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63886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211293162.X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H01M8/04082 , H01M8/04089 , H01M8/047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氧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水下环境的压力平衡式氢氧燃料电池。包括刚性壳体、内部柔性膜以及多个质子交换膜单元。所述刚性壳体上设置有氧气进气口和氧气排出口,所述内部柔性膜设置于所述刚性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内部柔性膜上设置有氢气进气口和氢气排出口,所述刚性壳体的内部和内部柔性膜的外部构成的空间为氧气流通通道,所述内部柔性膜的内部作为氢气流通通道,多个质子交换膜单元安装于所述内部柔性膜上。本发明可以承受水下环境压力,并在不依赖外部空气的条件下独立稳定运行,且体积小,重量轻。
-
公开(公告)号:CN11622140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428637.1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F16J1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下筒口之间均密封的内外筒结构,能够实现内外筒结构上下筒口之间的密封,适合用于不便于高精度加工的大尺度内外筒;相比于传统的法兰密封形式,能够在相同承压下大幅减小筒盖重量;且具有结构简单、拆卸方便等特点。该内外筒结构包括:外筒、内筒、上密封组件和下密封组件;内筒下筒口的外圆周面具有下环肋,下环肋具有外圆周面为锥形的锥形段;锥环密封件具有密封部,密封部的外圆周面为与外筒下筒口的内圆周面配合的圆柱面,内圆周面为与下环肋的锥形段配合的锥形面,且锥形面上设置有密封橡胶;外筒下筒口内圆周面上与锥环密封件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下唇形密封圈;下压紧环与外筒连接后压紧在锥环密封件下端面。
-
公开(公告)号:CN116181907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429646.2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补偿密封装置,采用该密封装置在实现内外筒下端筒口之间密封的同时能够降低内外筒之间的加工精度和形位公差要求,特别适用于对适配精度要求不高的大尺度内外筒的密封装配。该密封装置包括:法兰螺母座、预紧调节螺杆、锥环圆柱筒、外密封橡胶、内锥密封橡胶、挡环和弹簧;其中法兰螺母座与预紧调节螺杆之间形成螺纹副;预紧调节螺杆与锥环圆柱筒之间形成移动副;锥环圆柱筒与所法兰螺母座之间通过外密封橡胶密封配合;锥环圆柱筒与被密封的内筒下锥轴通过内锥造型橡胶密封配合。通过调整预紧调节螺杆来调整压紧弹簧的压缩量,进而控制整个密封调整装置的预紧密封效果,且还能够自适应调整和补偿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1574348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225971.7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航行器艉部推进电机的轴向隔振装置,属于超材料减振降噪技术领域。隔振装置与推进电机同轴安装,隔振装置包括上法兰、下法兰和隔振体;多个所述隔振体固定连接在上、下法兰之间,隔振体由上法兰、下法兰共同进行限位,隔振体与这两部分之间无间隙,所述上法兰和下法兰两者轴向之间留有安全间隙,当振动使隔振体形变产生的轴向位移达到安全间隙后,隔振装置上、下法兰形成刚性限位。本发明空间利用率高,隔振效果好且隔振频率可调。
-
公开(公告)号:CN114475968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210156589.9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武汉海威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咸宁海威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武汉海王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尺寸分体式复合材料螺旋桨组装工装,包括主体平台、底部支撑圆盘、桨叶定位调节环、叶片支撑调节活块与叶根支撑调节活块;主体平台中部设置孔径不小于桨毂外径的操作预留圆孔;底部支撑圆盘直径不小于操作预留圆孔孔径并安装于其下方;桨叶定位调节环外环直径与桨毂外直径一致,位于操作预留圆孔内并置于底部支撑圆盘上;叶片支撑调节活块与叶根支撑调节活块安装于主体平台上,分别支撑桨叶的叶片与叶根;叶片支撑调节活块与上表面为叶片接触面,其上设有高度调节装置;叶根支撑调节活块上表面为叶片接触面,侧面设置顶撑装置。