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11466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501551.X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G06T17/00 , G06V10/774 , G06V10/764 , G06T7/11 , G06T7/00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冠状动脉斑块建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斑块识别及冠状动脉斑块系统三维建模方法,包括:首先在患者OCT图像与IVUS图像上人工划分冠状动脉内外膜轮廓以及各个成分斑块的轮廓作为训练集,基于训练集通过机器学习得到冠状动脉斑块成分识别模型,实现冠状动脉斑块医学影像中斑块的有效识别;接着通过两个方向拍摄的血管造影图像得到所检测血管的三维中心线;最后基于血管中心线将识别后的二维斑块图像堆叠在一起,实现冠状动脉斑块系统的快速精准三维建模。本发明将准确再现三维血管复杂走向并精确获取各部位斑块成分及分布,为医生诊断冠状动脉斑块提供理论及数据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979928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7778.1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9K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相变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玉米芯/钢渣二元固废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玉米芯和钢渣为基体原料,对玉米芯碳化处理构建多孔网络交联炭基质,对钢渣高温煅烧处理重构晶体,混合共烧结制成二元固废骨架。通过浸渍吸附法将相变材料负载到二元固废骨架中,最终制得玉米芯/钢渣二元固废复合相变储能材料。本发明通过对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的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其多孔结构具备吸附性能和导热性能,其制备得到的固废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储热性能优异且稳定性好不易泄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00925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94350.9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33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9 , F25B13/00 , F25B41/40 , F25B41/26 , F25B4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直冷热管理系统及工作方法,该系统包括直冷板、电池包、四通换向阀、电子膨胀阀、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冷凝器、风机、储液器、干燥过滤器、视液镜和节流阀;所述四通换向阀分别与直冷板、电子膨胀阀和节流阀通过管道相连。通过检测压缩器、冷凝器、节流阀、电池包的工作状态,控制四通换向阀进行周期性运转,直至电池充电或者放电完成。本发明所述的电池热管理工作方法,针对电池模组沿直冷板首末端温差大的问题,设计两个工作周期循环运转,增强电池的温控性能,提高制冷效率和整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20875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29651.9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F24D3/08 , F17D3/01 , F17D1/08 , F24D3/10 , F24D19/10 , G06F30/20 , G06F30/18 , G06F113/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能量损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供一回三管系统及其热损计算方法,包括将高温生活热水管道与低温空间供热管道设置在同一个保温层里,回水管道单独运输;采用等效模型方法将已知的单管并排系统A模型和双管共壳系统B模型的热损失理论计算公式进行等效,从而获得两供一回三管系统C模型的热量损失计算。本发明采用分离布局方式,分别设置两条供水管道和一条回水管道,独立管道运输的方式减少热量传导从而降低能耗,可延用双管的生产线节约成本,可降低因一管失效以致系统整体暂停运行的投资风险。采用热阻理论计算方法进行热损计算可以使热量流动的计算思路简单、易于理解,可根据公式通过改变管道结构方式实现减小热损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76538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55454.4
申请日:2024-12-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合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电‑储耦合系统及其能量管理方法,包括风力发电机组、氢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和用户;风力发电机组、氢储能装置和超级电容器构成电能‑氢能‑电能的能量闭环结构;氢储能装置用于发挥能量型储能作用平抑长时电力波动,实现电网削峰填谷目标;超级电容器用于发挥功率型储能作用平抑短时电力波动,实现电网调频目标;氢储能装置包括电解槽、储氢罐和燃料电池,电解槽通过储氢罐与燃料电池连接;风力发电机组和燃料电池通过直流总线连接电网和存储单元。本发明引入孤岛运行下的氢储能装置与超级电容器协同工作模式,同时制定了对应各工作模式的能量管理方法,实现氢‑电‑储耦合系统各装置协同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