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109383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510562891.4
申请日:2015-09-08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IPC: B60N2/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减震装置及车辆座椅,涉及车辆设备领域。所述车辆座椅减震装置包括底架以及固定在底架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架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减震装置及车辆座椅,通过在支撑架与底架的至少一侧设置减震器,通过所述减震器的减震弹簧的变形能将车辆由于道路或者瞬间速度的改变而产生的震动的动能转变为弹性势能,从而减震弹簧形变吸收一定的能量,减少传递到座椅的震动,能及时提高驾乘人员乘坐的舒适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减震装置设置在座椅的座部的下面,结构简单,而且不需要额外增加座椅的空间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05109383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62891.4
申请日:2015-09-08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IPC: B60N2/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减震装置及车辆座椅,涉及车辆设备领域。所述车辆座椅减震装置包括底架以及固定在底架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架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减震装置及车辆座椅,通过在支撑架与底架的至少一侧设置减震器,通过所述减震器的减震弹簧的变形能将车辆由于道路或者瞬间速度的改变而产生的震动的动能转变为弹性势能,从而减震弹簧形变吸收一定的能量,减少传递到座椅的震动,能及时提高驾乘人员乘坐的舒适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减震装置设置在座椅的座部的下面,结构简单,而且不需要额外增加座椅的空间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04890553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365891.5
申请日:2015-06-29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IPC: B60N2/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变换形状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包括框架,框架上设有左、右支柱,左支柱自上而下设有多个第一横向通孔,右支柱自上而下设有相对应的多个第二横向通孔;左、右支柱之间装有多个转辊,每个转辊的左端固连有左销轴、右端固连有右销轴,每个转辊的外周面由多个曲面连接而成;左销轴穿过第一横向通孔与一个盖体相固连,盖体与左支柱之间的左销轴上套有第一压簧;右销轴穿过第二横向通孔与一个定位旋钮相固连,每个第二横向通孔周边的右支柱上设有多个定位孔,定位旋钮上设有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在右支柱与转辊之间的右销轴上套有第二压簧;本发明可方便改变靠背形状,满足乘客舒适性和抗疲劳的需求,且结构简单,造价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890553B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510365891.5
申请日:2015-06-29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IPC: B60N2/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变换形状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包括框架,框架上设有左、右支柱,左支柱自上而下设有多个第一横向通孔,右支柱自上而下设有相对应的多个第二横向通孔;左、右支柱之间装有多个转辊,每个转辊的左端固连有左销轴、右端固连有右销轴,每个转辊的外周面由多个曲面连接而成;左销轴穿过第一横向通孔与一个盖体相固连,盖体与左支柱之间的左销轴上套有第一压簧;右销轴穿过第二横向通孔与一个定位旋钮相固连,每个第二横向通孔周边的右支柱上设有多个定位孔,定位旋钮上设有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在右支柱与转辊之间的右销轴上套有第二压簧;本发明可方便改变靠背形状,满足乘客舒适性和抗疲劳的需求,且结构简单,造价低。
-
公开(公告)号:CN103921746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67072.5
申请日:2014-04-24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IPC: B60R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包括前保险杠,与前保险杠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的后保险杠,以及用于传递来自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的碰撞力的两根推杆;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均包括前缓冲梁、后横梁以及两个前后梁连接件;前缓冲梁和后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前后梁连接件焊接在一起,前缓冲梁和后横梁之间的空间设置两个固定在后横梁上的吸能盒以及两个用于连接吸能盒的吸能盒连接架,吸能盒连接架与前缓冲梁焊接为一体;两根推杆平行设置于前、后保险杠之间,推杆两端穿设于前、后保险杠的后横梁中,推杆两端分别与前、后保险杠的吸能盒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发生正面碰撞和追尾时,汽车能够吸收比更多的能量以保证车内乘员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973002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510367098.9
