减小铣削力和铣削温度,提高铣刀的使用寿命和零件的表面质量,再对已经涂覆了金属表面活性剂的增材沉积区进行铣削,本机器人增材涂覆铣削复合成型系统及方法能够解决增减材复合生产制造过程中生产效率低、刀具寿命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