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8735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32435.8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同口径风洞测压软管连接方法,所述测压软管连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S1:软管选定步骤;S2:热缩管选定步骤;S3:热缩管剪裁步骤;S4:软管连接步骤;S5:连接头处理步骤。通过本发明公开的测压软管连接方法,实现了各种不同规格尺寸间管体的快速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的各种问题,且根据实际使用验证,本方法连接的不同口径软管完全满足风洞试验通气性和气密性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29623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456171.4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器翼尖涡流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目前翼尖涡流特性分析主要采用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方法,数值模拟对前处理规模和计算资源的要求极高,通常无法做到全范围模拟,而风洞试验成本极高,而且试验结果为长机对僚机影响的间接量,无法分析长机的翼尖涡流特性,对于不同的飞行速度或不同的飞行器构型的通用性较低的问题。该测量装置包括测试耙单元、位移单元、连接支撑板,所述位移单元与连接支撑板相连,所述测试耙单元与位移单元相连。本发明通过全新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能够实现长机翼尖涡流的准确、快速测试,提高飞行器翼尖涡流测试效率和准确性,为翼尖涡流影响评估提供有力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8362468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1810511437.X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超声速起动与关车的模型抑振装置,包括试验模型和用于支撑试验模型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支撑试验模型后固定在风洞内,所述试验模型的对称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块可以在风洞壁移动于试验模型之间移动的平板。本发明与模型投放法对模型进行投放不同,本发明对抑振装置进行投放,结构简单、易于控制;与模型夹持法对模型进行固定不同,本发明与试验模型不接触,不会对传感设备造成任何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4216438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111508407.1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大型部段轴线下沉的检测与恢复方法,包括:测量并建立洞体状态基准;将超扩段回退到位,支撑固定伸缩段;将超扩段与伸缩段断开;将超扩段整体抬高;清洗导轨滑块;检测平面导轨和V型导轨,对平面导轨和V型导轨进行修复;对导轨滑块局部高点进行修复;在导轨滑块与超扩段主体连接处垫垫片,将超扩段各连接部位复位并紧固到位;将超扩段分别运动至跨声速与超声速试验工位,模型攻角走至零位,进行超扩段轴线测量,分析数据,直至高度方向与横向均达到要求;多次迭代,直至综合效果达到维修要求。本发明解决了超扩段下沉的检测修复问题,有效解决了挂钩别卡、辅助支撑滚轮频繁损坏等问题,同时保证洞体状态前后基本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44461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710697780.3
申请日:2017-08-15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λ机翼飞翼布局无人飞行器的变机翼前缘装置,所述变机翼前缘装置包括设置在机翼前缘的尖形翼边条、移动式钝形翼边条和固定式钝形翼边条,所述固定式钝形翼边条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移动式钝形翼边条的一端连接有滑动连杆,所述滑动连杆通过丝杆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移动式钝形翼边条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沿着所述固定式钝形翼边条内部空间和尖形翼边条移动;机翼前缘几何形状可以根据飞行条件的不同,在相关控制程序作用下实时作出改变,完成第二区段的形状由尖变钝或由钝变尖的转变。
-
公开(公告)号:CN11537125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036657.4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F24H3/04 , F24H9/1863 , F24H15/208 , F24H15/37 , B05D5/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加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蓄热和直热两用电磁感应式空气电加热器及其使用方法。电磁感应式空气电加热器水平放置、前端开口后端封闭;承压外壳体前端面设置有气流出口,前段设置有气流入口;承压外壳体内腔,从前至后串联若干个电磁加热蓄热单元;每个电磁加热蓄热单元的隔热壳体为两端具有连接法兰盘的圆管,隔热壳体表面缠绕感应线圈,感应线圈内设冷却水流道;感应线圈外包磁轭,感应线圈与承压外壳体之间的间隙构成环形进气气流通道;隔热壳体的内腔设置有串列排列的加热芯体;加热芯体开有阵列排列的通孔,通孔构成气流加热通道;各加热芯体之间的隔离空间构成混流区。电磁感应式空气电加热器具有蓄热和直热两种使用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25165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616539.X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芯电阻管直热式电加热器。该电加热器为前后两端封闭、中段等直段的管体,前端通过入口法兰外接高压气源;等直段分为通过大法兰连接的前段和后段,后端通过出口法兰连接风洞进气口;等直段后段为外壳体,外壳体的前段有3个引出电极,外壳体的后段表面安装测温组件,内部套装隔热筒,隔热筒的空腔内安装加热芯组件;加热芯组件由若干根空芯电阻管组成,通过一列支撑板定位固定;在空芯电阻管穿过支撑板的位置处套装有绝缘陶瓷;空芯电阻管分成3组,每组通过连接板首尾依次连接,分别构成A、B、C三相,并通过引出电极与外接电源接通。该电加热器整体结构更小,升温和降温速度更快,适用于在高超声速风洞开展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08999820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977991.7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洞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洞柔壁联动控制系统及方法。设置有第一二位三通电磁阀和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两个二位三通电磁阀分别布置在1#油缸有杆腔和无杆腔油路上,并且均连接在各油路上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和单向节流调速阀之间。本发明不仅解决了调试难题,消除了别卡现象,改善了系统运行工况,而且有效提高关键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系统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柔壁在联动控制的同时,可以进行随动控制,两种控制有机结合,可以满足风洞试验、设备维护检修等各种工况下的不同需求,另外,联动协调控制系统设计及成功应用,对今后类似工况的方案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99982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1810977991.7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洞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洞柔壁联动控制系统及方法。设置有第一二位三通电磁阀和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两个二位三通电磁阀分别布置在1#油缸有杆腔和无杆腔油路上,并且均连接在各油路上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和单向节流调速阀之间。本发明不仅解决了调试难题,消除了别卡现象,改善了系统运行工况,而且有效提高关键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系统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柔壁在联动控制的同时,可以进行随动控制,两种控制有机结合,可以满足风洞试验、设备维护检修等各种工况下的不同需求,另外,联动协调控制系统设计及成功应用,对今后类似工况的方案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21643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08407.1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大型部段轴线下沉的检测与恢复方法,包括:测量并建立洞体状态基准;将超扩段回退到位,支撑固定伸缩段;将超扩段与伸缩段断开;将超扩段整体抬高;清洗导轨滑块;检测平面导轨和V型导轨,对平面导轨和V型导轨进行修复;对导轨滑块局部高点进行修复;在导轨滑块与超扩段主体连接处垫垫片,将超扩段各连接部位复位并紧固到位;将超扩段分别运动至跨声速与超声速试验工位,模型攻角走至零位,进行超扩段轴线测量,分析数据,直至高度方向与横向均达到要求;多次迭代,直至综合效果达到维修要求。本发明解决了超扩段下沉的检测修复问题,有效解决了挂钩别卡、辅助支撑滚轮频繁损坏等问题,同时保证洞体状态前后基本一致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