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7796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47364.9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多器组合航天器测控与信息系统联合设计方法,步骤为:(1)给出探测器最大工作模式集合;(2)根据探测器构型确定测控天线布局,仿真分析给出各种模式下方向图辐射覆盖范围及影响;(3)确定组合体状态下测控和信息交互的工作模式,满足各模式下全空间测控需求;(4)器间遥控与遥测信息交互设计;(5)根据地面测控支持情况与任务要求,完善飞行程序设定。(6)遍历航天器工作模式,验证测控与信息系统联合设计是否满足各阶段全空间测控与信息传输要求,满足进行(7),否则返回(2);(7)完成测控与信息系统联合设计。本发明实现多模式状体下功能复用设计,以最小系统设计代价,实现探测器各种状态下全空间测控通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022792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410220624.4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H04B1/7077 , H04B7/1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空领域定向天线盲捕方法,涉及深空探测领域。首先确定标称的定向天线目标位置作为盲捕的起始点为(A,E),同时确定方位角范围和俯仰角范围;然后选取依步长选取在俯仰角范围内选取固定点,固定点处控制定向天线在整个方位角范围内捕获信号,获得能够捕获到信号的固定点Et后进行第一次精捕:Et不动,方位角以固定补偿在其范围内转动并进行信号捕获,捕获到满足链路接收解调要求的信号则输出,若不活不到,则选取信号强度最强时对应方位角At’开始进行第二次精捕:控制At’不变,俯仰角由Et开始以1°为步长进行信号捕获,若捕获到的满足要求的信号则输出,若不能则重复本方法直至有信号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4079139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111176038.0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nventor: 段江年 , 刘志佳 , 孙大媛 , 于国庆 , 许怡贤 , 鲁帆 , 侯沁芳 , 周晓东 , 于春宇 , 曾惠忠 , 张旺军 , 张婷 , 庄建楼 , 陈腾博 , 赵香妮 , 范占春 , 陈百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火星着陆巡视探测的高增益可移点波束天线。本发明中,馈源由波导D‑波导E以及另外两个支撑件三点支撑悬空于反射面中心,有效减小了支撑结构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同时,改变波导D、波导E以及馈源的波导口径,有效实现了馈源小型化、降低馈源的遮挡影响;同时,本发明采用非紧凑型天线组件压紧构型,采用的有高度差的压紧安装面与展开支撑结构提供的安装面既满足了天线展开后工作需求,同时使得天线安装后的最大附加包络最小可达到展开驱动轴组件部分的最大高度尺寸,从而大大降低该附加包络,满足了火星车应用包络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904708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111101106.7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环火大椭圆轨道的多体制多模式中继通信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当着陆巡视器进入离轨着陆段时,着陆巡视器背罩分离前采用进入舱与环绕器通信,背罩分离后采用火星车与环绕器通信;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在离轨着陆段的中继通信采用UHF频段、单工的通信模式;当着陆巡视器处于火星表面工作段时,将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的火星表面通信过程分为近火弧段和远火弧段中继通信,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在近火弧段采用UHF频段,全双工的自主通信模式进行通信;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在远火弧段时,前向指令发送使用UHF频段单工通信模式进行,返向数据传输使用X频段通信模式进行。本发明解决了火星探测EDL段、火面段中继通信连续性、可靠性及数据量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1533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274664.3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5D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顾火星环绕、进入、着陆探测的轨道设计方法,根据速度增量需求和不同倾角、半长轴的遥感轨道的演化规律,综合考虑近火点光照及全火覆盖情况,设计出遥感轨道;然后考虑近火点漂移和中继数据量,设计中继轨道;再考虑速度增量需求、进入点误差、着陆区详查等约束,设计停泊轨道;根据着陆点纬度与近火点纬度的关系,并考虑近火制动的安全性和速度增量需求,选择近火点高度、倾角和轨道周期等参数;最后用多次变轨将各阶段飞行轨道完整的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一步完成环绕、进入、着陆探测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4022792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20624.4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H04B1/7077 , H04B7/15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空领域定向天线盲捕方法,涉及深空探测领域。