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5500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010976856.8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腿臂复用式小天体附着取样一体化探测器,包括:探测器本体、返回器、姿控发动机、机械臂和附着取样器;所述探测器本体外表面上均布两个以上相同的机械臂,每个机械臂一端与探测器本体固连,另一端安装有附着取样器,附着取样器能够在机械臂的驱动下进行附着和取样,且取样状态下附着取样器的底部能够附着在小天体表面;所述探测器本体的底部朝向小天体表面,顶部安装有返回器,用于收集附着取样器取样的样品;所述探测器本体的外表面上均匀布置有一对以上姿控发动机,用于对探测器本体施加力或力矩,进而控制探测器本体的姿态。
-
公开(公告)号:CN111366396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10202101.2
申请日:2020-03-2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1N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领域,为一种具有磨削及夹持功能的小天体一体化取样器,包括夹持取样器、磨削取样器、样品封装容器、深度相机。利用夹持电机驱动滚珠丝杠螺母及放样推杆往复运动,并通过连杆带动夹持爪开合,实现样品夹取及同步送样;利用磨削电机驱动金属铣刀组件高速旋转实现动能储存,接触星表后完成样品磨削取样及送样。通过布置磨削取样器接触开关同步实现取样器位姿检测。本发明采用磨削及夹持一体化设计,具备星表风化层、岩粉、岩块等多种目标的取样能力,实现多种方式取样的同时完成样品放样,结构紧凑无附加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1411533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274664.3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5D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顾火星环绕、进入、着陆探测的轨道设计方法,根据速度增量需求和不同倾角、半长轴的遥感轨道的演化规律,综合考虑近火点光照及全火覆盖情况,设计出遥感轨道;然后考虑近火点漂移和中继数据量,设计中继轨道;再考虑速度增量需求、进入点误差、着陆区详查等约束,设计停泊轨道;根据着陆点纬度与近火点纬度的关系,并考虑近火制动的安全性和速度增量需求,选择近火点高度、倾角和轨道周期等参数;最后用多次变轨将各阶段飞行轨道完整的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一步完成环绕、进入、着陆探测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0963089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055446.3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一种小天体探测用电磁阻尼缓冲可折叠式附着腿,为了适应小天体探测任务需求,采用电机的力控制产生等效阻尼实现着陆腿着陆缓冲,同时采用可折叠的着陆腿设计,将折叠运动的驱动电机与缓冲吸能用电机进行复用,使得着陆腿在折叠的同时具有缓冲功能,解决了传统缓冲着陆腿机构缓冲性能不能满足需求、实现缓冲着陆设计手段单一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95200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210838617.5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H01Q1/00 , H01Q1/12 , H01Q1/28 , H01Q1/50 , H01Q1/52 , H01Q13/02 , H01Q15/16 , H01Q15/24 , H01Q19/12 , H01Q1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网状双反射面高增益天线,包括:副反射面、副反射面支撑杆、馈源和主反射面;主反射面的外凸面安装在探测器上,主反射面的内凹面为旋转抛物面;主反射面采用编织网状结构;副反射面的外凸面为旋转双曲面,副反射面和主反射面之间通过两根以上副反射面支撑杆连接;主反射面上、旋转抛物面的顶点处设置有通孔,馈源贯穿所述通孔设置。本发明具有高增益、高效率、耐深低温、高热稳定性、超轻量化的特点,能够实现深空超远距离通信、满足运载对重量及包络的严苛要求和能够在宽温域在轨工作温度下正常工作,满足小天体探测的任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39520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838617.5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H01Q1/00 , H01Q1/12 , H01Q1/28 , H01Q1/50 , H01Q1/52 , H01Q13/02 , H01Q15/16 , H01Q15/24 , H01Q19/12 , H01Q1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网状双反射面高增益天线,包括:副反射面、副反射面支撑杆、馈源和主反射面;主反射面的外凸面安装在探测器上,主反射面的内凹面为旋转抛物面;主反射面采用编织网状结构;副反射面的外凸面为旋转双曲面,副反射面和主反射面之间通过两根以上副反射面支撑杆连接;主反射面上、旋转抛物面的顶点处设置有通孔,馈源贯穿所述通孔设置。本发明具有高增益、高效率、耐深低温、高热稳定性、超轻量化的特点,能够实现深空超远距离通信、满足运载对重量及包络的严苛要求和能够在宽温域在轨工作温度下正常工作,满足小天体探测的任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065055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0362956.9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一种实现表层块状样品抓取采样的小行星探测器,包括轨控发动机喷嘴、探测器主体、若干圆形太阳翼、若干着陆腿、采样机械臂和样品返回舱;轨控发动机喷嘴固定在探测器主体顶面中心,为探测器提供推力;圆形太阳翼在探测器主体上部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着陆腿在探测器主体底面外缘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采样机械臂安装在探测器主体底面,样品返回舱固定在探测器主体底部中心且开口位于探测器主体外部。本发明可在小行星表面实现可靠的多次附着,科研探测时间充分、探测区域大;并且可拾取小行星表层块状物质并返回地球,样品所含信息丰富完整、样品量多,地面研究对样品的利用程度充分。
-
公开(公告)号:CN110963089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911055446.3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一种小天体探测用电磁阻尼缓冲可折叠式附着腿,为了适应小天体探测任务需求,采用电机的力控制产生等效阻尼实现着陆腿着陆缓冲,同时采用可折叠的着陆腿设计,将折叠运动的驱动电机与缓冲吸能用电机进行复用,使得着陆腿在折叠的同时具有缓冲功能,解决了传统缓冲着陆腿机构缓冲性能不能满足需求、实现缓冲着陆设计手段单一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486189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10300543.0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小天体表面附着缓冲机构,属于航天技术领域,应用于深空探测,适用于探测器在小天体表面多次、重复附着,可满足探测器对小天体的多点取样、探测需求。附着时,触地组件首先与小天体表面接触,消除附着瞬间的高频冲击,接着触地组件推动滚珠丝杠沿导向槽向上运动,同时滚珠丝杠带动丝杠螺母及输出齿轮转动,在此过程中,电机制动,不发生转动,螺旋弹簧被压缩;离开时,触地组件离开小天体表面,电机转动,通过单向轴承带动输出齿轮、丝杠螺母转动,将滚珠丝杠、螺旋弹簧释放回初始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148618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300543.0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小天体表面附着缓冲机构,属于航天技术领域,应用于深空探测,适用于探测器在小天体表面多次、重复附着,可满足探测器对小天体的多点取样、探测需求。附着时,触地组件首先与小天体表面接触,消除附着瞬间的高频冲击,接着触地组件推动滚珠丝杠沿导向槽向上运动,同时滚珠丝杠带动丝杠螺母及输出齿轮转动,在此过程中,电机制动,不发生转动,螺旋弹簧被压缩;离开时,触地组件离开小天体表面,电机转动,通过单向轴承带动输出齿轮、丝杠螺母转动,将滚珠丝杠、螺旋弹簧释放回初始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