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梁体封端后浇部分混凝土与梁体混凝土连接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31787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13804.1

    申请日:2019-07-09

    Abstract: 一种增强梁体封端后浇部分混凝土与梁体混凝土连接的施工方法涉及梁体施工领域。主要是为解决目前梁体封端后浇部分混凝土与梁体混凝土结合性差的问题而发明的。将梁端封端预留槽模板一端与梁体侧模板连接,将密封圈套在梁端封端预留槽模板上并使密封圈卡在梁端封端预留槽模板的凸台位置,安装弹性垫板,安装另一端密封圈,最后将梁端封端预留槽模板与锚垫板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模板安装完成。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要求后,先拆除预埋锚垫板与梁端封端预留槽模板间的螺栓,然后移除梁体侧模,抠出附着在混凝土表面的密封圈及弹性垫板,预留槽中间形成环形锚固齿槽。优点是增强封端后浇部分混凝土与梁体混凝土的连接。

    隊道内岩溶水处理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52829A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11202309.3

    申请日:2018-10-16

    Abstract: 隊道内岩溶水处理方法涉及隧道内岩溶水处理方法。主要是为解决目前涌水量较大时洞内埋管引排存在较大施工难度的问题而发明的。在掌子面前方施钻超前孔,超前孔起点在预测突水处以前5~10m;注浆范围为半径12m的圆,注浆段分三环实施;一个注浆段完成后留6m不开挖作为下一注浆段的止浆盘;注浆孔布置由工作面向开挖方向呈伞形辐射状,钻孔布置成数圈,并采用长短孔相结合;注浆材料为水泥浆;钻孔和注浆顺序为从拱部开始由外圈向内圈,同一圈孔间隔施工,注浆前在止浆盘内埋设无缝钢管作为孔口管;单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并继续注浆10min以上,可结束本孔注浆。优点是施工难度小,效果好。

    一种对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进行防护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61484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836031.4

    申请日:2017-0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B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进行防护的施工方法。主要是为解决杂散电流腐蚀会严重缩短轨道系统的使用寿命,破坏混凝土的结构等问题而发明的。施工方法如下:利用桥面找平层内钢筋作为主排流网,在找平层内用一根横向钢筋与50%的纵向钢筋可靠焊接,其余的绑扎,并在找平层内的纵向钢筋中选出4根纵向贯通钢筋与所有横向钢筋可靠焊接,在两端结构伸缩缝50mm处用镀锌扁钢将纵向钢筋可靠焊在一起,用铜芯电缆将两个结构可靠连接构成主排流网;利用高架桥段箱梁内钢筋作为辅助排流网钢筋;排流网钢筋及焊接检查;混凝土浇注。优点是可有效防止杂散电流对结构钢筋、地下管线等产生严重的腐蚀。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隧道废弃二衬爆破拆除及修复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43365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43634.8

    申请日:2016-12-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42D3/00 E21D11/102 E21D11/107 E21D11/38 F42D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爆破拆除隧道废弃二衬混凝土及修复施工方法。主要是为解决目前爆破易对非拆段二衬混凝土造成破坏,修复施工过程复杂的问题而发明的。在拆除段和非拆除段交界处开槽;将待拆除二衬部位分为若干个爆破段;在每个爆破段拉槽;利用拉槽形成的侧向临空面,爆破从中间向两侧推进;拉槽爆破沿隧道内壁打垂直孔,循环推进爆破沿隧道轴向打水平孔;拉槽爆破集中装药,循环爆破分层装药;采用非电导爆管起爆系统,齐发起爆;修复二衬防排水系统,铺设前对初支断面处理,待纵向、环向透水盲管埋设完毕后,铺设无纺布和防水板;二次衬砌采用台车施工;排气孔及注浆孔安装,拆模养护。优点是不会对非拆段二衬混凝土造成破坏,修复施工速度快。

    一种对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进行防护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61484B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710836031.4

