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嵌肋片和椭圆针翅结合的微通道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2503979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011283012.1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嵌肋片和椭圆针翅结合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微通道,所述微通道为贯穿换热器的矩形腔体,所述微通道包括进口段流道,出口段流道和换热段流道,所述换热段流道内设有内嵌肋片和椭圆针翅,所换热段流道的下部为电子元件贴合面,所述内嵌肋片设置在电子元件贴合面的上部,所述椭圆针翅顶端与换热段流道的上部连接,所述椭圆针翅底端与内嵌肋片的圆弧面连接,本发明通过内嵌肋片和椭圆针翅让流体充分扰动,椭圆针翅的阵列分布使流体在换热段流道内充分流动,破坏流体的热边界层,增强换热,使得元器件的表面温度更加均匀,温度控制更加好。

    一种相变材料和微通道耦合的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17497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384408.3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材料和微通道耦合的锂电池热管理系统和方法,包括电池箱、隔板、相变材料芯体、锂电池和盖板,所述电池箱内部设有隔板,电池箱与隔板纵向穿孔形成微通道,所述隔板将电池箱内部分隔成多个电池单元,每个电池单元内设有一块相变材料芯体;所述相变材料芯体上设有电池孔,所述相变材料芯体及其内部的多块锂电池共同构成一个电池组,多个电池组通过其顶部的盖板封闭在电池箱内。本发明锂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池箱起到结构增强和维形作用,微通道内部的冷却液从环境吸收热量和向环境传导释放热量,并且能够解决因相变材料芯体高温变软不易固定的问题;微通道内液体可以实现温度控制的同时,有效保证电池组温度分布的一致性。

    一种内置噪声监测装置的可调节主动降噪耳机

    公开(公告)号:CN11330146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473144.9

    申请日:2021-04-2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噪声监测装置的可调节主动降噪耳机,包括降噪耳机和设置在降噪耳机内的噪声监测装置,所述噪声监测装置内设监测识别模块,噪声监测装置与耳机间通过耳机连接模块相连构成所述降噪耳机,所述监测识别模块包括噪声识别模块、噪声分类模块、反相噪声信号模块和自动输入模块,所述耳机连接模块包括耳机模块和算法识别模块。本发明采用主动降噪技术,降噪效果好,通过噪声监测装置对环境噪声进行分类处理,使用户在不同环境下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使用降噪耳机过滤不同的外界环境噪声;自动输入模块能够记录用户对不同环境的降噪需求,在用户没有自主选择降噪类型时,仍能够根据用户的降噪喜好进行主动降噪,达到最佳的降噪效果。

    一种新型电池组冷却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2835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331783.1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nventor: 赵启晨 张莹 徐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池组冷却装置,包括电池盒、正向冷风通道、逆向冷风通道和中间隔板,还包括设置在电池盒冷却通道进风口的整流栅,所述电池盒包括外壳和内部的多个电池组,所述多个电池组并排或分为上下两层固定于外壳内,所述电池盒中部横向布置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将电池盒内部冷却通道分为正向冷风通道和逆向冷风通道。本发明利用反向分层气流对电池组进行冷却,可以大大提高电池组整体温度的一致性,降低电池组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增加电池使用寿命,实现低能耗;同时,中间隔板是由强导热材料制成,当上下层通道中冷却空气温度不均匀时可通过横向隔板进行热交换,进一步确保电池组整体温度的一致性。

    一种交错梯形凸起的微阵列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288827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332091.9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错梯形凸起的微阵列散热器,包括微通道,所述微通道为上基板,下基板以及侧围板组成封闭的矩形腔体,所述微通道包括进口段,出口和换热段,所述进口段上部设有进流口,所述出口段上部设有出流口,所述换热段的上、下部设有交错排列的梯形凸起肋片,且换热段的上、下表面均为电子元件贴合面,本发明通过上下交错梯形凸起的微阵列让流体充分扰动,诱导产生纵向涡与流向涡,流体的流线在整个通道内变成螺旋形,螺旋流线有利于涡的产生,会中断热边界层且凸块阵列引起的冷却面积增大,增强换热,使得元器件表面温度更加均匀,温度控制更加好,可以处理较高的芯片热通量,具有非常好的综合换热性能。

    一种内嵌肋片和椭圆针翅结合的微通道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2503979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283012.1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嵌肋片和椭圆针翅结合的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微通道,所述微通道为贯穿换热器的矩形腔体,所述微通道包括进口段流道,出口段流道和换热段流道,所述换热段流道内设有内嵌肋片和椭圆针翅,所换热段流道的下部为电子元件贴合面,所述内嵌肋片设置在电子元件贴合面的上部,所述椭圆针翅顶端与换热段流道的上部连接,所述椭圆针翅底端与内嵌肋片的圆弧面连接,本发明通过内嵌肋片和椭圆针翅让流体充分扰动,椭圆针翅的阵列分布使流体在换热段流道内充分流动,破坏流体的热边界层,增强换热,使得元器件的表面温度更加均匀,温度控制更加好。

    一种具有涡产生器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1478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546965.0

    申请日:2021-05-1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涡产生器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散热装置,包括涡产生器液冷装置及其上方的锂电池组,所述涡产生器液冷装置包括液冷盒、涡产生器、隔板和液冷盒顶盖,所述液冷盒两对侧面上分别开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隔板设置于液冷盒内部的中心轴线上,隔板两侧设有相同数量的涡产生器,所述液冷盒顶盖上开有多排电池显位孔,每个电池显位孔内对应安放有一个锂电池。本发明装置利用冷却液经过涡产生器上的冲孔产生的中心射流,冲散涡产生器矩形翼背后的回流区域,大幅减弱冷却液回流强度,不仅可以增强散热效果,还可以减小冷却液流动阻力,在实现高效散热的同时,确保了电池组内各锂电池温度的一致性。

    一种锂电池内置热管散热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36325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95216.0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内置热管散热结构,包括锂电池和设置在锂电池电芯空隙内的热管,该锂电池由电池外壳、电池外壳内部的电芯以及电池外壳顶部的电池顶盖组成,所述电芯由带状的正负极和隔膜材料卷绕而成,所述热管设置在卷绕后电芯中心所形成的空隙内,热管与电池外壳底部之间设置有绝缘导热垫片构成所述锂电池内置热管散热结构。本发明充分利用卷绕后电芯中心所形成的空隙,在其中放置热管,既能起到传统电芯设置空心针的固定作用,又能将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电池两端,进而散发到电池外部,在不改变电池模组整体体积的情况下,提升了电池的散热性能。

    一种基于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手机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867326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647379.0

    申请日:2020-07-0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手机散热装置,包括金属壳体、焊接固定在金属壳体上的箱体和嵌套于金属壳体内的分离式微通道热管,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充电口、进风口、开关、楔形卡扣,箱体内还设有风扇、蓄电池。所述分离式微通道热管包括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所述蒸发段的首端和尾端分别与绝热段连通,所述蒸发段的首端和尾端之间形成若干树叶枝径状的分歧管路。所述金属壳体上设有活动卡板,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手机。手机通过卡扣夹持在金属壳体上,手机工作产生热量驱动分离式微通道热管工作,实现手机降温功能。本发明具有结构合理、方便携带应用范围广、散热性能良好等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