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车导风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407642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0030556.X

    申请日:2022-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电动车导风板结构,属于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导风板主体、两个侧导风板、前保险杠附件和底部导风板。导风板主体通过自身的弧面,引导中、下格栅来流的新鲜空气向上流动,进入冷却模块;侧导风板收拢格栅两侧来流的气体,增加进风量;底部导风板既能将下格栅来流的气体引导至冷却模块中,又能防止来自机舱底部的热返流;本发明导风板主体的弧面及倾斜布置,可有效解决纯电动车上格栅封闭带来的冷却模块进风量低的问题;底部导风板结合热管理和行人保护的要求,兼具导风及小腿保护的功能,不仅防止了怠速热返流,降低冷凝器的进风温度,减少了高速泄漏,降低舱内风阻,而且兼有保护行人安全功能。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冷却性能试验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5425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593082.4

    申请日:2023-05-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动力总成冷却性能试验测试方法,尤其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包括步骤S1,采集环境仓温度、试验场温度和待测车辆的最大车速;步骤S2,分析待测车辆的测试场地;步骤S3,对待测车辆进行试验;步骤S4,在满足试验允许误差时在试验场进行试验,在不满足试验允许误差时进行修正试验;步骤S5,在进行修正试验时,得到等速条件下环境仓和试验场的平衡温度;步骤S6,拟合等速条件下环境仓和试验场的平衡温度差值‑车速曲线;步骤S7,将待测车辆的最大车速代入平衡温度差值‑车速曲线,得到待测车辆的平衡温度差值,并对待测车辆为最大车速时的平衡温度进行修正。本发明提高了汽车动力总成冷却性能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抗干扰性。

    一种主动进气格栅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537197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1479632.2

    申请日:2020-12-1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主动进气格栅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获取车辆的报警信息、主动进气格栅状态信息以及车辆状态信息;根据车辆的报警信息、主动进气格栅状态信息以及车辆状态信息,检测车辆是否处于正常行驶过程;在检测到车辆处于正常行驶过程时,根据车辆状态信息,在备选开关模式中确定与车辆的主动进气格栅对应的实时开关模式;基于实时开关模式,控制主动进气格栅的格栅叶片的开启角度。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车辆处于正常行驶过程时根据实时信息精确控制主动进气格栅的格栅叶片的开启角度,从而根据实际需求合理控制进入发动机舱内的空气流量。

    一种纯电动车导风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40764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30556.X

    申请日:2022-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电动车导风板结构,属于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导风板主体、两个侧导风板、前保险杠附件和底部导风板。导风板主体通过自身的弧面,引导中、下格栅来流的新鲜空气向上流动,进入冷却模块;侧导风板收拢格栅两侧来流的气体,增加进风量;底部导风板既能将下格栅来流的气体引导至冷却模块中,又能防止来自机舱底部的热返流;本发明导风板主体的弧面及倾斜布置,可有效解决纯电动车上格栅封闭带来的冷却模块进风量低的问题;底部导风板结合热管理和行人保护的要求,兼具导风及小腿保护的功能,不仅防止了怠速热返流,降低冷凝器的进风温度,减少了高速泄漏,降低舱内风阻,而且兼有保护行人安全功能。

    一种主动进气格栅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537197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11479632.2

    申请日:2020-12-1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主动进气格栅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获取车辆的报警信息、主动进气格栅状态信息以及车辆状态信息;根据车辆的报警信息、主动进气格栅状态信息以及车辆状态信息,检测车辆是否处于正常行驶过程;在检测到车辆处于正常行驶过程时,根据车辆状态信息,在备选开关模式中确定与车辆的主动进气格栅对应的实时开关模式;基于实时开关模式,控制主动进气格栅的格栅叶片的开启角度。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车辆处于正常行驶过程时根据实时信息精确控制主动进气格栅的格栅叶片的开启角度,从而根据实际需求合理控制进入发动机舱内的空气流量。

    一种车辆冷风控制系统、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208298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183098.0

