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0828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57734.5
申请日:2023-11-21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封闭场景的轨道车辆自动寻路系统及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解自动寻路任务,在系统层级判断实时子任务的优先级并作出系统级调整;获取多种上一时间段的信息素用于动态调整线路权重;将高精地图抽象成无向图并使用启发式算法完成自动寻路;启动冲突消解算法和死锁预防算法,根据不同的信息素确定任务权重并优先执行权重大的任务,根据改进后的移动闭塞方法占用冲突的线路资源,使用PV操作锁定线路资源,直至权重大的任务释放占用的线路资源后,重新根据权重决定资源的占用。本方法在启发式算法和死锁预防算法的基础上,依据调度全流程和传感器传输的实时数据,应用了动态规划思想和动态团队定向问题的解决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574306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10482.6
申请日:2022-11-29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B60T7/12
摘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动车组的从控动车组紧急制动控制方法及相应的动车组,控制方法为:S1、动车组的从控动车组的微机控制系统采集用于连接动车组的主控动车组和从控动车组的车钩的状态信号;S2、微机控制系统判断车钩的状态,车钩的状态包括意外分离状态,意外分离状态为从控动车组处于非静止且车钩处于断开位状态;S3、当车钩处在意外分离状态时,微机控制系统向从控动车组的紧急制动电控阀发出制动指令;S4、紧急制动电控阀对从控动车组施加紧急制动;S5、当从控动车组静止后,微机控制系统停止向紧急制动电控阀输出制动指令。本发明使运行中的从控动车组在车钩意外分离时自动施加紧急制动,避免放飏事故发生,保护了车组及乘客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5684926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21757.9
申请日:2022-11-14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R31/3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间直流环节电压可调的交流传动对拖试验台及试验方法,包括被测电机,陪试电机,指令输入单元,可调电源单元,陪试牵引变流控制单元,被测牵引变流控制单元。指令输入单元用于实现通信传输,以及运行方向、运行工况、手柄级位和运行速度的设置;可调电源单元用于提供工作所需中间直流环节电压;陪试牵引变流控制单元控制陪试电机运行到目标速度点,进行定速控制;被测牵引变流控制单元用于实时查询运行工况、手柄级位、实时速度参考值与扭矩关系曲线以控制被测电机输出扭矩。本发明为中间直流环节电压提供动态特性测试环境,增加交流传动对拖试验台的动态特性,使试验过程更加贴近内燃机车、内燃动车组运行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404401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424190.6
申请日:2021-11-26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燃机车自动甩车控制方法。所述内燃机车自动甩车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人机交互进行确认,在机车显示屏界面增加甩车功能界面,该界面通过人机交互,可自主选择进入甩车模式或退出甩车模式,柴油机示功阀开启,显示屏与微机控制系统定义通信接口,定义甩车模式交互信息;S2:进入甩车模式,微机系统接收显示屏甩车模式请求信息。本发明提供的内燃机车自动甩车控制方法通过微机控制系统与显示屏交互进行控制,实现对机油系统预润滑控制和油机启动装置带动曲轴旋转控制,通过对曲轴转圈数检查的判断,为柴油机甩车操作提供了安全、高效、便捷的控制方法,减少了人为的操作,实现了甩车过程的自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9490775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811291593.6
申请日:2018-10-31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R31/34
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架控机车中牵引电机的温升性能检测方法和架控机车,通过控制架控机车中的待测牵引电机,并模拟架控机车中的未测牵引电机,以使架控机车以预设速度行驶,并记录架控机车行驶的时间,其中,未测牵引电机为一个或多个;在确定行驶的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时,触发架控机车停止行驶,并检测获取待测牵引电机的定子绕组阻值,以获取待测牵引电机的温升性能;其中,架控机车包括牵引变流器,牵引变流器连接待测牵引电机,并与未测牵引电机断开连接,实现了准确的检测架控机车中每个牵引电机的温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346155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50623.6