本发明通过叶片支撑调节活块、叶根支撑调节活块、桨叶定位调节环的联动调节,保证组装的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55968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210103719.2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武汉海威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咸宁海威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武汉海王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螺旋桨复合材料桨叶热压罐成型模具,包括主体模具、模具活块和模具压板;主体模具设置与桨叶型值匹配的桨叶型腔以及与模具活块匹配的活块滑槽,桨叶型腔包括叶片型腔和叶根型腔,活块滑槽紧邻叶根型腔设置,模具活块通过活块滑槽的上端开口插入活块滑槽内;模具活块设置与金属连接件匹配的叶根安装槽,其朝向桨叶型腔的一侧设置开口;模具压板覆盖活块滑槽的上端开口,并与主体模具紧固连接,用于施加预紧压力促使制品合模到位;通过增设模具垫板可满足大型桨叶分次成型需求,也可成型其它相近结构的桨叶。本发明能够实现大型螺旋桨复合材料桨叶的热压罐成型工艺,在保证高成品率的同时,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模具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789155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225950.5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F16F7/116 , F16L55/0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调频的管路、轴系动力吸振装置,属于振动噪声控制技术领域。装置包括径向夹持件、弹簧片、螺杆、质量块和螺栓;径向夹持件与弹簧片的一端紧固连接,弹簧片嵌入质量块的导向方槽中,螺杆依次穿过弹簧片与径向夹持件连接端上的螺纹孔以及下端质量块上的螺纹孔后与弹簧片另一端上的过孔间隙配合;吸振装置通过径向夹持件与管路、轴系动力模块固定连接,通过旋转螺杆控制质量块在弹簧片上相对滑动调整动力吸振装置的刚度参数,实现吸振频率的可控。本发明能够实现吸振频率的在线精确微调,使得吸振性能达到最大化,同时具有调频快捷、调频范围宽、调频无需拆装、操作简单、安装方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6388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293162.X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IPC: H01M8/04082 , H01M8/04089 , H01M8/047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氧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水下环境的压力平衡式氢氧燃料电池。包括刚性壳体、内部柔性膜以及多个质子交换膜单元。所述刚性壳体上设置有氧气进气口和氧气排出口,所述内部柔性膜设置于所述刚性壳体的内部,且所述内部柔性膜上设置有氢气进气口和氢气排出口,所述刚性壳体的内部和内部柔性膜的外部构成的空间为氧气流通通道,所述内部柔性膜的内部作为氢气流通通道,多个质子交换膜单元安装于所述内部柔性膜上。本发明可以承受水下环境压力,并在不依赖外部空气的条件下独立稳定运行,且体积小,重量轻。
-
公开(公告)号:CN114559680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03719.2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武汉海威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咸宁海威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武汉海王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螺旋桨复合材料桨叶热压罐成型模具,包括主体模具、模具活块和模具压板;主体模具设置与桨叶型值匹配的桨叶型腔以及与模具活块匹配的活块滑槽,桨叶型腔包括叶片型腔和叶根型腔,活块滑槽紧邻叶根型腔设置,模具活块通过活块滑槽的上端开口插入活块滑槽内;模具活块设置与金属连接件匹配的叶根安装槽,其朝向桨叶型腔的一侧设置开口;模具压板覆盖活块滑槽的上端开口,并与主体模具紧固连接,用于施加预紧压力促使制品合模到位;通过增设模具垫板可满足大型桨叶分次成型需求,也可成型其它相近结构的桨叶。本发明能够实现大型螺旋桨复合材料桨叶的热压罐成型工艺,在保证高成品率的同时,还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模具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34751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522696.0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锁紧装置,涉及复合材料制造装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第一压块组件和第二压块组件,所述第一压块组件和第二压块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管道的两侧,所述第一压块组件和第二压块组件之间距离可调;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锁紧组件相连,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压块组件向所述第一压块组件运动以锁紧所述管道。本发明通过在管道外侧对称布置压紧装置,并用驱动组件对压紧装置进行运动控制。本方案在极大地减少人力资源投入的同时,使得管道受力均匀大小合适,不会出现破损等现象。有效解决了复合材料灌注成型工艺中的注胶管道高可靠、智能化以及快速化锁紧与释放技术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