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维度COTS器件智能计算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1874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02174.X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间容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维度COTS器件智能计算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法。方法包括:在所述智能计算模块和每一个对外接口模块内部分别设置一个对应的故障检测和恢复模块、设置一个分别与所述智能计算模块和所述对外接口模块连接的长时延系统级看门狗;长时延系统级看门狗包括锁存仲裁电路和多路长时延脉冲发生器,锁存仲裁电路用于接收智能计算模块和N个对外接口模块发送的清除信号,经锁存和仲裁后分别对每路长时延脉冲发生器的计时进行清除,若计时超出第一设定时延后输出第一复位信号,对对应的智能计算模块或对外接口模块进行复位重启。本方案,采用两级可靠性设计,相较于备份设计,可以节省对空间和计算资源的占用。

    一种基于SPI接口的可靠数据传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2161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06797.7

    申请日:2024-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PI接口的可靠性数据传输方法,属于数据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所述SPI接口包括主控端和从控端,所述从控端设置有从控发送队列,从控端当存在所需向主控端发送的从控数据时,将从控数据写入至所述从控发送队列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主控端周期性按照发送数据帧格式向从控端发送主控数据;从控端针对主控端每次发送的主控数据向主控端进行数据反馈,通过结合主控端发送的主控数据以及所述从控发送队列中是否存在从控数据,确定向主控端进行数据反馈时是否反馈有效数据;其中,从控端是按照接收数据帧格式向主控端进行数据反馈的。本发明能够提高SPI接口的主从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一种适用于大温差工作场景的自动曝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00783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811021167.0

    申请日:2018-09-03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大温差工作场景的自动曝光方法,通过FPGA高速控制时序实现一个纳秒级曝光成像,该幅图像的灰度均值作为背景灰度,通过该步骤实现了实时背景灰度的采集,从而避免了在环境温度变化情况下背景灰度对图像线性段的影响。同时,该方法通过设置一个线性区判定阈值,判断当前曝光时间的图像是否处于曝光的线性段,从而采取不同的曝光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目标曝光时间。

    一种适用于大温差工作场景的自动曝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00783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1021167.0

    申请日:2018-09-03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大温差工作场景的自动曝光方法,通过FPGA高速控制时序实现一个纳秒级曝光成像,该幅图像的灰度均值作为背景灰度,通过该步骤实现了实时背景灰度的采集,从而避免了在环境温度变化情况下背景灰度对图像线性段的影响。同时,该方法通过设置一个线性区判定阈值,判断当前曝光时间的图像是否处于曝光的线性段,从而采取不同的曝光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目标曝光时间。

    一种多通道可配置的脉冲发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90747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310372742.2

    申请日:2013-08-23

    Abstract: 一种多通道可配置的脉冲发生方法,步骤为:(1)将N路脉冲发生通道划分为相互独立的M组,每组包含P路脉冲发生通道,通过多路选通器使得每组只有一路脉冲输出;(2)对于M组中的每一组,根据该组包含的P路脉冲发生通道所对应的控制对象,将该组包含的P路脉冲发生通道进行优先级排序;(3)分别设定每组中P路脉冲发生通道所需的脉冲宽度和脉冲相位,脉冲宽度均为具体数值,脉冲相位为各通道之间的相位差值;(4)对于每一组,首先产生优先级最高通道所需宽度和相位的脉冲信号并输出;然后产生优先级排在次高的通道所需宽度脉冲信号,依次类推,直至本组中所有P路脉冲通道所需的脉冲依照优先级关系依次输出完毕。

    一种基于对抗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在轨压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2078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27739.5

    申请日:2024-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对抗神经网络的遥感图像在轨压缩方法,包括:基于对抗神经网络模型HIFIC,在地面构建得到图像压缩恢复模型;图像压缩恢复模型,包括:编码器E、概率模型P和解码器G;将编码器E和概率模型P部署在星上,将解码器G部署在地面;将原始遥感图像上传至星上,经编码器E和概率模型P处理,得到中间文件;将中间文件下传至地面,经解码器G处理,将中间文件恢复成原始遥感图像。本发明所述方法可实现遥感图像在轨进行高倍率压缩,压缩后的中间文件下传地面后能够高保真恢复,解决了传统图像压缩方法往往存在细节失真严重、算法复杂度高等问题,大大缓解了图像下传的通信压力,提升了地面图像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于FACE的抽象平台和IO设备模型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5131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14507.0

    申请日:2024-0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FACE的抽象平台和IO设备模型实现方法。平台包括:操作系统层、IO服务层、传输服务层、特定平台服务层和可移植组件层;操作系统层包括系统服务模块和IO管理模块;IO管理模块用于提供IO驱动;IO服务层利用对应IO驱动从对应IO设备采集硬件数据,在分析出目标接口和将硬件数据转换为目标数据后,发送给特定平台服务层;特定平台服务层用于将目标数据发送至可移植组件层;可移植组件层用于利用目标数据实现目标可移植应用后,将结果发送至外部的计算机系统。本方案为各种类、各厂家的IO设备管理提供了抽象平台,可以实现跨平台IO服务,极大地提高了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一种电路关键寄存器三模冗余加固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083492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1910351235.8

    申请日:2019-04-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路关键寄存器三模冗余加固方法及装置,属于寄存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电路中各时序路径对应的第一时延,并将各时序路径对应的第一时延中的最大的确定为关键路径,其余为非关键路径;确定各非关键路径进行三模冗余加固后对应的第二时延;将各个非关键路径的第二时延分别与关键路径对应的第一时延进行比较,将第二时延不大于关键路径对应的第一时延的非关键路径确定为待加固路径;对待加固路径上的寄存器进行三模冗余加固。该方法实现简单有效,消除了传统三模冗余加固方法对系统性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升了电路可靠性,并且将因加固产生的额外开销控制在不影响系统性能的合理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