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395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41827.6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8B31/00 , G01H17/00 , G08B21/10 , G08B29/18 , G06F18/24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弹性波干涉的时滞型岩爆预警方法,包括:利用弹性波传感器在监测区域构建传感器阵列,配对组成多个射线路径;采集周边的环境噪声数据,并预处理;对传感器阵列中配对的弹性波传感器环境噪声数据进行互相关处理,得到多个射线路径的时间域经验格林函数;提取尾波,计算不同射线路径下尾波的相对速度变化量;根据不同射线路径下尾波的相对速度变化量,对岩体内部的微结构变化进行异常判断,对可能出现时滞型岩爆的区域进行预警。本方法通过尾波相对速度变化分析岩体内部微结构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揭示其内部的应力调整过程,最终实现时滞型岩爆的精准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825935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226711.4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岩体破裂机制的隧洞岩爆预警方法及系统,利用现场条件布置适合于现场监测的微震传感器阵列,将所有传感器接入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计算震源位置、辐射能量、视体积等微震参数;计算微震事件的震源机制,根据震源机制解计算出岩体破裂面的法向矢量;通过岩体破裂面法向矢量与破裂面法向矢量的关系,将微震参数投影到隧洞临空面,基于投影后的微震参数进行岩爆预警分析。基于投影后的参数再进行预警,可以提高对岩爆进行时空预警的精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81747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211272850.8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杜赛智能装备(湖北)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BM施工轨缝自适应跨越行走装置与方法,其中,上述装置包括了壳体、行走模块、导向模块和制动模块,在使用过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可以作为装置的连接装置,行走模块和导向模块可以连接到壳体上,行走模块用于驱动装置前进,导向模块在装置前进过程中若遇到轨缝会进入工作状态发生转动,从而起到导向作用,在导向作用下导向组件会自动越过轨缝对接到下一轨道并带动行走装置跨越轨缝,解决了行走装置通过跨拖车处导轨不连续的问题,保证了自动行走装置的通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90241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158811.9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莱州市瑞海矿业有限公司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求解病态问题的微震源定位改进方法,用于在微震源的定位过程中,通过引入正则化因子来削减系数矩阵的奇异性,从而达到截断定位发散的效果,进而可适应复杂的地质情况,同时又可提高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微震源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58482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0315604.X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BM施工岩爆微震自动监测智能预警系统,包括设置在TBM主体中隔板上的导轨、传感器拖令支架和小车拖令支架,行走小车上的小车驱动轮与导轨适配连接,传感器拖令支架上设置有微震传感器拖令,小车拖令支架上设置有行走小车拖令,行走小车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微震传感器可回收装置的协作机器人,行走小车上设置有与协作机器人连接的协作机器人控制柜,还公开了一种TBM施工岩爆微震自动监测智能预警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微震传感器的自动遥控拆装,能够实现自动放线,能够实现微震传感器坐标的自动化智能校正,能够实现自动化微震监测,保证了微震监测的时间连续性和岩爆预警精度,提高TBM施工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60594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1055569.4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巷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底采矿突涌水防治装置及排水注浆方法。该防治装置的支撑柱的外径和透水通道相匹配,支撑柱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一通孔,定位板固定设置在支撑柱的底部,定位板的边缘突出支撑柱的周面,定位板设置有和第一通孔同轴的第二通孔,固定板设置在定位板的底部,固定板设置有和第二通孔同轴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呈倒置的锥台状,堵隔体可沿第三通孔的轴向在第三通孔内往返移动,堵隔体可操作地将第三通孔打开或者堵塞。本申请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大量水体通过现场形成的透水通道涌入开采区,造成施工开采困难的技术问题,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70424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338985.3
申请日:2022-04-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E21B47/022 , E21B47/01 , E21B23/01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钻孔方位角和倾角测量设备以及测量方法。测量设备包括耦合固定装置,可固定于待测试的钻孔中;竖直校准装置的一端和耦合固定装置可转动连接,竖直校准装置包括第一仪器夹持平台以及重球,重球通过柔性件连接在第一仪器夹持平台上,伸缩装置包括第三杆体以及第四杆体,第三杆体的一端和竖直校准装置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第三杆体的另一端和第四杆体的一端可伸缩连接;仪器平台包括仪器放置平台和第二仪器夹持平台,四杆体的另一端垂直连接在仪器放置平台上,第二仪器夹持平台设置在仪器放置平台上。本申请能够适应复杂的外界环境,提高钻孔倾角和方位角测量的精度,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343111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811158435.3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硬互层地质条件下的长距离TBM隧洞岩爆微震监测方法,通过地质勘探区分隧洞内硬岩区和软岩区,对硬岩区的硬岩钻孔开展钻孔摄像,将微震传感器布置在硬岩区内完整硬岩段的硬岩钻孔内;将微震监测系统安装在TBM上,并通无线网桥组与隧洞外岩爆微震监控中心通讯。本发明较好地解决了软硬互层地质条件下微震传感器的安装与回收问题,避免软岩区对微震监测信号接受的影响,克服了长距离隧洞信号传输的线路易损坏的困难,保证岩爆微震监测的质量与连续性,为岩爆灾害的准确预警奠定基础。本发明可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长距离TBM隧洞工程安全开挖。
-
公开(公告)号:CN110045412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910273047.8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西藏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TBM碎岩微震信息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探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在TBM碎岩掘进之前,在已开挖的隧道侧墙布设传感器;获取传感器的大地坐标以及TBM刀盘上的每个滚刀的大地坐标;使每个分区上的滚刀依次敲击掌子面;TBM向前掘进,使TBM刀盘上的每个滚刀与掌子面依次撞击,从而激发主动信号源,获取数据;依次获取TBM刀盘上其余分区上的滚刀与掌子面撞击产生的弹性波的反射点的坐标;随着TBM向前掘进,每隔一段固定距离重复上述步骤,以获取更多反射点的坐标,将所得到的反射点坐标进行连接,即可确定掌子面前方的结构面状况。本发明是一种精确获取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状态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870351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711406469.5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1V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孔内及孔外双重固定可回收式微震传感器安装方法,在孔外时,将微震传感器及可回收装置与铁套筒进行固定耦合,并进行固定质量检测。进一步,通过胶管将铁套筒送至钻孔底部。最后,在孔内,将铁套筒和胶管与岩体孔壁之间的空隙进行满孔注浆,使铁套筒与岩体完全耦合固定。回收时,通过回收装置将微震传感器从钻孔内取出。本发明较好解决了钻孔内微震传感器难以固定以及安装质量和安装成功率无法保障的问题,通过孔内孔外双重固定耦合确保微震传感器高质量成功安装。本发明可广泛用于地下厂房、隧洞、边坡和巷道等工程微震监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