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列车升力翼安装布置及协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68732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0876592.8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升力翼安装布置及协同控制方法,以车顶布置工作高度、工作偏转角度及横向伸缩长度可无级调控的高速列车升力翼为操作对象,应用流体力学仿真软件,以满足高速列车行车安全及减阻降耗为主要目标,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确定高速列车升力翼设置位置及布置规模的选择,给出最优布设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主要包括数据信息采集模块、数据模型构建及处理模块、升力翼动力学行为可视化模块及升力翼实时智能调控模块的升力翼协同控制系统,实现高速列车升力翼智能调控及有效应对复杂风环境所引起的列车行车安全问题。满足新一代高速列车升力翼装置安装布置小型化、轻量化、绿色节能化、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的要求。

    一种3D打印制备活性多孔碳电极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204733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049466.6

    申请日:2020-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固化3D打印制备活性多孔碳电极的方法,是将聚丙烯酸溶解于稀释剂中,加入交联剂,功能单体,最后加入光敏引发剂,用铝箔纸包住搅拌1~4小时,得到3D打印液,再将3D打印液用SLA技术光固化打印成各种3D构件,再用氨水进行处理后进行活性位掺杂和碳化处理,最后得到3D打印活性多孔碳电极。本发明能构建任意形状的3D活性多孔碳电极,且碳电极的厚度和形状等参数,可通过调整3D打印的模型参数来实现控制。将3D打印活性多孔碳电极运用到不同的电催化过程中,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技术,可以制备出具备特定形状结构和优异电化学性能的定制碳电极,有望满足各种复杂电化学器件对催化电极制造的要求。

    一种金属簇/聚酞菁网络复合的有机电催化材料合成及氧还原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77149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658895.8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簇/聚酞菁网络复合的有机电催化材料合成及氧还原应用。以含苯环的酸酐、氯化盐和尿素为原料,高温反应,冷却后多次纯化,得到边缘功能化的聚酞菁网络前体;后将所得聚酞菁网络前体用合适溶剂分散为溶液A;同时将三氟乙酸盐与叔丁基金属化合物混合在合适溶剂中形成金属簇,将金属簇合物溶于溶剂为溶液B;将前述两种溶液混合并放置过夜,过滤纯化后球磨处理,最终得到目标金属簇/聚酞菁网络复合有机催化剂。本发明设计的聚酞菁氧还原有机催化材料,原料成本低且制备简单。经测试本发明比Pt/C半波电位高100mV,加速老化2500圈后E1/2降低值比Pt/C低30mV,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可应用于涉及氧还原过程的锂电池、燃料电池等器件。

    一种3D打印制备活性多孔碳电极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204733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010049466.6

    申请日:2020-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固化3D打印制备活性多孔碳电极的方法,是将聚丙烯酸溶解于稀释剂中,加入交联剂,功能单体,最后加入光敏引发剂,用铝箔纸包住搅拌1~4小时,得到3D打印液,再将3D打印液用SLA技术光固化打印成各种3D构件,再用氨水进行处理后进行活性位掺杂和碳化处理,最后得到3D打印活性多孔碳电极。本发明能构建任意形状的3D活性多孔碳电极,且碳电极的厚度和形状等参数,可通过调整3D打印的模型参数来实现控制。将3D打印活性多孔碳电极运用到不同的电催化过程中,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技术,可以制备出具备特定形状结构和优异电化学性能的定制碳电极,有望满足各种复杂电化学器件对催化电极制造的要求。

    一种高速列车升力翼安装布置及协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68732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876592.8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升力翼安装布置及协同控制方法,以车顶布置工作高度、工作偏转角度及横向伸缩长度可无级调控的高速列车升力翼为操作对象,应用流体力学仿真软件,以满足高速列车行车安全及减阻降耗为主要目标,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确定高速列车升力翼设置位置及布置规模的选择,给出最优布设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主要包括数据信息采集模块、数据模型构建及处理模块、升力翼动力学行为可视化模块及升力翼实时智能调控模块的升力翼协同控制系统,实现高速列车升力翼智能调控及有效应对复杂风环境所引起的列车行车安全问题。满足新一代高速列车升力翼装置安装布置小型化、轻量化、绿色节能化、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的要求。

    一种高速列车升力翼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30330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83946.1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列车升力翼装置。主要包括升力翼、升力翼安装基座、控制单元、双向双作用伸缩液压驱动装置、联动连杆组件、双作用液压起升装置及旋转驱动组件。其中升力翼采用左右对称设置并逐级嵌套连接的多级升力翼结构,在双向双作用伸缩液压驱动装置、联动连杆组件、双作用液压起升装置及旋转驱动组件的联动协同控制下,实现升力翼垂向不同高度需求的起升工作、水平应对复杂风环境的不同旋转角度及不同长度伸缩翼板的工作。该升力翼装置增升效果明显且升力实时可控、阻力系数小、气动噪声小、安装空间小、针对现有高速列车适用性高、可智能调控同时能够有效应对复杂风环境所引起的列车行车安全问题。

    一种采用凝胶法制备碳基非贵金属介孔M-N-C催化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53476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276521.4

    申请日:2022-03-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凝胶法制备碳基非贵金属介孔M‑N‑C催化材料的方法,选择不同的化合物作为金属源、氮源、碳源,并加入模板剂,在合适的溶剂作用下,一定条件下制备形成催化剂凝胶前体;将所得凝胶前体,在一定温度下热处理、球磨处理、去除杂质处理,最终得到目标介孔M‑N‑C催化剂。本发明使用的原料经济、工艺简单、所得催化材料稳定性好,在二氧化碳电还原应用中的结果表明:本发明构建的碳基非贵金属介孔M‑N‑C催化材料对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有良好的催化表现,具有良好的法拉第效率,较高的电流密度、产物选择性好、且该催化材料具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该催化材料还可用于氧还原、氧析出、氢析出、电化学合成氨等电化学催化过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