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04649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295647.7
申请日:2020-04-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燃烧室的二级增压系统试验台及试验方法,包括空压机、燃烧室、调节阀门及二级增压系统;二级增压系统中两个增压器串联安装,高压级涡轮出口与低压级涡轮进口相接,低压级压气机出口与高压级压气机进口相接;高压级涡轮和低压级涡轮分别设置排气出口;两燃烧室的进气端与两个空压机相接,两燃烧室的出气端分别与高压级涡轮入口和低压级涡轮进口连接;高压级涡轮出口管、低压级涡轮进口管和低压级燃烧室出口分别安装阀门。本发明分别通过单燃烧室及双燃烧室驱动二级增压系统工作,能够通过比较两种试验模式下的试验结果分析高压级涡轮出口流动不均匀对二级增压系统性能造成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526315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610065443.8
申请日:2016-01-2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085 , F16H59/02 , F16H2200/0078 , F16H2200/0095 , F16H2200/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段式双离合机械变速器,属于机械传动与驱动技术领域。该装置该变速器包括多段式双离合机构、一级变速机构和二级变速机构;所述多段式双离合机构包含四个多段式子离合器,任一多段式子离合器均可完成一个工作段,每个工作段通过单独充放油控制活塞对摩擦副正压力的变化,实现一个工作段的摩擦转矩输出;工作段与工作段间进行充放油交替匹配控制变化,最终实现离合器摩擦转矩输出的连续可控;所述一级变速机构和二级变速机构通过控制其内部的六个同步器完成与多段式双离合机构的控制匹配。本发明在尺寸结构相当的情况下,可极大提高机械变速机构的挡位数,进而改善车辆传动系统平顺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732780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587097.9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2B27/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自动装调装置及方法,能够实现多种光学器件的自动化夹持和定心装调。本发明光学镜头自动装调装置,集成了光学镜头的对位与定心装调,所述装置包括夹持和待装配件、上料模块、夹持模块、同轴对位模块、光学定心模块和辅助模块,通过各个部分的协调合作,完成精密光学镜头的装调,实现多透镜、隔圈的光学镜头的自动化装配。各模块可独立或联合使用,扩展了精密光学零件装配的适用范围,具有人机协同、可重配置的特点。本发明的光学镜头自动装调装置的装调方法中通过十字分划板,针对透镜在自准直仪的CCD相机上成像,得到透镜中心偏误差和透镜间隔,通过位姿调整,消除透镜中心偏误差,进一步提高透镜与镜筒的装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544720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051813.4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普适性的修正Hufnagel‑Valley模型湍流廓线反演计算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利用测量仪器获取该地区的大气相干程度数据;根据大气相干长度数据求得最小数据方差的r0值;确定广义Hufnagel‑Valley模型的七个参数的取值范围,精确度G,比例因子M;利用上述参数代入仿真公式求得广义Hufnagel‑Valley模型的七个参数值;由七个参数值得到该地区的湍流廓线及大气等晕角廓线。上述方法通过基于单一数据获取了有效的湍流廓线信息,除了得到湍流廓线外,还可计算得到大气等晕角;上述方式无需大量的气象数据作为输入,避免了数据采集、处理的繁琐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732780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810587097.9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2B27/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自动装调装置及方法,能够实现多种光学器件的自动化夹持和定心装调。本发明光学镜头自动装调装置,集成了光学镜头的对位与定心装调,所述装置包括夹持和待装配件、上料模块、夹持模块、同轴对位模块、光学定心模块和辅助模块,通过各个部分的协调合作,完成精密光学镜头的装调,实现多透镜、隔圈的光学镜头的自动化装配。各模块可独立或联合使用,扩展了精密光学零件装配的适用范围,具有人机协同、可重配置的特点。本发明的光学镜头自动装调装置的装调方法中通过十字分划板,针对透镜在自准直仪的CCD相机上成像,得到透镜中心偏误差和透镜间隔,通过位姿调整,消除透镜中心偏误差,进一步提高透镜与镜筒的装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957626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286688.4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2B27/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27/62
