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10456401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10566830.3
申请日:2019-06-27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T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位素热源产生总剂量效应的分析方法,针对目前无法获得同位素电源的γ射线产生的“总剂量~年”谱的问题,通过建立的模型,根据具体封装材料、同位素核燃料质量、距离同位素核燃料中心距离,可以反推实际应用下的γ射线产生的总剂量谱(总剂量~年的关系),从估算航天器整个任务期的总剂量效应风险;通过模型对同位素电源的估算,避免对同位素放射性燃料的试验监测,简单易行,节省了试验经费和辐射风险,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以及工程设计的指导意义;本发明方法除了涉及核衰变的同位素电源,也适用于核裂变的核反应堆电源,能够解决空间核动力航天器中核电源产生总剂量效应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048760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219160.8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天线无固定对地指向卫星的天线在轨自主管理方法:超前于卫星经过地面接收站可见弧段入境时刻第一预设时间段对应的时刻,控制卫星停止姿态扫描,并将卫星姿态保持在停止扫描时刻的惯性三轴指向,之后,根据在轨自主实时预估的滞后于当前时刻第一预设时间段对应的时刻时天线指向与卫星质心-地面接收站连线的夹角信息和预设的准当班天线确定准则选择并记录准当班数传天线通道;当在卫星进入指定的地面接收站可见弧段内后,根据未来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准当班数传天线通道记录,确定当班数传天线通道和对应数传弧段并进行对地数传,直到卫星离开地面接收站可见弧段。随后自动控制卫星恢复姿态扫描。
-
公开(公告)号:CN106547003B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610842886.3
申请日:2016-09-2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S1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返回任务需求的分时多用途遥测系统。本发明提出的遥测系统,可以根据任务需要,对遥测中控采编单元和RMU的遥测体制进行设计,进而灵活设计不同的遥测组合体制,此外,还可以根据任务分工不同,两种遥测帧的内容可以不同,可以按照每个工作阶段星上设备工作的状态,生成不同格式的遥测帧,根据不同阶段卫星任务的特点对两种遥测体制采取分时调用,最大程度利用测控信道,相对单一的遥测体制,可以有效提高下传遥测的实时性和有效性;返回舱(制动舱和回收舱)两舱分离后,星上总线系统分为两部分,在轨的仪器舱内遥测中控采编单元继续组帧并下传遥测,返回的回收舱内RMU则不再将数据下传。
-
公开(公告)号:CN104900485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510164402.X
申请日:2015-04-0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热氧化工艺的纳米介质层制备方法,属于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纳米科学技术领域。利用电子束曝光技术,在基底金属层上打开一个正方形掩膜窗口。利用热氧化方法对掩膜窗口处暴露的基底金属层进行氧化,具体工艺条件为:置于烘箱150~200℃加热15~60min,丁酮试剂中经过加热、超声,完成掩膜剥离。表征结果显示,基于热氧化工艺的纳米介质层制备方法可成功制备具有一定氧化比例和一定厚度的介质层薄膜。本发明采用一步法在基底金属层表面原位氧化生成介质层,制备工艺简单,无需添加材料,界面共格性好、缺陷少,有望广泛应用于科研与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462658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410638260.1
申请日:2014-11-0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模冗余防护结构FPGA单粒子翻转失效概率的评估方法,根据FPGA器件中划分的功能模块,将待评估的FPGA器件划分成多组,每个组包括三个具有相同比特位数的单元,由此模拟三模冗余防护结构,分别计算器件的单粒子本征翻转率和无防护时的失效率,最后得到带有三模冗余防护结构的失效概率,为抗单粒子效应的评估提供一套实用的理论方法,同时得到的失效概率能够真实反映三模冗余防护结果抗单粒子翻转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881519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510217843.1
申请日:2015-04-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路仿真的单粒子翻转效应判别方法,结合空间重离子与SRAM器件的物理相互作用过程,建立理论模型。通过电路仿真的形式,获得SRAM器件电信号故障模式的响应结果,能够分析不同重离子类型、不同粒子入射倾角等条件下器件能否发生单粒子翻转效应。本发明方法不需要地面重离子试验,仅仅通过电路仿真的形式即可判定在空间辐射环境下,不同条件下的粒子能否引起电路发生单粒子翻转,判别方法直观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06546204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10843258.7
申请日:2016-09-2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简易的舱间分离过程相对位置与姿态测量方法,采用拉线式传感器,快速给出舱间分离的相对位置与姿态测量结果,具体包括步骤1:搭建测量系统,将3个拉线式位移传感器a、b、c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的舱段分离面圆周上;其中位移传感器a、b、c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固定端和活动端通过拉线连接且分别安装在相邻两个舱段的分离面上;步骤2:航天器在太空中舱间分离阶段,随着舱段分离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发生变化,位移传感器的固定端和活动端分离,拉线被拉出,同时活动端记录位移传感器a、b、c的拉线长度la、lb和lc;步骤3:根据la、lb和lc的长度解算出舱段分离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
-
公开(公告)号:CN106394932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847630.1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高水平微重力环境的返回式卫星,包括返回舱、制动舱、服务舱和密封舱,密封舱底部的下封顶为外凸的圆形曲面薄壳结构,下封顶圆周边缘设置有6个姿控推力器安装孔,每个安装孔的外缘焊接有姿控推力器安装支架,姿控推力器的推力不大于2N,每个安装支架的外缘均设置有约束阻尼层,所述约束阻尼层由约束层和阻尼层粘合在一起,约束层和阻尼层为尺寸相同的圆环;服务舱内设置有卫星上的微振动源,返回舱和密封舱内设置有微重力实验载荷,微振动源与微重力实验载荷之间设置不少于5个的螺栓连接,本发明着重解决姿控推力器和流体回路系统对返回式卫星微重力环节的扰动,使返回式卫星的瞬态微振动和微振动环境取得较大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4881519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17843.1
申请日:2015-04-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路仿真的单粒子翻转效应判别方法,结合空间重离子与SRAM器件的物理相互作用过程,建立理论模型。通过电路仿真的形式,获得SRAM器件电信号故障模式的响应结果,能够分析不同重离子类型、不同粒子入射倾角等条件下器件能否发生单粒子翻转效应。本发明方法不需要地面重离子试验,仅仅通过电路仿真的形式即可判定在空间辐射环境下,不同条件下的粒子能否引起电路发生单粒子翻转,判别方法直观简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