    申请日:2017-0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进行防护的施工方法。主要是为解决杂散电流腐蚀会严重缩短轨道系统的使用寿命,破坏混凝土的结构等问题而发明的。施工方法如下:利用桥面找平层内钢筋作为主排流网,在找平层内用一根横向钢筋与50%的纵向钢筋可靠焊接,其余的绑扎,并在找平层内的纵向钢筋中选出4根纵向贯通钢筋与所有横向钢筋可靠焊接,在两端结构伸缩缝50mm处用镀锌扁钢将纵向钢筋可靠焊在一起,用铜芯电缆将两个结构可靠连接构成主排流网;利用高架桥段箱梁内钢筋作为辅助排流网钢筋;排流网钢筋及焊接检查;混凝土浇注。优点是可有效防止杂散电流对结构钢筋、地下管线等产生严重的腐蚀。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高架站现浇简支箱梁组合支架整体平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3083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054681.8

    申请日:2018-0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21/00

    Abstract: 高架站现浇简支箱梁组合支架整体平移的方法涉及高架站现浇简支箱梁组合支架的整体平移方法。主要是为解决目前高架站现浇简支箱梁施工时需多次拆装支架,影响施工速度的问题而发明的。在承台顶面安装钢管桩立柱,在钢管桩立柱顶部焊接工字钢横梁,在工字钢横梁上方搭设贝雷梁纵梁,在贝雷梁纵梁上方搭设碗扣式支架,使碗扣式支架与贝雷梁纵梁组合成整体支架,当内侧简支箱梁浇筑完成后,在承台顶面铺设工字钢走行轨道,利用千斤顶将整体支架顶起,再将小车沿走行轨道行走至贝雷梁纵梁下方后将组合支架落下,用卷扬机牵引小车,完成整体组合支架横向平移至下孔待施工的简支箱梁处。优点是无需重新拆装支架,加快施工进度。

    先张法空心板抽芯式方钢内模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93406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610637034.0

    申请日:2016-08-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先张法空心板施工时的抽芯式方钢内模施工方法。主要是为解决目前采用先张法施工的空心板芯模采用苯板芯模易上浮,组合钢芯模易变形等问题而发明的。使用的材料包括:方钢管、钢筋支架、塑料薄膜、钢带、定位模具;拼装方钢内模:取若干个定位模具前后排列,将方钢管铺设在定位模具上,在方钢管上设置钢筋支架,贴着钢筋支架摆放钢管,方钢管与钢筋支架拼装完成后,钢管外部采用塑料薄膜包裹严实;采用打包机及钢带将方钢内模夹紧,当空心板底板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将方钢内模运至安装处,绑扎顶板钢筋,浇筑腹板及顶板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除方钢内模要求时,将钢筋支架、方钢管抽出。优点是不易上浮,不易变形。

    一种处理混凝土二次结合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61579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836025.9

    申请日:2017-0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2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混凝土分段浇筑的界面施工时处理混凝土二次结合面的方法。主要是为解决目前对混凝土二次结合面进行人工凿毛用工多,效果不理想;抛丸处理或机械铣刨在钢筋密集区作业不方便的问题而发明的。用喷洒设备在混凝土表面或模板表面喷洒高效缓凝剂,使构件表面3~5mm厚范围内的混凝土凝结时间长于构件内部混凝土凝结时间,形成一个时间差;当构件内部混凝土凝结,而表层混凝土尚未达到凝结时,用冲洗设备对表层混凝土进行冲洗,去除表层的浮浆和部分细集料,使粗集料部分裸露形成粗糙的表面。优点是可提高混凝土二次结合面的粘结质量,在钢筋密集区作业容易。

    客运专线变坡空心高墩倒模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61548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825894.1

    申请日:2017-0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9/02 E01D21/00

    Abstract: 客运专线变坡空心高墩倒模施工方法涉及一种适用于铁路、公路的圆端形变坡空心桥墩的施工方法。主要为解决目前的施工方法模板投入多,周转利用率低等问题而发明的。先进行模板预拼装,在承台顶面用全站仪放出墩身边线,并放出墩身纵横方向的护桩;第一次搭设脚手架、绑扎钢筋,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预埋件埋设;第一次拆外架立外模;第一次拆内架立内模:加固内模用方木并夹带支撑钢管,浇注混凝土时,边浇注边取出方木;浇注第一节墩身混凝土: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混凝土分层浇注;第一次拆外模:顶层模板留在该墩上,底节模板全部拆除;拆完模板后对墩身混凝土养生;对混凝土顶部凿毛;如此循环。优点是模板投入少,周转利用率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