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7304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63148.3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压气动灭火弹,包括装有灭火剂的灭火弹体,所述灭火弹体的尾部设置有充有高压气体的灭火弹击发段,所述灭火弹击发段的顶部通过可断裂的连接架与所述灭火弹体的外壁连接。本发明不使用任何火工品,灭火弹的击发以及灭火剂的喷洒均采用高压气体,发射过程更加安全,避免了灭火弹在生产、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2473042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011363148.3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压气动灭火弹,包括装有灭火剂的灭火弹体,所述灭火弹体的尾部设置有充有高压气体的灭火弹击发段,所述灭火弹击发段的顶部通过可断裂的连接架与所述灭火弹体的外壁连接。本发明不使用任何火工品,灭火弹的击发以及灭火剂的喷洒均采用高压气体,发射过程更加安全,避免了灭火弹在生产、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2473041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011363137.5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泄压气动灭火弹,包括装有灭火剂的灭火弹体,灭火弹体的尾部固定连接有泄压舱段,泄压舱段的外壁上开设有可充气的泄压口,泄压舱段的尾部设置有高压舱段,高压舱段包括顶部开口结构的高压舱外壳,高压舱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控压膜片,底部设置有高压舱充气口,高压舱外壳的前部密封嵌入到泄压舱段的内腔中,并且高压舱外壳的外壁通过可断裂的连接架与泄压舱段的外壁连接。本发明不使用任何火工品,灭火弹的击发以及灭火剂的喷洒均采用高压气体,发射过程更加安全,避免了灭火弹在生产、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杜绝了二次火灾的发生,采用压缩气体驱动使灭火弹较传统灭火弹更加轻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63415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13856.4
申请日:2023-11-14
IPC: G06F30/20 , G06F18/22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机械臂分布式可重复捕锁机构刚度设计方法,属于航天捕锁技术领域。解决针对捕锁单元的锁紧刚度配置并未开发出有效的优化方法,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多依靠人工经验,捕锁单元锁紧刚度进行反复迭代优化的工作量巨大过程繁琐,且没有完整的评判标准保证最终为最优方案的问题。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根系生长规律与捕锁系统刚度优化导则;空间机械臂捕锁单元可动性模型构建;基于并行算法的捕锁单元刚度优化方法。本发明针对空间机械臂的捕锁单元的锁紧刚度设计开发出有效的优化方法,在实际的锁紧装置安装过程中不再依靠人工经验,减小捕锁单元的锁紧区域、锁紧刚度进行反复迭代优化的工作量,形成完整的评判标准保证最终为最优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247304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63137.5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泄压气动灭火弹,包括装有灭火剂的灭火弹体,灭火弹体的尾部固定连接有泄压舱段,泄压舱段的外壁上开设有可充气的泄压口,泄压舱段的尾部设置有高压舱段,高压舱段包括顶部开口结构的高压舱外壳,高压舱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控压膜片,底部设置有高压舱充气口,高压舱外壳的前部密封嵌入到泄压舱段的内腔中,并且高压舱外壳的外壁通过可断裂的连接架与泄压舱段的外壁连接。本发明不使用任何火工品,灭火弹的击发以及灭火剂的喷洒均采用高压气体,发射过程更加安全,避免了灭火弹在生产、存储、运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杜绝了二次火灾的发生,采用压缩气体驱动使灭火弹较传统灭火弹更加轻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63406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13471.8
申请日:2023-11-14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30/23 , G06F18/22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一种空间载荷分布式可重复捕锁机构布局设计方法,它涉及一种可重复捕锁机构布局设计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针对空间载荷分布式捕锁系统布局设计,尚未开发出完整优化方法的问题。本发明受单子叶植物不定根与须根的生长规律启发并将优化思路转化为具体方法,建立捕锁单元数目‑位置优化模型和有效接触面形状优化模型。建立载荷有限元模型与三维弹簧支撑模型,为系统基频分析奠定基础。采用并行算法选择连接点的优化位置,并探讨二级连接点数量与系统基频的关系。本发明属于航天技术领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