Abstract: 一种面向光学镜片的六自由度并联自动调偏系统及方法,属于光学镜片精密自动化装配技术领域。基于中心偏的测量结果和六自由度并联结构实现镜片的自动调偏。自动调偏系统主要由镜筒调整模块、中心偏测量模块和自动调偏模块组成。自动调偏方法基于中心偏测量数据计算出待装配透镜的两个球心坐标,再驱动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实现调偏,采用测量和调整交替进行的方式,即每进行一次调偏,需重新测量中心偏以验证调偏结果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则需重新拟合光轴再次调偏直到精度达到要求为止。本发明实现了中心偏测量和镜片自动调整的一体化,能够快速测量镜片中心偏和调整偏移,既保证了镜片的调偏精度符合要求,又大大提高了镜片装调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526315B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610065443.8
申请日:2016-01-2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段式双离合机械变速器,属于机械传动与驱动技术领域。该装置该变速器包括多段式双离合机构、一级变速机构和二级变速机构;所述多段式双离合机构包含四个多段式子离合器,任一多段式子离合器均可完成一个工作段,每个工作段通过单独充放油控制活塞对摩擦副正压力的变化,实现一个工作段的摩擦转矩输出;工作段与工作段间进行充放油交替匹配控制变化,最终实现离合器摩擦转矩输出的连续可控;所述一级变速机构和二级变速机构通过控制其内部的六个同步器完成与多段式双离合机构的控制匹配。本发明在尺寸结构相当的情况下,可极大提高机械变速机构的挡位数,进而改善车辆传动系统平顺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504649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0295647.7
申请日:2020-04-15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燃烧室的二级增压系统试验台及试验方法,包括空压机、燃烧室、调节阀门及二级增压系统;二级增压系统中两个增压器串联安装,高压级涡轮出口与低压级涡轮进口相接,低压级压气机出口与高压级压气机进口相接;高压级涡轮和低压级涡轮分别设置排气出口;两燃烧室的进气端与两个空压机相接,两燃烧室的出气端分别与高压级涡轮入口和低压级涡轮进口连接;高压级涡轮出口管、低压级涡轮进口管和低压级燃烧室出口分别安装阀门。本发明分别通过单燃烧室及双燃烧室驱动二级增压系统工作,能够通过比较两种试验模式下的试验结果分析高压级涡轮出口流动不均匀对二级增压系统性能造成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7957626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711286688.4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2B27/62
Abstract: 一种面向光学镜片的六自由度并联自动调偏系统及方法,属于光学镜片精密自动化装配技术领域。基于中心偏的测量结果和六自由度并联结构实现镜片的自动调偏。自动调偏系统主要由镜筒调整模块、中心偏测量模块和自动调偏模块组成。自动调偏方法基于中心偏测量数据计算出待装配透镜的两个球心坐标,再驱动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实现调偏,采用测量和调整交替进行的方式,即每进行一次调偏,需重新测量中心偏以验证调偏结果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则需重新拟合光轴再次调偏直到精度达到要求为止。本发明实现了中心偏测量和镜片自动调整的一体化,能够快速测量镜片中心偏和调整偏移,既保证了镜片的调偏精度符合要求,又大大提高了镜片装调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310104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635368.5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孔介质‑水合盐复合储能材料的建筑供热系统,包括热源环节、热电池器件、第一空气‑空气热交换器、第二空气‑空气热交换器、加湿装置、建筑用户侧风机、储/释能侧风机以及建筑用户。其中,热电池器件是系统的核心部件,内部充装多孔介质‑水合盐复合储能材料。基于多孔介质‑水合盐复合储能材料的热电池建筑供热系统具有储能密度大、热湿稳定性好、热损失小等突出优点,有利于提高系统/装置的紧凑性;能够很好地解决能源供应侧与需求侧的时空不匹配问题;能够实现低品位热能的最大化利用,有效降低了建筑用户的供热能耗与运行费用,节能潜力巨大,经济效益明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