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电机混合驱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02304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098727.9

    申请日:2012-04-06

    Inventor: 樊啟要 何仁 杨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2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毂电机混合驱动控制系统,包括驱动电机、信号传感器、信号处理器、电机控制器及整车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左前轮轮毂电机、右前轮轮毂电机和后轮集中电机,所述左前轮轮毂电机、右前轮轮毂电机和后轮集中电机分别经左前轮轮毂电机控制器、右前轮轮毂电机控制器和后轮集中电机控制器相连后接入所述整车控制器,所述信号传感器经信号处理器与所述整车控制器相连。本发明的方案结构简单,相对于单轴驱动方案,后轴的集中电机可选择功率较小的电机,易为布置,当车辆在低负荷且为非爬坡状态时,系统将选择前轴或后轴单轴驱动的方式,当满负荷或爬坡时,车辆采用四轮驱动,这种策略将使得车辆的驱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一种对置式电驱动汽车底盘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90582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32480.5

    申请日:2011-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置式电驱动汽车底盘,包括前车桥、后车桥、车架、推力杆、电动驱动装置、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控制器,所述推力杆呈A形且前后对称布置在前后车桥处;所述A形推力杆的一端经悬架弹性组件与所述车桥相连,另一端经X形梁与所述车架相连;所述电池、电池管理系统以及控制器分别安装在前后车轮之间的车架两侧;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两个前轮处的独立轮毂电机和一个与后桥直接相连的后驱电机。本发明的设计节省了车厢空间,保证车厢空间的利用最大化,同时便于工作人员更换或维修电池,并保证整车的接近角和离去角最大化,大大提高了车辆的通过性。

    一种轮毂电机混合驱动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2656883U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20144616.2

    申请日:2012-04-06

    Inventor: 樊啟要 何仁 杨林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27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毂电机混合驱动控制系统,包括驱动电机、信号传感器、信号处理器、电机控制器及整车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左前轮轮毂电机、右前轮轮毂电机和后轮集中电机,所述左前轮轮毂电机、右前轮轮毂电机和后轮集中电机分别经左前轮轮毂电机控制器、右前轮轮毂电机控制器和后轮集中电机控制器相连后接入所述整车控制器,所述信号传感器经信号处理器与所述整车控制器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结构简单,相对于单轴驱动方案,后轴的集中电机可选择功率较小的电机,易为布置,当车辆在低负荷且为非爬坡状态时,系统将选择前轴或后轴单轴驱动的方式,当满负荷或爬坡时,车辆采用四轮驱动,这种策略将使得车辆的驱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一种电动汽车行驶状态警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800925U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20615014.9

    申请日:2016-06-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行驶状态警示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包括整车控制器,为整车控制器供电的电源,整车控制器分别与电机控制器、加速器、档位器、监控显示器、行车开关、主驾驶门控开关、手制动开关电性连接,电机控制器串接于驱动电机与整车控制器之间,监控显示器中设有报警装置,行车开关串联于电源正极与整车控制器之间,主驾驶门控开关和手制动开关分别串联于整车控制器与地线之间,电机控制器与监控显示器分别通过CAN通讯线与整车控制器信号连接。采用此结构,通过监控显示器监控行车状态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对驾驶人作出提醒,避免车辆行驶、停产过程的误操作等造成的安全隐患,使车辆使用更加安全。

    一种智能节能的充电电路

    公开(公告)号:CN205791739U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20096906.2

    申请日:2016-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9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节能的充电电路,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相连的原车电瓶、双电瓶隔离器、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后备电瓶组、低电压保护器、双极空开和直流负载;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连接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后备电瓶组包括至少一个后备电瓶,所述后备电瓶组还包括后备电瓶组C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节能的充电电路,利用太阳能板和原车发电机给后备电瓶组充电,达到有效、节能环保、智能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靠性好,方便实用,成本低廉。

    一种可固定小型车载设备的快拆减震平台

    公开(公告)号:CN209534919U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822243809.3

    申请日:2018-12-28

    Inventor: 吕燕 印林荣 杨林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固定小型车载设备的快拆减震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上方通过弹性套件安装有过渡支架,所述过渡支架上方通过对称安装的减震器固定有用于放置车载设备的平台,所述导轨的两端通过专用锁止块固定有扣环式收紧扎带,所述扣环式收紧扎带呈交叉状或平行固定于车载设备两侧。本实用新型具有快速拆装、设备减震或刚性固定的互换性的特点,且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极大满足了各类特种车辆上在有限同一空间内不同设备减震或刚性固定的需要。

    一种车载电动遮阳棚与上掀门防撞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501685U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20091226.6

    申请日:2017-0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装置,特别为一种车载电动遮阳棚与上掀门防撞控制装置。电动遮阳棚位于上掀门上部,电动遮阳棚打开部分与上掀门触接,该装置包括DC12V电源,总电源开关,直流接触器,信号灯,伸出、收回限位开关,三档拨动开关,伸出、收回直流接触器,电机,灯控开关,照明灯和保险丝,在直流12V输入支路上分别并联信号灯支路、遮阳棚工作支路、电机工作支路、上掀门照明支路,任意左、右端上掀门与车体咬合处安装一个上掀门限位开关,上掀门关闭后上掀门限位开关与车体形成触动连接;遮阳棚工作支路输入端串联上掀门限位开关常开触点,上掀门照明支路输入端串联一个上掀门限位开关的常闭触点。该实用新型安全实用,可靠性好,成本低廉。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装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242897U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21034662.1

    申请日:2016-08-31

    Inventor: 杨林 杨栋清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尤其是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装装置,属于汽车动力电池安装技术领域。包括底盘纵梁、上装车架,底盘纵梁上通过骑马螺栓固连上装车架,上装车架从前至后均匀分布立柱,上装车架与底盘纵梁之间形成安装动力电池的一个槽状置容腔,置容腔内底面制成滚轮支架总成,各立柱上对应固连牛眼带支架总成;动力电池形成与滚轮支架总成的滚轮、牛眼带支架总成的牛眼滚珠滑动触接,牛眼滚珠导向动力电池出、入置容腔;底盘纵梁前端为靠车头端,且底盘纵梁前、后端分别设有动力电池进行前、后端限位的前、后限位机构。该装置在拆装工作时不会影响周边任何部件,单独拆装,并且操作方便与稳定,并且优化了动力电池结构。

    一种储存箱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094710U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220706403.4

    申请日:2012-12-19

    Inventor: 杨林 韩聪 杨栋清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体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移动、堆积储存的储存箱。包括箱体、盖体以及箱体与盖体盖配合的密封垫,盖体形成上部凹槽与下部凸起密封垫的一体连接,密封垫内含收放滚轮,箱体的对应两外侧具有内嵌把手。通过凹槽形盖体、收放滚轮、扣装装置及内嵌把手设计使得该储存箱在各种状态下都能得到最好地使用效果。总之,整体设计合理,简单实用,安全可靠。

    一种电动车辆温度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2518056U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20072798.7

    申请日:2012-03-01

    Inventor: 樊啟要 杨林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辆温度调节装置,包括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空调压缩机、电控阀门、温度传感器、水泵、散热器及管路等部件。通过控制电控阀门实现冷却水流向调节,能实现三种不同形式的冷却循环,当部分部件不需要冷却时,可有效减少电能消耗;同时,通过合理布置散热零件的排布顺序,可避免由于散热量的差异引起的散热不均等问题,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