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885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02444.0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D11/00 , E21D11/38 , E21D11/08 , E21D11/05 , E21F17/18 , G01D21/02 , G01B11/02 , G01B11/16 , G01B21/32 , G01N3/0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隧道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震后修复体系及隧道震后修复方法。隧道震后修复体系包括防水板、衬砌环、钢筋计、混凝土应变计、激光位移计;防水板粘接在原隧道衬砌上,衬砌环设置在原隧道衬砌的内侧,并且衬砌环与防水板抵接;钢筋计、混凝土应变计和激光位移计均设置在衬砌环上。通过上述设置,本公开中原有带裂缝衬砌仍然可以发挥承载能力,并且通过钢筋计、混凝土应变计和激光位移计的设置,能够有效监测原有带裂缝衬砌传递到衬砌环上的力的大小,有效了解衬砌环的力学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825935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226711.4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岩体破裂机制的隧洞岩爆预警方法及系统,利用现场条件布置适合于现场监测的微震传感器阵列,将所有传感器接入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计算震源位置、辐射能量、视体积等微震参数;计算微震事件的震源机制,根据震源机制解计算出岩体破裂面的法向矢量;通过岩体破裂面法向矢量与破裂面法向矢量的关系,将微震参数投影到隧洞临空面,基于投影后的微震参数进行岩爆预警分析。基于投影后的参数再进行预警,可以提高对岩爆进行时空预警的精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1955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1053260.6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隧道防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防冻害系统,包括多个风机装置,还包括多个水轮装置,风能装置和水轮装置的设置,能够利用隧道内部的风能和水能转换为机械能。每个风机装置和每个水轮装置的一侧均连接有能量转换装置,能量转换装置用于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隧道内壁上设有导电线和环向盲管,环向盲管中设有多个电热丝,导电线与环向盲管贴合设置,并且导电线与能量转换装置电连接,导电线还与电热丝电连接,通过电热丝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电热丝用于为环向盲管供热。通过电热丝的供热,能够防止隧道内冻害产生流水不畅,进而达到避免破坏衬砌结构的目的。此外本公开能够充分利用隧道内自有能源,无需后期费用投入,能够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813821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0324222.3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5/16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围岩试样非均匀冻胀变形环境模拟装置及检测系统,本公开的围岩试样非均匀冻胀变形环境模拟装置包括两个温度模拟组件;温度模拟组件包括恒温管组,恒温管组包括多个沿围岩试样的径向间隔分布的恒温管;且沿围岩试样的径向,恒温管内的冷却液的温度递增或递减,相邻的两个恒温管之间的温差值处处相等;两个温度模拟组件中的恒温管在围岩试样的轴向上一一对应设置;在围岩试样的轴向上,两个相对设置的恒温管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不相等;且位于围岩试样的径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的两个恒温管内的冷却液的温差相等。本公开的围岩试样非均匀冻胀变形环境模拟装置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出围岩试样形成非均匀冻胀变形时所处的隧道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645130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159148.9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弃渣体的力学参数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弃渣体的力学参数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弃渣体图像;对弃渣体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弃渣体数值计算模型图;对弃渣体数值计算模型图进行单元网格划分,得到目标图像模型;对目标图像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实验,得到目标图像模型的应力应变参数;基于应力应变参数,计算得到弃渣体的力学参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能够实现在不受弃渣体粒径的限制且在减少弃渣体的力学参数确定过程中的计算量的基础上,有效且准确地确定弃渣体的力学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4909159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483533.4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以及防排水系统,该立体隧道用防排水板包括基板,基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第二面朝向隧道二衬;第一面上设置有多个朝向远离第一面的方向延伸的挡水结构,挡水结构与基板一体成型设置,多个挡水结构沿基板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每个挡水结构具有一个沿基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的朝向隧道初期支护的一面为敞口,排水通道的两端敞开形成排水口;所有排水通道平行设置,从而对第一面上的积水进行了有效引导,使积水能够及时排出。同时,第二面为光滑平整表面,保护了隧道二衬施工时排水通道的结构,保证了该防排水板的排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3395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41827.6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8B31/00 , G01H17/00 , G08B21/10 , G08B29/18 , G06F18/24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弹性波干涉的时滞型岩爆预警方法,包括:利用弹性波传感器在监测区域构建传感器阵列,配对组成多个射线路径;采集周边的环境噪声数据,并预处理;对传感器阵列中配对的弹性波传感器环境噪声数据进行互相关处理,得到多个射线路径的时间域经验格林函数;提取尾波,计算不同射线路径下尾波的相对速度变化量;根据不同射线路径下尾波的相对速度变化量,对岩体内部的微结构变化进行异常判断,对可能出现时滞型岩爆的区域进行预警。本方法通过尾波相对速度变化分析岩体内部微结构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揭示其内部的应力调整过程,最终实现时滞型岩爆的精准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5467706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061786.9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水量平衡系统,隧道水沟中的水流流往横向矩形涵,再流向纵向矩形涵。由于纵向矩形涵与两侧第一排水管道的交叉口高程及第一排水管道内截面大小均一致,所以纵向矩形涵中的水流可以通过第一排水管道均匀分配至两侧的第二排水管道。在第二排水管道中的水流流动一段距离高于隧道水沟高程后,再次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匀分配至单管隧道左右两侧的隧道水沟,通过以上过程将隧道中的水流均分为四等分流向四个隧道水沟,能够保证每个隧道水沟内的水量均衡,防止某一侧水沟中的水量过大威胁隧道运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540532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053558.7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隧道减隔震结构的设计方法,通过对围岩进行勘测,能够由计算确定隧道各区域的抗震性能指标值;通过在设置于围岩和初支之间的第一隔震层,设置于初支和二衬之间的第二隔震层,以避免地震波对隧道内部支护结构直接作用,减小支护结构的振动响应;设置于浅层围岩区的第一注浆层和设置于深层围岩区的第二注浆层中选择一种或多种加强方式对隧道进行减隔震强化,够提高围岩自身抗震能力,从而提高支护结构的抗震能力。通过上述的隧道减隔震结构的设计方法,即能够根据抗震性能指标值对隧道减隔震结构进行精确配置;又能够避免对隧道断面进行扩挖,提升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有利于提升隧道的防水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467706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061786.9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隧道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水量平衡系统,隧道水沟中的水流流往横向矩形涵,再流向纵向矩形涵。由于纵向矩形涵与两侧第一排水管道的交叉口高程及第一排水管道内截面大小均一致,所以纵向矩形涵中的水流可以通过第一排水管道均匀分配至两侧的第二排水管道。在第二排水管道中的水流流动一段距离高于隧道水沟高程后,再次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匀分配至单管隧道左右两侧的隧道水沟,通过以上过程将隧道中的水流均分为四等分流向四个隧道水沟,能够保证每个隧道水沟内的水量均衡,防止某一侧水沟中的水量过大威胁隧道运营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