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钢通过热轧及在线热处理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32109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265459.4

    申请日:2014-06-13

    Abstract: 一种高强钢通过热轧及在线热处理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其特征是使用含有0.5?3.5wt%Mn的低中碳钢,在热轧终轧后对热轧板立即进行在线余热淬火处理,得到完全马氏体或者部分铁素体+马氏体的组织结构,随后在线加热至两相区进行保温,得到大量的板条间奥氏体,然后快冷至配分区进行配分使得奥氏体稳定化,最后快冷至室温。该工艺生产出的热轧板室温组织为:保留有淬火马氏体形态的α相、板条间残余奥氏体、块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岛状组织以及淬火前形成的铁素体组织。本发明得到的含有板条间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结构抗拉强度可达800MPa~1350MPa,延伸率达20%~35%,强塑积达到30GPa·%以上。

    一种高强钢通过热轧及在线热处理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32109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65459.4

    申请日:2014-06-13

    Abstract: 一种高强钢通过热轧及在线热处理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其特征是使用含有0.5-3.5wt%Mn的低中碳钢,在热轧终轧后对热轧板立即进行在线余热淬火处理,得到完全马氏体或者部分铁素体+马氏体的组织结构,随后在线加热至两相区进行保温,得到大量的板条间奥氏体,然后快冷至配分区进行配分使得奥氏体稳定化,最后快冷至室温。该工艺生产出的热轧板室温组织为:保留有淬火马氏体形态的α相、板条间残余奥氏体、块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岛状组织以及淬火前形成的铁素体组织。本发明得到的含有板条间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结构抗拉强度可达800MPa~1350MPa,延伸率达20%~35%,强塑积达到30GPa·%以上。

    纳米/超细晶结构超高强塑性奥氏体不锈钢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31817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810675835.5

    申请日:2018-06-27

    Abstract: 一种纳米/超细晶结构超高强塑性奥氏体不锈钢及制备方法,属于超高强塑性合金钢生产领域。原材料化学成分为:C 0.08‑0.15%;Si 0.35‑0.75%;Mn 7.5‑10%;Cu 0.5‑0.9%;Ni 1‑1.5%;Cr 14‑16%;N 0.1‑0.25%;P≤0.06%;S≤0.03%,其余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在真空感应炉熔炼后,进行铸坯锻造,锻件热轧,固溶处理后再进行两次冷轧退火,利用应变诱导马氏体的逆转变和变形奥氏体的再结晶,获得纳米/超细晶复合组织。通过细晶强化、背应力强化、形变诱导孪生效应和形变诱导马氏体效应来综合实现不锈钢的超高强塑性。本发明制备的不锈钢具有非常突出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高达1150~1320MPa,是其原始固溶状态的3.2~4.5倍,抗拉强度高达1350~1440MPa,延伸率仍然具有39.2~47.3%的较高水平,而且成本较低,制备方法简单可行。

    纳米/超细晶结构超高强塑性奥氏体不锈钢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31817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675835.5

    申请日:2018-06-27

    Abstract: 一种纳米/超细晶结构超高强塑性奥氏体不锈钢及制备方法,属于超高强塑性合金钢生产领域。原材料化学成分为:C 0.08-0.15%;Si 0.35-0.75%;Mn 7.5-10%;Cu 0.5-0.9%;Ni 1-1.5%;Cr 14-16%;N 0.1-0.25%;P≤0.06%;S≤0.03%,其余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在真空感应炉熔炼后,进行铸坯锻造,锻件热轧,固溶处理后再进行两次冷轧退火,利用应变诱导马氏体的逆转变和变形奥氏体的再结晶,获得纳米/超细晶复合组织。通过细晶强化、背应力强化、形变诱导孪生效应和形变诱导马氏体效应来综合实现不锈钢的超高强塑性。本发明制备的不锈钢具有非常突出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高达1150~1320MPa,是其原始固溶状态的3.2~4.5倍,抗拉强度高达1350~1440MPa,延伸率仍然具有39.2~47.3%的较高水平,而且成本较低,制备方法简单可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