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向硅钢高温退火底板

    公开(公告)号:CN113088670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110311664.X

    申请日:2021-0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取向硅钢高温退火底板,涉及钢卷生产技术领域,解决了钢卷的尺寸变形导致钢卷切边量过大的技术问题。包括应变诱导板,应变诱导板的板面开设有若干凹槽,相邻凹槽之间于应变诱导板的板面形成凸楞,钢卷放置于应变诱导板的板面上,其中部分的钢卷端面支撑于凸楞上,其余的钢卷端面悬置于凹槽上。本发明通过在应变诱导板上设置凹槽与凸楞,钢卷在高温退火过程中同样受重力产生蠕变变形,但蠕变变形按照凸楞所设定的方向进行,从而将产生的不均匀的“大浪”分割成碎化均匀的“细浪”,使得钢卷边部的变形细小、均匀、可控,从而降低了大象脚变形的缺陷影响程度,减小了钢卷的切边量,提高了成材率,同时能够获得良好的边部板形。

    一种性能预测模型与产品研发相结合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902872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910149436.X

    申请日:2019-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性能预测模型与产品研发相结合的方法和装置,通过获得研发产品的工序一贯制数据,确定样本数据,获得数据清洗规则,并按所述数据清洗规则对所述样本数据进行清洗;对清洗后的所述样本数据进行多种数据挖掘算法模型创建,并对所述模型进行训练,获得训练结果建立对应模型文件;获得新样本数据,利用所述新样本数据对所述模型文件进行模型验证,获得模型验证结果,获得优选模型,并将所述优选模型进行保存;利用所述优选模型,根据在研发中对所述研发产品的性能要求,获得对应的性能预测值。解决产品研发存在试制成本高,研发周期长的技术问题,达到调用相应性能预测模型,快速预测设计结果,降低成本及缩短研发周期的技术效果。

    一种带钢润滑的方法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95102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910992851.1

    申请日:2019-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钢润滑的方法。先向基础油中添加低粘度合成酯和高粘度合成酯,形成轧制油;其中,低粘度合成酯的运动粘度η40范围为[4,15]mm2/s,高粘度合成酯的运动粘度η100范围为[1000‑1800]mm2/s;将轧制油与脱盐水混合,形成乳化液;通过乳化液对带钢进行润滑。通过对低粘度合成酯和高粘度合成酯的运动粘度进行限定,使得不论是在进行高速轧制还是在进行低速轧制时,都能够有效提高润滑性且不打滑,从而有效提升了酸连轧无取向电工钢轧制的稳定性。

    一种无取向硅钢冷轧目标厚度动态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865750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811503505.4

    申请日:2018-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取向硅钢冷轧目标厚度动态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无取向硅钢的横向厚差标识、成品厚度、内部牌号以及负偏差轧制量;将所述无取向硅钢的横向厚差标识、成品厚度、内部牌号作为第一输入量,将所述无取向硅钢的负偏差轧制量作为第一输出量;对所述第一输入量和所述第一输出量进行规范;获得所述无取向硅钢的压下比;将所述无取向硅钢的横向厚差标识、成品厚度、内部牌号作为第二输入量,将所述无取向硅钢的压下比作为第二输出量;对所述第二输入量和所述第二输出量进行规范,控制所述无取向硅钢冷轧目标厚度。达到了提升无取向硅钢尺寸控制水平,满足不同用户的叠厚需求,进而增加用户满意度的技术效果。

    一种电机铁芯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29863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0992440.2

    申请日:2019-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铁芯加工方法,包括:将每个硅钢片浸入胶水溶液中后,取出晾至预设的时间;根据预设的叠片系数将多个叠放好的硅钢片进行压制,形成硅钢叠片;对压制后的硅钢叠片的四周进行打磨后,利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箔将硅钢叠片的四周包裹;在硅钢叠片的上表面加工定位孔;对硅钢叠片的上下表面进行打磨后,以定位孔为切割基准,利用电火花切割机将硅钢叠片加工成电机铁芯;利用导电性的金属箔将多个硅钢进行包裹,使得相互绝缘的硅钢片能够互相导通,增加硅钢叠片工件的导电性;并且在切割之前,对硅钢叠片的上下表面进行打磨,去除硅钢表面的绝缘涂层,进一步增加了导电性,确保硅钢叠片工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进而提高了加工效率。

    一种带钢润滑的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95102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992851.1

    申请日:2019-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钢润滑的方法。先向基础油中添加低粘度合成酯和高粘度合成酯,形成轧制油;其中,低粘度合成酯的运动粘度η40范围为[4,15]mm2/s,高粘度合成酯的运动粘度η100范围为[1000-1800]mm2/s;将轧制油与脱盐水混合,形成乳化液;通过乳化液对带钢进行润滑。通过对低粘度合成酯和高粘度合成酯的运动粘度进行限定,使得不论是在进行高速轧制还是在进行低速轧制时,都能够有效提高润滑性且不打滑,从而有效提升了酸连轧无取向电工钢轧制的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