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19880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093295.5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B65G47/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的孔板式抓取机构,该机构包括夹持机构,固定在夹持机构上的吸盘机构与位姿纠偏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所述吸盘机构包括孔板式吸盘,所述孔板式吸盘的一侧连接用于提供吸力的负压发生器,另一侧分布有若干吸盘表面孔;所述孔板式吸盘的腔体内部由内至外划分为多块区域,外层区域的进气口面积大于芯部区域进气口面积,并且外层区域的吸盘表面孔设置为轴线沿气流流线分布的流线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大幅面平板作为与双极板的接触形式,并采用划分腔体、布局吸孔,吸盘表面外环孔轴线沿气流流线分布,减少因吸力不均匀对双极板表面形貌带来的翘曲变形影响,避免抓取过程中物料移位和抖动。
-
公开(公告)号:CN106383493B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610874426.9
申请日:2016-09-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5B19/40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的实时防碰撞方法,通过数控系统的控制,结合防碰撞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防止机床发生碰撞,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初始化防碰撞检测系统和数控系统;数控系统在机床和防碰撞检测系统均满足设定条件时计算时间提前量并将其转化为插补表中的插补指令,防碰撞检测系统读取插补表,获取与时间提前量对应的伺服轴参数;防碰撞检测系统根据获取的伺服轴参数,生成且并行处理位姿变换任务列表和碰撞检测任务列表,完成碰撞检测;数控系统根据防碰撞检测系统的碰撞检测结果,控制机床完成相应的操作,防止机床发生碰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实时性强、安全性能高、计算量小以及运算效率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203670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113873.9
申请日:2013-04-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最大信息熵与方向散度的磨削颤振预测方法,主要以平面磨削加工过程中工作台部位的加速度振动信号为研究对象,通过无监督式的数据处理方法,即基于最大信息熵与方向散度的颤振预测方法,对磨削颤振状态进行预测。本发明首先采用信息论中最大信息熵原理对工作台振动信号的概率密度分布进行精确估计,然后采用方向散度对最大熵概率密度分布进行量化,通过方向散度值的变化对平面磨削的加工状态进行观察,进而达到平面磨削颤振预测的目的。通过本发明方法可对磨削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进而达到避免颤振的目的。本发明方法与其他颤振预测方法相比,具有无需训练数据、计算速度快、处理结果抗干扰能力强、识别率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203670A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10113873.9
申请日:2013-04-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最大信息熵与方向散度的磨削颤振预测方法,主要以平面磨削加工过程中工作台部位的加速度振动信号为研究对象,通过无监督式的数据处理方法,即基于最大信息熵与方向散度的颤振预测方法,对磨削颤振状态进行预测。本发明首先采用信息论中最大信息熵原理对工作台振动信号的概率密度分布进行精确估计,然后采用方向散度对最大熵概率密度分布进行量化,通过方向散度值的变化对平面磨削的加工状态进行观察,进而达到平面磨削颤振预测的目的。通过本发明方法可对磨削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进而达到避免颤振的目的。本发明方法与其他颤振预测方法相比,具有无需训练数据、计算速度快、处理结果抗干扰能力强、识别率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776554A
公开(公告)日:2006-05-24
申请号:CN200510030651.6
申请日:2005-10-2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5B19/418 , G05B23/00
Abstract: 一种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领域的基于遗传算法的可重组生产线调度方法,包括未完成的加工任务的排序和设备的分配,在工件的排序中,利用遗传算法对一条包含一台可移动设备和一台可变结构设备的可重组生产线的n个未完成加工任务进行最优排序,得到加工任务的最优排序,然后根据该排序进行设备重组。本发明采用GA算法以便在采用可重组生产线加工的系统中确定未完成生产计划的优化排序;考虑了可移动机床与可变结构机床的重组操作,可以根据汽车电机多品种、变批量的生产特点解决可重组生产线调度问题;减少可重组生产线的重组费用,和汽车电机制造厂提供的各工业数据组进行比较表明重组费用降低了53%。
-
公开(公告)号:CN113688285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65733.9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的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第一生成器,处理数据源,获得数据模板,所述数据源经第一生成器获得数据模板的映射关系为第一映射关系;使用第二生成器,处理数据源,获得标识编码,所述数据源经第二生成器获得标识编码的映射关系为第二映射关系;使用第三生成器,处理数据源,获得解析数据,所述数据源经第三生成器获得解析数据的映射关系为第三映射关系;以及使用第四生成器,处理数据源、第一映射关系、第二映射关系、第三映射关系,获得信息模型。本发明的用于工业互联网标识的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及装置便于标识信息传播、可完整表述标识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7202692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710333492.X
申请日:2017-05-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M13/025 , G01M13/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滚珠丝杠副轴向静刚度测量装置及方法,本发明采用固定被测螺母,对被测丝杠施加力的加载测试方式,使用压力传感器对轴向力进行检测和采集,使用位移传感器分别对螺母和丝杠的位移进行检测和采集,通过对螺母轴向位移和丝杠旋转位移的补偿,即可绘制出被测滚珠丝杠副轴向静刚度曲线,从而实现被测滚珠丝杠副轴向静刚度的测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低成本、高精度、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快捷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481121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22595.5
申请日:2013-09-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B23Q1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21/00
Abstract: 两齿螺旋立铣刀刀齿半径不对称误差检测系统及其方法。以螺旋立铣刀小径向切削薄壁件过程中的铣削力信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螺旋立铣刀半径误差进行识别。首先根据不对称圆柱立铣刀铣削过程中铣削力信号的不对称特性,构造长、短齿名义铣削力,采用长、短齿的名义铣削力创建各自的名义铣削力系数,根据铣削过程中铣削力系数不随铣削半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建立圆柱螺旋立铣刀旋转半径误差识别公式,根据建立的半径误差识别公式可方便快速实现刀具旋转半径误差的识别,解决了螺旋立铣刀旋转半径不对称误差不易测量的难点。本发明可准确、快速实现铣刀旋转半径误差的计算,对机械加工过程中铣刀旋转半径的磨损检测等具有实际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1710355B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0910201266.1
申请日:2009-12-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公差数字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雅克比旋量的实际工况公差建模方法。本发明通过计算加载时工作零件的变形量,并将其转变为雅可比旋量修正量,通过对理想情况下的雅可比旋量公差模型的补偿与修正,建立基于雅可比旋量和实际工况的装配体公差数学模型。技术特征在于:首先建立理想状况下的装配体公差模型;然后考虑实际工况下环境因素的影响,计算这些影响所引起的零部件尺寸、形状和位置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用旋量矩阵的方式数学表达出来,作为补偿与理想状况下的公差模型相结合,从而最终得出实际工况下的装配体公差模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计算结果来判断实际工况下装配性质,验证校核公差设计结果,进而可对不同装配设计公差下的产品性能改变进行预测与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01710355A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910201266.1
申请日:2009-12-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公差数字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雅克比旋量的实际工况公差建模方法。本发明通过计算加载时工作零件的变形量,并将其转变为雅可比旋量修正量,通过对理想情况下的雅可比旋量公差模型的补偿与修正,建立基于雅可比旋量和实际工况的装配体公差数学模型。技术特征在于:首先建立理想状况下的装配体公差模型;然后考虑实际工况下环境因素的影响,计算这些影响所引起的零部件尺寸、形状和位置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用旋量矩阵的方式数学表达出来,作为补偿与理想状况下的公差模型相结合,从而最终得出实际工况下的装配体公差模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计算结果来判断实际工况下装配性质,验证校核公差设计结果,进而可对不同装配设计公差下的产品性能改变进行预测与判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