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配式高铁墩顶支座维护施工液压控制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71266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15077.9

    申请日:2025-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智能装配式高铁墩顶支座维护施工液压控制方法和系统,涉及液压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历史时间周期的历史施工数据;获取多个历史时间周期的历史环境数据;根据历史环境数据、历史液压大小、历史梁体抬高高度、历史梁体重量和历史液压泵参数,确定液压大小关系函数;获取当前时间周期的天气预报信息、梁体数据和液压泵参数;根据液压大小关系函数、天气预报信息、梁体数据和液压泵参数,确定当前时间周期的液压大小。根据本发明,可有效减小环境因素对维护施工效果的影响,提高液压大小控制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明挖下穿高速公路桥时不限速通行的上部梁体保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4139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759581.6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桥梁技术领域,尤其是明挖下穿高速公路桥时不限速通行的上部梁体保障方法,其方法具体为:将临时支架中的自锁式千斤顶布置于每端3个支撑桩和托换梁之间,每端设置3处,一跨共6处,通过千斤顶向上顶升,桥梁上部的荷载将逐渐加载到托换梁上,最终原桥桩轴向受力为0退出工作,从而实现托换桩代替原桩柱受力,本发明利用PLC系统顶升并控制既有桥,提出钢箱梁上布置千斤顶的作用机理及实施方案,更有利于保障结构的安全,并运用Midas NX有限元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现场采集数据,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提出了将横撑数量减少、间距增大、连续墙厚度减小、钻孔灌注桩直径减小的优化方案。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铁桥梁顶升智能控制调节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50088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763623.3

    申请日:2023-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铁桥梁顶升智能控制调节方法及系统,涉及检测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述高铁列车的位置信息;在位置信息为到达预设桥梁之前的预设距离时,通过高铁列车的第一控制器,向第二控制器发送列车装载信息和速度信息;通过第二控制器,根据列车装载信息和速度信息,确定高铁列车在所述预设桥梁上行驶期间,桥梁顶升设备加载预应力的力度信息和时间信息,并生成加载控制信号,发送至桥梁顶升设备;在高铁列车在预设桥梁上行驶期间,通过桥梁顶升设备根据加载控制信号加载预应力。根据本发明,减少列车等对于桥面的负荷,使得桥面受到的压力更为平衡,提升桥面的使用寿命。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铁桥梁顶升智能控制调节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50088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763623.3

    申请日:2023-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铁桥梁顶升智能控制调节方法及系统,涉及检测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述高铁列车的位置信息;在位置信息为到达预设桥梁之前的预设距离时,通过高铁列车的第一控制器,向第二控制器发送列车装载信息和速度信息;通过第二控制器,根据列车装载信息和速度信息,确定高铁列车在所述预设桥梁上行驶期间,桥梁顶升设备加载预应力的力度信息和时间信息,并生成加载控制信号,发送至桥梁顶升设备;在高铁列车在预设桥梁上行驶期间,通过桥梁顶升设备根据加载控制信号加载预应力。根据本发明,减少列车等对于桥面的负荷,使得桥面受到的压力更为平衡,提升桥面的使用寿命。

    一种梁体顶推过程中前鼻梁动态定位的雷达探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352132U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21230867.2

    申请日:2022-05-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梁体顶推过程中前鼻梁动态定位的雷达探测装置,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支撑板A,支撑板的后侧两端固定连接有夹持装置,支撑板A的前侧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B,支撑板B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气缸,两个气缸相互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还包括探测承载板。该梁体顶推过程中前鼻梁动态定位的雷达探测装置,通过夹持装置能将本探测装置与梁体连接,通过气缸能调节两个探测承载板的位置,使探测承载板与探测位置对应,探测承载板的螺纹安装孔内根据需要雷达探测的位置安装探测器,通过螺纹调整探测器前后位置,使梁体顶推移动时,在动态环境下,仍保持多点的雷达探测,以自动探测代替人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