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66240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28081.5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材料发射率污染影响原位实时测试方法及装置,使用激光器发出光束,分光后,一束进入真空罐内,真空罐内的扩散单元将污染物沉积在沉积片上;光束经过沉积片反射,在真空罐外接收反射光束后与分光的另一束光进行相位比较,得出沉积片薄膜厚度实时变化情况,结果与石英晶体微量天平在沉积片相同位置获取的数据进行验证校准,激光光路也能对沉积片沉积的污染物薄膜作光学特性测试。本发明解决大型高敏感空间光学装置需深低温工作条件,深低温光学装置表面吸附污染物的成分、质量、厚度、光学等效应数据原位实时获取问题,研制深低温环境地面模拟试验装置,实现污染物特性实时原位测量,同时本发明也可用于对真空罐本底洁净度的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6980727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201948.7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高性能波阻抗梯度空间碎片防护材料的方法,该方法根据空间碎片的防护要求,确定防护目标的尺寸和防护结构的主要参数,再确定波阻抗梯度防护材料的材料组分以及组成波阻抗梯度防护材料的层数,根据选用的材料组分按照阻抗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首层材料具有高密度高阻抗的特点,后续材料组分阻抗逐层递减,组成波阻抗梯度防护屏;接着确定各层材料组份的厚度而完成。本发明与传统铝合金防护结构相比防护性能提升20%以上,极大的提升了航天器在空间碎片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在工程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868503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262000.8
申请日:2016-04-25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 G06T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基激光移除空间碎片过程的三维建模与仿真方法,基于地心赤道坐标系中碎片的初始位置和速度矢量,以及激光站的位置矢量,激光的波长、频率等参数,计算模拟地基激光移除空间碎片的物理过程。该方法极大的简化了计算方法,便于参数设置和显示输出结果,提高了其准确度和使用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616304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11076.3
申请日:2013-11-26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航天器用带防护涂层材料碎片和原子氧作用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法将带防护涂层材料样品于真空环境下分别进行碎片撞击试验和原子氧辐照试验,通过分别测定试验前、试验后样品的相关性能指标,为验证航天器用带防护涂层材料在轨服役期间的失效提供依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试验方法可用于带防护涂层材料空间碎片和原子氧环境下的性能退化状况评估,得到带防护涂层材料空间碎片和原子氧效应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32517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477399.9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表面铺覆材料的强电磁场辐照式试验方法,包括下步骤:一组试验件放置于空间环境模拟容器的内部,所述一组试验件由多个试验件单体组成,在真空、低温耦合环境下以辐照方式模拟强场,并对一组试验件的状态进行采集、记录。本发明中,对于试验件放电阈值主要基于半数损毁阈值,即基于模型预示下,一半试验件发生放电损伤的场强,通过引入半数损毁阈值的评价方法,可以在大量试验数据中提取共性,降低放电发生随机性的影响,对阈值数据、分布规律进行记录处理,得到出损伤阈值的总体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3722916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019758.6
申请日:2021-09-01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子氧与材料作用系数测试方法,包括由上壳体、下壳体、Kapton膜以及NaCl颗粒组成的测试系统,步骤如下:a.将原子氧发生系统产生高密度的原子氧束通过上壳体以及Kapton膜上的圆孔散射至上壳体与下壳体所组成的腔体内;b.在测试系统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带有NaCl颗粒的Kapton膜。本申请中,通过上壳体、下壳体、Kapton膜以及NaCl颗粒组成的测试系统,可以准确、高效的测量原子氧与材料作用系数,提高原子氧环境效应仿真分析的准确性,为航天器外露材料原子氧环境效应仿真分析方面提供了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1731517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10630615.8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隔热组件内部放气泄放装置,底层为以聚酰亚胺薄膜为代表的热控薄膜材料,上层为周身开孔的聚四氟乙烯管路,聚四氟乙烯管路一端超出聚酰亚胺薄膜边界外露,以此多层堆叠,最上层为聚酰亚胺薄膜,形成夹层结构,周边以胶体进行固化密封,并将聚四氟乙烯管路导出端引到航天器非敏感表面的位置;本发明解决在航天任务中,对温度控制要求极高,热控材料自身真空放气造成表面自污染与航天器热控材料表面污染物控制水平要求极高的矛盾问题;本发明通过使用胶体封闭热控组件边条,取消热控组件表面打孔,来封闭内部材料的出气逸散,通过开孔导管将气体导出保持内外压力平衡,并将导出端引到非敏感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1731517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630615.8
申请日:2020-07-02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隔热组件内部放气泄放装置,底层为以聚酰亚胺薄膜为代表的热控薄膜材料,上层为周身开孔的聚四氟乙烯管路,聚四氟乙烯管路一端超出聚酰亚胺薄膜边界外露,以此多层堆叠,最上层为聚酰亚胺薄膜,形成夹层结构,周边以胶体进行固化密封,并将聚四氟乙烯管路导出端引到航天器非敏感表面的位置;本发明解决在航天任务中,对温度控制要求极高,热控材料自身真空放气造成表面自污染与航天器热控材料表面污染物控制水平要求极高的矛盾问题;本发明通过使用胶体封闭热控组件边条,取消热控组件表面打孔,来封闭内部材料的出气逸散,通过开孔导管将气体导出保持内外压力平衡,并将导出端引到非敏感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6987804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196600.3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14/185 , C23C14/0611 , C23C28/322 , C23C28/343 , C23C28/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玻璃微米级空间碎片防护膜,包括依次设置在光学玻璃表面上的弹簧结构、底层薄膜和纳米多层连续薄膜,弹簧结构紧密结合在基底光学玻璃上,采用掠射角沉积技术获得,用于缓冲微小碎片的撞击能量;底层薄膜为整体的连续膜层,在氩气氛围下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纳米多层膜由DLC膜和Al膜多层交替制备而成,纳米多层膜旨在获得硬度和韧性具佳的薄膜,减小碎片撞击导致薄膜裂纹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965211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23870.9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宇航产品EMC测试的滤波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模块、控制转换模块和后置滤波模块;安全模块的输入端适用于交流电源电连接;安全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安全模块,用于防护控制转换模块的突波干扰,和滤除控制转换模块工作时产生的电磁污染控制转换模块,用于接收安全模块的交流电,并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置滤波模块,用于对控制转换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进行滤波。由此,可以解决电波暗室内通用供电电源电磁干扰问题或者电波暗室外供电谐振和低压大电流不稳定、电源纹波大对EUT干扰导致某些试验无法实现的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