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表层块状样品抓取采样的小行星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10065055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0362956.9

    申请日:2019-04-30

    Abstract: 一种实现表层块状样品抓取采样的小行星探测器,包括轨控发动机喷嘴、探测器主体、若干圆形太阳翼、若干着陆腿、采样机械臂和样品返回舱;轨控发动机喷嘴固定在探测器主体顶面中心,为探测器提供推力;圆形太阳翼在探测器主体上部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着陆腿在探测器主体底面外缘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采样机械臂安装在探测器主体底面,样品返回舱固定在探测器主体底部中心且开口位于探测器主体外部。本发明可在小行星表面实现可靠的多次附着,科研探测时间充分、探测区域大;并且可拾取小行星表层块状物质并返回地球,样品所含信息丰富完整、样品量多,地面研究对样品的利用程度充分。

    一种月面探测器的起飞-着陆-移动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252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464210.9

    申请日:2019-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月面探测器的起飞-着陆-移动实现方法,属于月面探测器起飞着陆技术领域。将结构板成型过程中预留的毛细空隙作为热控工质的流动管路,实现结构板和热管管材的复用;布置的多个推力器用于提供月面探测器在月面起飞和软着陆过程中的推力,以及飞行过程中的控制,实现推进和控制功能集成设计;将热控多层的间隔层进行立体化设计,提高其保温性能,使探测器能适应更低的环境温度;通过电机的主动控制实现月面探测器可承受多次着陆缓冲的冲击;利用控制电机控制着陆缓冲机构的伸缩和转动,实现月面探测器的移动。

    基于颗粒动力学的小天体采样过程动力学与控制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587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40788.X

    申请日:2024-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颗粒动力学的小天体采样过程动力学与控制仿真方法,包括:建立小天体颗粒动力学模型和探测器系统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颗粒动力学‑多体动力学‑控制耦合仿真模型,并利用数值积分算法,实现小天体采样过程的动力学与控制联合仿真求解计算。本发明针对小天体采样过程多学科、系统级动力学与控制联合仿真问题,给出了小天体星壤颗粒流动力学、探测器柔性多体动力学、探测器姿轨控制与机械臂控制的数学仿真模型,并定义了相互之间的接口关系,实现了小天体采样过程颗粒动力学‑多体动力学‑控制的多学科、系统级联合仿真,为小天体星壤风化层颗粒特性模拟及采用过程动力学与控制耦合特性分析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一种星壤低重力实验模拟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06214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1298487.2

    申请日:202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重力模拟装置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星壤低重力实验模拟方法及装置,实验模拟装置以实验模拟方法为基础,包括:试验仓、样品槽、测控单元、测试单元和外部充气设备;通过向密封的试验仓的内腔中通入惰性气体,利用气体的浮力抵消模拟星壤的自重,实现部分低重力等效,进一步可通过采用大比重气体或增压方式调节实验室壳体内的浮力,以实现不同要求的低重力状态,模拟低重力的深空环境,供模拟实验使用;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实现成本更低,能够为测控装置的低重力下的模拟实验,提供稳定长效的实验环境条件,保障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一种月面探测器的起飞-着陆-移动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2528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1910464210.9

    申请日:2019-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月面探测器的起飞‑着陆‑移动实现方法,属于月面探测器起飞着陆技术领域。将结构板成型过程中预留的毛细空隙作为热控工质的流动管路,实现结构板和热管管材的复用;布置的多个推力器用于提供月面探测器在月面起飞和软着陆过程中的推力,以及飞行过程中的控制,实现推进和控制功能集成设计;将热控多层的间隔层进行立体化设计,提高其保温性能,使探测器能适应更低的环境温度;通过电机的主动控制实现月面探测器可承受多次着陆缓冲的冲击;利用控制电机控制着陆缓冲机构的伸缩和转动,实现月面探测器的移动。

    一种基于触地关机的地外天体安全软着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3253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094458.4

    申请日:2021-09-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触地关机的地外天体安全软着陆方法,包括:为航天器配置多源测量传感器;确定航天器下降段的动力学参数;确定软着陆全过程重点监控参数,作为判断安全软着陆的成功判据集;开展基于全因子实验设计的软着陆动力学分析;确定软着陆安全性最高的机械开关触发关机模式;确定加速度关机触发阈值;确定计时触发关机阈值;航天器在着陆过程中进行持续实施减速和姿态控制。本发明可确保关机时机合适,有效降低航天器的残余速度,提升着陆精度,减小对着陆缓冲的吸能需求,并降低发动机的热效应影响,提升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安全性。

    一种星壤低重力实验模拟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062146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298487.2

    申请日:202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重力模拟装置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星壤低重力实验模拟方法及装置,实验模拟装置以实验模拟方法为基础,包括:试验仓、样品槽、测控单元、测试单元和外部充气设备;通过向密封的试验仓的内腔中通入惰性气体,利用气体的浮力抵消模拟星壤的自重,实现部分低重力等效,进一步可通过采用大比重气体或增压方式调节实验室壳体内的浮力,以实现不同要求的低重力状态,模拟低重力的深空环境,供模拟实验使用;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实现成本更低,能够为测控装置的低重力下的模拟实验,提供稳定长效的实验环境条件,保障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基于增材制造的高承载、轻量化球形贮箱支撑紧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1590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101576.3

    申请日:2021-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高承载、轻量化球形贮箱支撑紧固装置,包括:十字包带、包带摩擦缓冲垫、支架摩擦缓冲垫和一体化支架;所述一体化支架采用增材制造而得,其上端为球碗形凹槽,用于安放球形贮箱;一体化支架上端周向均匀设有四个安装座,十字包带箍在球形贮箱的外表面,且其四个端部分别固定在一体化支架的四个安装座上;其中,十字包带与球形贮箱之间设有包带摩擦缓冲垫,一体化支架与球形贮箱之间设有支架摩擦缓冲垫。

    基于增材制造的高承载、轻量化球形贮箱支撑紧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81590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111101576.3

    申请日:2021-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高承载、轻量化球形贮箱支撑紧固装置,包括:十字包带、包带摩擦缓冲垫、支架摩擦缓冲垫和一体化支架;所述一体化支架采用增材制造而得,其上端为球碗形凹槽,用于安放球形贮箱;一体化支架上端周向均匀设有四个安装座,十字包带箍在球形贮箱的外表面,且其四个端部分别固定在一体化支架的四个安装座上;其中,十字包带与球形贮箱之间设有包带摩擦缓冲垫,一体化支架与球形贮箱之间设有支架摩擦缓冲垫。

    一种基于触地关机的地外天体安全软着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32530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111094458.4

    申请日:2021-09-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触地关机的地外天体安全软着陆方法,包括:为航天器配置多源测量传感器;确定航天器下降段的动力学参数;确定软着陆全过程重点监控参数,作为判断安全软着陆的成功判据集;开展基于全因子实验设计的软着陆动力学分析;确定软着陆安全性最高的机械开关触发关机模式;确定加速度关机触发阈值;确定计时触发关机阈值;航天器在着陆过程中进行持续实施减速和姿态控制。本发明可确保关机时机合适,有效降低航天器的残余速度,提升着陆精度,减小对着陆缓冲的吸能需求,并降低发动机的热效应影响,提升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