申请日:2019-07-18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17/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车重联测试的系统,包括以下部件:控制车仿真PC机,用于创建虚拟控制车并产生控制车重联控制指令;车列仿真PC机,用于创建虚拟车列并将产生的车列重联控制指令传输到动力车,接收动力车返回的车列状态信息,并根据车列状态信息判断车列与动力车的重联功能是否正常;以及中央控制单元,与控制车仿真PC机和车列仿真PC机通信连接,用于将控制车重联控制指令传输到动力车,接收动力车返回的控制车状态信息,根据控制车状态信息判断控制车与动力车的重联功能是否正常,并接收车列仿真PC机对于车列重联功能的判断结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动力车重联测试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160605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610538574.3
申请日:2016-07-11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总公司
IPC分类号: H02P9/08 , H02P101/25
摘要: 本发明的柴油机变频起动方法,励磁绕组的控制:根据电机转矩和转速,查励磁电流‑电机转速表得到励磁电流给定值If*,检测主发电机励磁电流反馈信号If,根据If*、If进行励磁电流PI控制,控制斩波器的输出;电枢绕组的控制:令直轴电流给定值Id*的初始值为零,计算机械角频率ωe和转子位置角θ,对θ和电机瞬时电流值Ia、Ib、Ic进行Clark和Park变换,得出直轴电流Id和交轴电流Iq,进行柴油机转速PI控制,输出交轴电流给定值Iq*,进行交轴电压PI控制,得到交轴电压控制信号Uq,进行直轴电压PI控制,得到直轴电压控制信号Ud,对Ud、Uq和θ进行Clark和Park逆变换,得出参考信号Ua*、Ub*、Uc*,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Ua、Ub、Uc。实现了更加优化的变频起动控制和系统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868795B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510284672.4
申请日:2015-05-28
申请人: 中国铁路总公司 ,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2P1/26
CPC分类号: H02P1/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机车冷却风扇电机起动控制方法,先设定逆变器输出频率目标值为较低值F1,并按较低加载率Rp1控制逆变器输出频率,当逆变器输出频率达到F1后,保持F1至T1时刻。从起动时至T1时刻,以输出电流限制和中间直流电压限制两个闭环控制输出值中的较小者与调制度Mi相乘得到新的调制度ML,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使输出电流限制在给定的最大起动电流范围之内,并使中间直流电压限制在直流电压限制值范围内。在T1时刻,设定逆变器输出频率目标值为较高值F2,按较高加载率Rp2控制逆变器输出频率,在T2时刻达到F2。可实现风扇电机在任意初始转速及转向条件下的平稳起动,防止逆变器中间电压过压。
-
公开(公告)号:CN105578682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946675.X
申请日:2015-12-16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的机车内部照明双机重联控制电路,联动开关的常开触点的一端接至第一重联接头,另一端接至蓄电池的正端,常闭触点的一端接至第二重联接头,另一端接至用电器,用电器的另一端通过正向二极管接至蓄电池的负端,继电器线圈的一端接至第二重联接头,另一端接至蓄电池的负端,继电器常闭触点的一端接至第一重联接头,另一端接至用电器和联动开关的常闭触点之间以及第三重联接头,蓄电池的负端接至第四重联接头,双机重联时,第三、第四重联接头分别同号对接,第一、第二重联接头交叉对接。双机重联时,可实现两车司机室的双控,使用任意一车司机室的开关即可同时控制两车的内部照明。电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376951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749225.X
申请日:2019-08-14
申请人: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5B19/042 , H04L9/08 , H04W12/06
摘要: 一种基于授权密码的机车维护方法及系统,包括地面管理中心生成密码,所述地面管理中心将生成的密码发送给司机显示屏;维护人员由地面管理中心获取授权密码,并通过司机显示屏输入授权密码;将地面管理中心发送的密码与输入的授权密码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判断权限认证是否成功。实现了权限认证密码每次维护人员上车之前生成,密码不易泄漏。可以实现随时更改密码。更改方式安全、方便、快捷。可以做到每个机车对应不同的密码,当维护人员较多时,也不会泄密。权限认证密码一旦泄漏,只需要再次由地管理中心向地面认证系统输入密码即可,不需要再联系显示屏软件技术人员更改,即时控制影响范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