申请日:2015-06-29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包括前保险杠、固连在汽车两根纵梁上的两个壳体,两个壳体内均装有阶梯形的圆筒,每个圆筒的前端与后弹簧座相固连,壳体的后端与一油缸的外壳相固连,所述圆筒内塞有泡沫铝吸能块,油缸的活塞杆伸入壳体内并顶在所述泡沫铝吸能块上;前保险杠后侧面固定两个前弹簧座,一个前弹簧座与一个后弹簧座之间通过一吸能弹簧相连接;汽车的前部装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采集汽车前部与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信号传送给控制器,当此距离信号小于设定值时,控制器通过液压站驱动两个油缸的活塞杆前移,两个油缸的活塞杆驱动前保险杠前移;本发明具有主动防止汽车碰撞产生的危害,吸能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921746B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410167072.5
申请日:2014-04-24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IPC: B60R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碰撞前后同步吸能装置,包括前保险杠,与前保险杠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的后保险杠,以及用于传递来自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的碰撞力的两根推杆;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均包括前缓冲梁、后横梁以及两个前后梁连接件;前缓冲梁和后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前后梁连接件焊接在一起,前缓冲梁和后横梁之间的空间设置两个固定在后横梁上的吸能盒以及两个用于连接吸能盒的吸能盒连接架,吸能盒连接架与前缓冲梁焊接为一体;两根推杆平行设置于前、后保险杠之间,推杆两端穿设于前、后保险杠的后横梁中,推杆两端分别与前、后保险杠的吸能盒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发生正面碰撞和追尾时,汽车能够吸收比更多的能量以保证车内乘员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973002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367098.9
申请日:2015-06-29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36 , B60R19/18 , B60R19/38 , B60R2019/182 , B60R2019/18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包括前保险杠、固连在汽车两根纵梁上的两个壳体,两个壳体内均装有阶梯形的圆筒,每个圆筒的前端与后弹簧座相固连,壳体的后端与一油缸的外壳相固连,所述圆筒内塞有泡沫铝吸能块,油缸的活塞杆伸入壳体内并顶在所述泡沫铝吸能块上;前保险杠后侧面固定两个前弹簧座,一个前弹簧座与一个后弹簧座之间通过一吸能弹簧相连接;汽车的前部装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采集汽车前部与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信号传送给控制器,当此距离信号小于设定值时,控制器通过液压站驱动两个油缸的活塞杆前移,两个油缸的活塞杆驱动前保险杠前移;本发明具有主动防止汽车碰撞产生的危害,吸能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204915377U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20686668.6
申请日:2015-09-08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IPC: B60N2/5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减震装置及车辆座椅,涉及车辆设备领域。所述车辆座椅减震装置包括底架以及固定在底架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至少一侧设置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架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减震装置及车辆座椅,通过在支撑架与底架的至少一侧设置减震器,通过所述减震器的减震弹簧的变形能将车辆由于道路或者瞬间速度的改变而产生的震动的动能转变为弹性势能,从而减震弹簧形变吸收一定的能量,减少传递到座椅的震动,能及时提高驾乘人员乘坐的舒适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座椅减震装置设置在座椅的座部的下面,结构简单,而且不需要额外增加座椅的空间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204701499U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20452796.4
申请日:2015-06-29
Applicant: 厦门理工学院
IPC: B60N2/6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变换形状的汽车座椅靠背骨架,包括框架,框架上设有左、右支柱,左支柱自上而下设有多个第一横向通孔,右支柱自上而下设有相对应的多个第二横向通孔;左、右支柱之间装有多个转辊,每个转辊的左端固连有左销轴、右端固连有右销轴,每个转辊的外周面由多个曲面连接而成;左销轴穿过第一横向通孔与一个盖体相固连,盖体与左支柱之间的左销轴上套有第一压簧;右销轴穿过第二横向通孔与一个定位旋钮相固连,每个第二横向通孔周边的右支柱上设有多个定位孔,定位旋钮上设有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在右支柱与转辊之间的右销轴上套有第二压簧;本实用新型可方便改变靠背形状,满足乘客舒适性和抗疲劳的需求,且结构简单,造价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