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6982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24854.4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新型靶向VEGFR‑3多肽、应用、肿瘤靶向显像探针及制备方法。该靶向多肽为TMVP1446/GS5,所述TMVP1446/GS5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肿瘤靶向显像探针为TMVP1446/GS5‑Cy7。该新型靶向VEGFR‑3多肽对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具有良好的靶向能力;该肿瘤靶向显像探针具有优异的代谢稳定性,能够特异性靶向体内的原发肿瘤,对淋巴结转移也具有优异的靶向能力,是可视化淋巴结转移的良好试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条件温和、易操作,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46438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65368.7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HPV治疗性疫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MATV11重组腺病毒载体、应用、制备方法及HPV治疗性疫苗。该MATV11重组腺病毒载体包括如SEQ ID No.1所述的核苷酸序列和如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该HPV治疗性疫苗,对HPV16/18/52具有良好的免疫效应,同时还能产生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对HPV56E7、HPV51E7、HPV68E7和HPV51E6能产生有效的交叉免疫反应,免疫效应好,使得疫苗的效果有效提高,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620034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0746447.7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C07K7/08 , G01N33/68 , A61K51/04 , A61K51/08 , A61K10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VEGFR‑3靶向肽及其筛选与应用,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靶向肽为TMVP1446或TMVP1448;其中TMVP1446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TMVP1448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通过本发明的筛选方法筛选出的两条多肽TMVP1446、TMVP1448,与VEGFR3蛋白具有高亲和力,在体内体外均能与VEFGR‑3蛋白进行特异性靶向,所制得的显像剂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原位肿瘤和转移肿瘤VEGFR‑3分子诊断,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952112A
公开(公告)日:2007-04-25
申请号:CN200510019607.5
申请日:2005-10-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C12N1/20
Abstract: 一种趋磁细菌,该细菌是从含铁矿比较丰富的水域中提取的泥水样品中分离出来的,现已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CCTCC NO:M205105,分类命名为:Magnetotactic bacterium MB-TZ。其特征在于该趋磁细菌MB-TZ为兼性厌氧细菌,菌体形态为圆杆状,产生圆形磁小体,每一菌体含3-20颗磁小体,磁小体的主要元素组成为铁、钙、磷、氧、镁。该趋磁细菌MB-TZ具有生产周期短、易于培养、便于工业化生产的优点,在对磁小体进行提取和纯化时,使用了反复冻融和超声波相结合的处理方法,使菌体溶解得更为彻底,提高了磁小体的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4449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43160.4
申请日:2024-05-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C07K19/00 , C12N15/62 , C12N15/861 , C12N15/11 , A61K39/12 , A61K39/295 , A61P3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HPV16/18治疗性疫苗、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蛋白,是如下a)或b)的蛋白:a)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2的融合蛋白;b)将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具有结合HPV16/18E6‑E7活性的融合蛋白。本发明提供的可表达融合蛋白HPV16/18E7蛋白重组腺病毒作为HPV16/18治疗性疫苗(MATV3),其在小鼠模型上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在短时间内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细胞免疫反应。在TC‑1小鼠皮下瘤模型的抑瘤效果研究显示,两次接种MATV3后能够明显抑制TC‑1肿瘤的成长,并且在小鼠体内能产生HPV 16E7和HPV18E7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该疫苗制备方法快速简便,可实现大规模生产用于社区人群。
-
公开(公告)号:CN11423150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45811.9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C12N7/01 , C12N15/11 , C12N15/54 , C12N15/90 , C12N15/861 , A61K35/761 , A61K48/00 , A61K38/08 , A61K38/45 , A61P35/00 , A61P35/04 , C12R1/9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携带TMTP1和HSV‑TK的溶瘤腺病毒重组体、其构建方法及应用,属于医学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在人类5型腺病毒基因的E1A保守序列2区缺失第920‑946nt区域的27个碱基,再在Hexon高变区5的第19641‑19655nt区域插入编码肿瘤靶向肽TMTP1的基因序列,同时缺失E3区位于ADP基因第29477‑29714nt区域,构成缺失区,再在所述缺失区插入编码HSV‑TK基因的全长编码序列并引入Cla1酶切位点。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溶瘤腺病毒重组体的构建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携带TMTP1和HSV‑TK的溶瘤腺病毒重组体兼具理想的靶向作用和强效杀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73633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765325.9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HPV治疗性疫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MATV51重组腺病毒载体、应用、制备方法及HPV16/18/52治疗性疫苗。MATV51重组腺病毒载体包括用于编码HPV16、HPV18和HPV52的E6及E7抗原的核苷酸序列,还包括用于编码CD40L的核苷酸序列。该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核苷酸序列针对HPV16/18/52E6‑E7蛋白抗原设计,并含有用于编码CD40L的核苷酸序列,表达的融合蛋白以CD40L为佐剂;该HPV16/18/52治疗性疫苗,能够同时覆盖三种HPV病毒的基因型,并且具有良好的免疫效应和记忆效应,使得疫苗的效果有效提高,适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950642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241150.1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C12Q1/68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DNA甲基化的核酸组合及应用、检测引物探针和试剂盒。所述DNA甲基化的核酸组合包括ARHGEF11,chr7:68813250‑68813650,DLGAP5,ZNF154,CDO1,chr11:1771151‑1771789。本发明的检测流程简单,时间短,整个过程不超过4小时;试剂盒在‑20度保持1年有效;与临床使用的血浆CA125检测试剂相比,其准确性高于85%;最低检测限可达到10copies/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834449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0543160.4
申请日:2024-05-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PC: C07K19/00 , C12N15/62 , C12N15/861 , C12N15/11 , A61K39/12 , A61K39/295 , A61P3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HPV16/18治疗性疫苗、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蛋白,是如下a)或b)的蛋白:a)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2的融合蛋白;b)将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具有结合HPV16/18E6‑E7活性的融合蛋白。本发明提供的可表达融合蛋白HPV16/18E7蛋白重组腺病毒作为HPV16/18治疗性疫苗(MATV3),其在小鼠模型上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在短时间内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细胞免疫反应。在TC‑1小鼠皮下瘤模型的抑瘤效果研究显示,两次接种MATV3后能够明显抑制TC‑1肿瘤的成长,并且在小鼠体内能产生HPV 16E7和HPV18E7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该疫苗制备方法快速简便,可实现大规模生产用于社区人群。
-
公开(公告)号:CN1952112B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510019607.5
申请日:2005-10-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一种趋磁细菌,该细菌是从含铁矿比较丰富的水域中提取的泥水样品中分离出来的,现已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CCTCC NO:M205105,分类命名为:Magnetotactic bacterium MB-TZ。其特征在于该趋磁细菌MB-TZ为兼性厌氧细菌,菌体形态为圆杆状,产生圆形磁小体,每一菌体含3-20颗磁小体,磁小体的主要元素组成为铁、钙、磷、氧、镁。该趋磁细菌MB-TZ具有生产周期短、易于培养、便于工业化生产的优点,在对磁小体进行提取和纯化时,使用了反复冻融和超声波相结合的处理方法,使菌体溶解得更为彻底,提高了磁小体的收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