    申请日:2020-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冷风控制系统、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该系统包括:空调箱,设置于乘员舱的车前方,用于生成制冷气体;乘员舱温控装置,设置于乘员舱内,用于监控乘员舱的温度;自动驾驶温控装置,设置于乘员舱的车后方,用于获取和调节自动驾驶主机的温度;温度控制器,用于通过控制空调箱连接、乘员舱温控装置和/或自动驾驶温控装置,调节乘员舱和/或自动驾驶主机的温度。本发明的车辆冷风控制系统,通过设置空调箱、乘员舱温控装置、自动驾驶温控装置和温度控制器,以及对各装置位置的设置,可以较大限度利用空气流动降低自动驾驶主机的温度,在不影响乘员舱温度的前提下,利用乘员舱气体为自动驾驶主机降温,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一种乘用车机舱CFD自动化仿真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5799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124039.9

    申请日:2022-0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乘用车机舱CFD自动化仿真分析方法,包括获得满足需求的数据并导出;整车三维模型标准化自动网格划分;边界条件标准化自动设置;自动化仿真计算;结果信息标准化自动采集,可采集图片、数值及流线动画等结果信息,还可将数值结果进行二次运算处理;自动化生成报告;结果自动化评价及对比,可将数值、图片结果进行不同形式的对比,还可根据预设的目标值自动进行仿真结果达标与否的评价。通过乘用车机舱CFD自动化仿真分析方法的开发,实现仿真分析中所有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借助流程自动化工具在规范处理的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手动出错率,积累并固化仿真数据与经验,还可提升仿真方法的传承性及仿真文件的共享性。

    一种车辆冷风控制系统、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220829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1183098.0

    申请日:2020-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冷风控制系统、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该系统包括:空调箱,设置于乘员舱的车前方,用于生成制冷气体;乘员舱温控装置,设置于乘员舱内,用于监控乘员舱的温度;自动驾驶温控装置,设置于乘员舱的车后方,用于获取和调节自动驾驶主机的温度;温度控制器,用于通过控制空调箱连接、乘员舱温控装置和/或自动驾驶温控装置,调节乘员舱和/或自动驾驶主机的温度。本发明的车辆冷风控制系统,通过设置空调箱、乘员舱温控装置、自动驾驶温控装置和温度控制器,以及对各装置位置的设置,可以较大限度利用空气流动降低自动驾驶主机的温度,在不影响乘员舱温度的前提下,利用乘员舱气体为自动驾驶主机降温,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一种汽车用主动进气格栅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13056683U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21992251.X

    申请日:2020-09-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主动进气格栅及汽车,汽车用主动进气格栅包括主动格栅框架,设置在汽车的换热器上;导流罩,所述导流罩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相对的两侧均为弧形面,所述导流罩设置在所述主动格栅框架远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且所述导流罩的上表面与所述主动格栅框架的表面组成流线型面;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主动格栅框架上,且与所述主动格栅框架呈夹角设置;叶片组件,转动设置在所述主动格栅框架上,沿所述进风口的高度方向布置,且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能够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相对所述主动格栅框架转动以关闭或打开所述进风口。本实用新型能够提升换热器的进风量,提高换热效率。

    一种混动车型前保中支架和导风板一体式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9523838U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20477079.1

    申请日:2023-03-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混动车型前保中支架和导风板一体式结构,其包括:前保中支架、导风板、上部固定结构和固定爪;一体式结构减少加工、安装工序,减少制造成本、降低累计误差带来的安装偏差。前保中支架前端面呈凸形状,保证固定点安装强度,搭配前上部泡棉,避免形成旋涡,提升格栅进风利用率;前保中支架底部开门形孔,布置空调外温传感器,实现传感器感温探头外露,本体、线束等部件均隐藏于雷达正后方,提升自动空调控制精度,同时保证精良美观性;在底部导风板下端面设置后部泡棉,实现冷却模块进风通道良好密封,减少低车速时热返流、高车速时泄漏,提升冷却模块进风性能,同时降低机舱内风阻,提高整车的热管理性能和空气动力学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