首先确定标称的定向天线目标位置作为盲捕的起始点为(A,E),同时确定方位角范围和俯仰角范围;然后选取依步长选取在俯仰角范围内选取固定点,固定点处控制定向天线在整个方位角范围内捕获信号,获得能够捕获到信号的固定点Et后进行第一次精捕:Et不动,方位角以固定补偿在其范围内转动并进行信号捕获,捕获到满足链路接收解调要求的信号则输出,若不活不到,则选取信号强度最强时对应方位角At’开始进行第二次精捕:控制At’不变,俯仰角由Et开始以1°为步长进行信号捕获,若捕获到的满足要求的信号则输出,若不能则重复本方法直至有信号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956159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47365.3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nventor: 李晓光 , 刘适 , 强晖萍 , 曾锋 , 赵洋 , 李炯卉 , 孔令哲 , 王孖杰 , 陶灼 , 徐宝碧 , 黄昊 , 张伍 , 苏伟 , 陈刚 , 雪霁 , 韩宇 , 张婷 , 程一豪
IPC: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中继链路天地对接联试的地面转发系统,包括天线馈电子系统、天线结构子系统、天线控制子系统及信道子系统;天线控制子系统根据上位计算机发送的目标位置信息,向天线结构子系统发送转动指令;天线馈电子系统安装在天线结构子系统上,用于接收空间X频段前向微弱信号转发至信道子系统,将来自信道子系统的微波能量信号发射到空间;信道子系统同时提供四路不同频率的返向信号通道以及四路不同频率的前向信号通道;天线结构子系统根据天线控制子系统发送的转动指令,带动天线馈电子系统转动至指向目标位置。本发明应用于探测器地面状态与中继星在轨状态进行无线对接试验时,提供探测器与中继星之间的前向和返向两条链路的转发通道。
-
公开(公告)号:CN11734198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38636.2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在金星大气漂浮的探测器,包括:大底模块和背罩模块、第一连接解锁装置、第二连接解锁装置和弹簧推杆;其中,探测器发射时,大底结构和背罩结构通过第一连接解锁装置固定连接,形成舱体;探测器进入金星大气一定高度后,第一连接解锁装置解锁,大底结构和背罩结构的固连解除,并通过弹簧推杆完成分离;充气装置安装在大底结构内形面的中部位置;载荷舱布置于充气装置的空隙部位,通过多个第二连接解锁装置安装在充气装置上;探测器进入金星大气,充气装置为气球充气后,第二连接解锁装置解锁,载荷舱与充气装置解除固连,并通过气球的升力将载荷舱与充气装置分离,载荷舱开始漂浮飞行进行科学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11533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111274664.3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5D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顾火星环绕、进入、着陆探测的轨道设计方法,根据速度增量需求和不同倾角、半长轴的遥感轨道的演化规律,综合考虑近火点光照及全火覆盖情况,设计出遥感轨道;然后考虑近火点漂移和中继数据量,设计中继轨道;再考虑速度增量需求、进入点误差、着陆区详查等约束,设计停泊轨道;根据着陆点纬度与近火点纬度的关系,并考虑近火制动的安全性和速度增量需求,选择近火点高度、倾角和轨道周期等参数;最后用多次变轨将各阶段飞行轨道完整的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一步完成环绕、进入、着陆探测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4079139A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1176038.0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nventor: 段江年 , 刘志佳 , 孙大媛 , 于国庆 , 许怡贤 , 鲁帆 , 侯沁芳 , 周晓东 , 于春宇 , 曾惠忠 , 张旺军 , 张婷 , 庄建楼 , 陈腾博 , 赵香妮 , 范占春 , 陈百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火星着陆巡视探测的高增益可移点波束天线。本发明中,馈源由波导D‑波导E以及另外两个支撑件三点支撑悬空于反射面中心,有效减小了支撑结构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同时,改变波导D、波导E以及馈源的波导口径,有效实现了馈源小型化、降低馈源的遮挡影响;同时,本发明采用非紧凑型天线组件压紧构型,采用的有高度差的压紧安装面与展开支撑结构提供的安装面既满足了天线展开后工作需求,同时使得天线安装后的最大附加包络最小可达到展开驱动轴组件部分的最大高度尺寸,从而大大降低该附加包络,满足了火星车应用包络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