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6410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17842.6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V20/56 , G06V10/42 , G06V10/44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55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局部全局特征结合的路面类型识别方法,包括: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标注和数据划分;提出RSCD数据集,该数据集对路面类型进行分类;模型接收图像信息输入,进入Stem层提取低级特征,并改变图像的空间维度;经过Stem层处理后,依次经过四个Stage;S3:经过每个Stage后,输出特征图进入FD模块进行处理;最后将所得特征图输入分类头执行分类任务,判断输入图像属于哪一种道路类型;使用LinearClsHead,原始图像信息经过特征提取阶段和前背景特征提取模块后,通过全连接层对提取到的特征进行分类。本发明对于细粒度路面类型分类全局性和局部性都重要、类内差异大类间差异小的难点问题有显著解决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603849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482831.8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传感器触发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输出频率及输出相位集;根据所述输出相位集及预设数值确定与所述输出相位集中各个相位相对应的计数器的初始值及溢出值;根据所述溢出值及所述目标输出频率计算基准频率;根据接收的输入信号及与所述基准频率相对应的输出信号检测是否满足相位对齐条件;若满足相位对齐条件,则根据所述溢出值及所述初始值通过触发控制方法触发多传感器。本申请实施例可灵活调整触发时刻。
-
公开(公告)号:CN11585692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310169015.X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矿卡卸料用时的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基于激光雷达,获取矿卡卸料区域的点云信息,得到原始点云信息;通过对原始点云信息进行滤波处理,得到滤波后点云集;从滤波后点云集中识别出车辆的点云信息,得到车辆点云集;基于车辆点云集中的点云数据,创建车厢坐标系;基于车厢坐标系,创建车厢底面网格面,并计算车厢底面网格面中每一网格面的矿料体积;累积每一网格面的矿料体积,得到车厢矿料体积,并基于车厢矿料体积,计算矿卡卸料用时。本发明提高了矿卡卸料用时的测量精准度,进而提高矿卡卸料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690794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011612628.9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IPC: A61B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安全驾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驾驶员状态检测方法、系统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通过计算机视觉的方法实时获取驾驶员的多个预先标定的身体部位的位置以及座舱的位置;根据多个身体部位的位置以及座舱的位置,分别计算每个预先标定的身体部位与座舱之间的角度关系;再采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来检测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由于考虑了多个身体部位与座舱之间的角度关系,使得检测的结果更加准确。另外,该方法和现有的手握式检测方法相比,对现有的车辆改造更小;和现有的眼镜、面部跟踪式方法相比,无需要高精度的传感器,且解决了驾驶员不能佩戴口罩和眼镜的技术问题,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3442915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943451.9
申请日:2021-08-1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IPC: B60W30/09 , B60W30/095 , B60W60/00 , B60R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避障天线。其包括:激光雷达模块、毫米波雷达模块、超声波雷达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显示报警模块。其中,激光雷达模块、毫米波雷达模块、超声波雷达模块分别用于在车辆行驶中检测路径上的障碍物信息以得到激光雷达信号、毫米波雷达信号和超声波雷达信号;数据处理模块同于对所述激光雷达信号、毫米波雷达信号和超声波雷达信号进行处理得到当前车辆和/或天线与障碍物的距离,自动避障模块用于根据当前车辆和/或天线与障碍物的距离控制天线和/或车辆运动以避开障碍物。通过本申请的自动避障天线成本低、可靠性高且避障效果的天线。
-
公开(公告)号:CN11302235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393189.5
申请日:2021-04-13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充电装置。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充电装置,通过获取得到的充电口图像确定待充电车辆的充电口位置,然后,依据确定得到的充电口位置,完成充电枪头与充电口的精确对接,并且,整个充电装置采用电机和伸缩杆等部件完成充电伸缩旋转,能够解决现有充电装置存在的结构庞杂、占地空间大、自由度不够、工作所需空间域过大等问题,进而满足私人用户或狭窄空间内的自动充电需求。
-
-
公开(公告)号:CN108146144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710750392.7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动轮的轮毂组件、电动轮及车辆。所述轮毂组件包括:轮毂、内筒状部和外筒状部,内筒状部和电机轴身端盖法兰固定连接;外筒状部和轮毂固定连接;所述内筒状部位于所述外筒状部内,所述外筒状部相对于所述内筒状部转动连接。该装置传递载荷能力强,占用空间小,适合采用电动轮驱动的重型车辆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146144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10750392.7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动轮的轮毂组件、电动轮及车辆。所述轮毂组件包括:轮毂、内筒状部和外筒状部,内筒状部和电机轴身端盖法兰固定连接;外筒状部和轮毂固定连接;所述内筒状部位于所述外筒状部内,所述外筒状部相对于所述内筒状部转动连接。该装置传递载荷能力强,占用空间小,适合采用电动轮驱动的重型车辆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690924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712104.6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深圳研究院)
IPC: G06V40/70 , G06V40/10 , G06V40/20 , G06V40/16 , G06V20/58 , G06V20/52 , G06V20/40 , G06V10/62 , G06F3/01 , G01S17/931 , G01S17/8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车的潜在用户识别方法和装置,首先获取待识别用户的历史移动轨迹数据;然后再将从所述历史移动轨迹数据中提取的轨迹特征数据输入用户轨迹识别数学模型,以获取潜在用户识别值;再依据潜在用户识别值将待识别用户标识为潜在用户;同时从获取包含待识别用户的影像数据中识别有肢体召唤动作的,将其标识为潜在用户。由于通过3D的移动轨迹和2D的视频数据来进行潜在用户的识别,大大增加无人车对潜在用户识别的准确性,进而提高无人车规划的自动巡航轨迹的合理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