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3279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335478.4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米相变颗粒热控流体的控温床垫及控制方法,控温床垫包括:床垫主体;循环管道,位于床垫主体上,循环管道包括制热循环管道与制冷循环管道;储液单元,与循环管道连接,储液单元用于存储微米相变颗粒热控流体;加热单元,通过循环管道与储液单元连接,用于对储液单元进行加热;温度获取单元,与循环管道连接;智能控制系统,与温度获取单元连接,用于控制床垫主体的温度。本发明通过加热单元对微米相变颗粒热控流体进行加热,实现制冷、制热,无漏电和火灾隐患,且耗电量小,安全环保,并且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床垫的智慧控温。
-
公开(公告)号:CN114646166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249763.4
申请日:2022-03-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潜热型功能流体回收余热的冰箱及除霜系统和方法,包括储液罐、除霜循环、蓄热循环、循环泵、蒸发器和压缩机上缠绕的聚集管网、湿度传感器,储液罐内有潜热型功能流体作为能量传输媒介,并通过循环泵泵送、管道传输和聚集管网换热,将压缩机的废热传送至蒸发器表面化霜,湿度传感器可通过检测蒸发器表面湿度间接控制除霜循环的开启与关闭。本发明将潜热型功能流体的能量储存和运输介质两种特性一体化,使能量供求双方在时间和强度上相匹配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实现智慧除霜,节约能源,减少耗电、低碳环保,高效换热,运行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440762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148199.7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
IPC: B60H1/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潜热型功能流体的车载疫苗运输箱控温系统及方法,包括安装在车厢上的箱体和箱体内管网、制冷机组、储液罐、循环泵、隔膜泵、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当温度过高,制冷机组制冷,储液罐中的潜热型功能流体与蒸发器换热并通过循环泵流入管网为箱体降温,降温后吸收了热量的潜热型功能流体再回流至储液罐,如此循环将箱体内温度稳定在合适温度。本发明依靠潜热型功能流体表观比热容大,相变时温度基本保持恒定,实现箱体内部精准控温并将冷量均匀传递到箱体内部,解决了现有车载疫苗运输箱不能在长途运输中有效保存疫苗的问题同时节约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20875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29651.9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F24D3/08 , F17D3/01 , F17D1/08 , F24D3/10 , F24D19/10 , G06F30/20 , G06F30/18 , G06F113/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能量损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供一回三管系统及其热损计算方法,包括将高温生活热水管道与低温空间供热管道设置在同一个保温层里,回水管道单独运输;采用等效模型方法将已知的单管并排系统A模型和双管共壳系统B模型的热损失理论计算公式进行等效,从而获得两供一回三管系统C模型的热量损失计算。本发明采用分离布局方式,分别设置两条供水管道和一条回水管道,独立管道运输的方式减少热量传导从而降低能耗,可延用双管的生产线节约成本,可降低因一管失效以致系统整体暂停运行的投资风险。采用热阻理论计算方法进行热损计算可以使热量流动的计算思路简单、易于理解,可根据公式通过改变管道结构方式实现减小热损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579360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810495274.0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焦炉蓄热室余热利用与SNCR/SCR耦合脱硝方法与装置,包括余热利用与SNCR耦合脱硝方法、余热利用与SCR耦合脱硝方法以及SNCR脱硝与SCR脱硝耦合方法,以及焦炉蓄热室余热利用与SNCR/SCR耦合脱硝装置。在蓄热室内选择合适的温度区域作为喷氨空间,通过喷枪向喷氨空间内喷入氨气,进行SNCR脱硝反应,在喷氨空间下方选择合适的温度区域,在该温度区域布置SCR催化剂,使剩余的氨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SCR脱硝反应。本发明将烟气余热利用与脱硝技术耦合,工艺结构简单,拆换格子砖较为容易,不需要购置SCR烟气脱硝塔等设备,相比传统SCR脱硝系统,降低了能耗与运行投资成本,使得脱硝效率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485612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495275.5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热管传热的混合纳米流体工质的制备方法,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该方法选取体积配比为75%Al2O3+25%TiO2、50%Al2O3+50%TiO2、25%Al2O3+75%TiO2,粒径20nm的颗粒为添加物,以去离子水为基液,加入表面活性剂,通过磁力搅拌、超声振动,配制成混合纳米流体,作为热管的传热工质;其中,75%Al2O3+25%TiO2、50%Al2O3+50%TiO2、25%Al2O3+75%TiO2纳米颗粒混合物添加量的体积百分含量为2%。该纳米流体热管用于余热回收系统的实验结果表明,其可以减小热管蒸发段和冷凝段的温差,从而降低热管的热阻,使热管的传热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79928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7778.1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相变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玉米芯/钢渣二元固废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玉米芯和钢渣为基体原料,对玉米芯碳化处理构建多孔网络交联炭基质,对钢渣高温煅烧处理重构晶体,混合共烧结制成二元固废骨架。通过浸渍吸附法将相变材料负载到二元固废骨架中,最终制得玉米芯/钢渣二元固废复合相变储能材料。本发明通过对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的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多孔结构具备吸附性能和导热性能,其制备得到的固废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储热性能优异且稳定性好不易泄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00925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94350.9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9 , F25B13/00 , F25B41/40 , F25B41/26 , F25B4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直冷热管理系统及工作方法,该系统包括直冷板、电池包、四通换向阀、电子膨胀阀、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冷凝器、风机、储液器、干燥过滤器、视液镜和节流阀;所述四通换向阀分别与直冷板、电子膨胀阀和节流阀通过管道相连。通过检测压缩器、冷凝器、节流阀、电池包的工作状态,控制四通换向阀进行周期性运转,直至电池充电或者放电完成。本发明所述的电池热管理工作方法,针对电池模组沿直冷板首末端温差大的问题,设计两个工作周期循环运转,增强电池的温控性能,提高制冷效率和整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93802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37873.7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IPC: G01R31/367 , G01R31/382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故障诊断方法,属于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相关故障数据,建立历史数据库;S2:设置传感器,实时采集电池相关数据,并对电池相关数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后转变为一维时序数据;S3:建立LSTM‑CNN识别网络,使用历史数据库对识别网络进行训练;S4: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识别网络中,输出故障分类结果,故障分类结果包括欠压、过压、过充和过放;S5:将步骤S2中的电池相关数据以及对应于步骤S4中的故障分类结果填充到历史数据库内。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法,通过对电池的时序数据进行建模并对电池的空间特征进行特征提取,构建一个可靠的动力电池故障诊断模型,实现快速、高精度的故障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76538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55454.4
申请日:2024-12-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合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电‑储耦合系统及其能量管理方法,包括风力发电机组、氢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和用户;风力发电机组、氢储能装置和超级电容器构成电能‑氢能‑电能的能量闭环结构;氢储能装置用于发挥能量型储能作用平抑长时电力波动,实现电网削峰填谷目标;超级电容器用于发挥功率型储能作用平抑短时电力波动,实现电网调频目标;氢储能装置包括电解槽、储氢罐和燃料电池,电解槽通过储氢罐与燃料电池连接;风力发电机组和燃料电池通过直流总线连接电网和存储单元。本发明引入孤岛运行下的氢储能装置与超级电容器协同工作模式,同时制定了对应各工作模式的能量管理方法,实现氢‑电‑储耦合系统各装置协同工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