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99982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1810977991.7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洞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洞柔壁联动控制系统及方法。设置有第一二位三通电磁阀和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两个二位三通电磁阀分别布置在1#油缸有杆腔和无杆腔油路上,并且均连接在各油路上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和单向节流调速阀之间。本发明不仅解决了调试难题,消除了别卡现象,改善了系统运行工况,而且有效提高关键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系统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柔壁在联动控制的同时,可以进行随动控制,两种控制有机结合,可以满足风洞试验、设备维护检修等各种工况下的不同需求,另外,联动协调控制系统设计及成功应用,对今后类似工况的方案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187512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1910503675.0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2B27/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调节的抛物面镜彩色纹影成像装置,采用在风洞纹影仪的发射端光源狭缝系统上设置可切换的狭缝单元和掩膜单元以形成抛物面镜彩色纹影成像装置;发射端光源狭缝系统的侧面设置有监控相机Ⅰ;发射端光源狭缝系统包括:第一XYZ三维移动平台,其设置风洞纹影仪的发射端支撑单元上;光源,其通过支撑平台连接在第一XYZ三维移动平台的Z轴移动平台上;水平移动平台,其连接在支撑平台上;狭缝单元,其连接在水平移动平台的移动板上;掩膜单元,其连接在水平移动平台的移动板上;本发明通过更换狭缝、光阑和刀口,进行黑白纹影与彩色纹影的切换,保留了黑白纹影的功能,以满足更多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999820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977991.7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洞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洞柔壁联动控制系统及方法。设置有第一二位三通电磁阀和第二二位三通电磁阀,两个二位三通电磁阀分别布置在1#油缸有杆腔和无杆腔油路上,并且均连接在各油路上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和单向节流调速阀之间。本发明不仅解决了调试难题,消除了别卡现象,改善了系统运行工况,而且有效提高关键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系统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柔壁在联动控制的同时,可以进行随动控制,两种控制有机结合,可以满足风洞试验、设备维护检修等各种工况下的不同需求,另外,联动协调控制系统设计及成功应用,对今后类似工况的方案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187512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503675.0
申请日:2019-06-12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锦州航星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IPC: G02B27/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调节的抛物面镜彩色纹影成像装置,采用在风洞纹影仪的发射端光源狭缝系统上设置可切换的狭缝单元和掩膜单元以形成抛物面镜彩色纹影成像装置;发射端光源狭缝系统的侧面设置有监控相机Ⅰ;发射端光源狭缝系统包括:第一XYZ三维移动平台,其设置风洞纹影仪的发射端支撑单元上;光源,其通过支撑平台连接在第一XYZ三维移动平台的Z轴移动平台上;水平移动平台,其连接在支撑平台上;狭缝单元,其连接在水平移动平台的移动板上;掩膜单元,其连接在水平移动平台的移动板上;本发明通过更换狭缝、光阑和刀口,进行黑白纹影与彩色纹影的切换,保留了黑白纹影的功能,以满足更多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208793346U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21380005.1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联动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风洞柔壁喷管联动协调控制装置设置有:第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第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和第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通过导管并联在主液压管路上,在1#油缸有杆腔和无杆腔油路上,二位三通电磁阀连接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和节流调速阀之间。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调试难题,消除了别卡现象,改善了系统运行工况,而且有效提高关键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系统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柔壁在联动控制的同时,可以进行随动控制,两种控制有机结合,可以满足风洞试验、设备维护检修等各种工况下的不同需求,另外,随动系统改造成功,对今后类似工况的方案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505569U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21193910.6
申请日:2018-07-26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夹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辅助调整圆柱形机构的滚转角度的装置,设置有三爪卡盘;三爪卡盘右端通过紧固螺栓与减速装置的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第一转轴侧面通过齿轮连接有编码器,第一转轴外侧套设有第一锥形齿轮,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接,第二锥形齿轮套设在第二转轴的外侧,减速装置外壳通过角接触球轴承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相连,第二转轴侧面啮接有蜗轮,蜗轮右端套设有蜗杆。该用于辅助调整圆柱形机构的滚转角度的装置结构简单,使调节无翼的类似圆柱形模型时,调节滚转角度更为方便,不需要再对零件进行敲打,避免了因敲打对零件造成的损失,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2779853U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22102080.5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量跨声速风洞试验段核心流马赫数的短轴向静压探测管。该短轴向静压探测管为一根长直的圆管,安装在跨声速风洞试验段的水平轴线上;短轴向静压探测管头部的形状为锥形旋成体,锥形旋成体的母线为圆弧曲线,短轴向静压探测管头部的尖点迎向跨声速风洞试验段核心流并深入至喉道前方的声速喷管型面中;短轴向静压探测管的中段为圆柱段;短轴向静压探测管的后段为圆柱测量段,位于跨声速风洞试验段核心流场内,沿跨声速风洞轴线方向设置有一系列直线分布的静压测点,短轴向静压探测管的末端固定在试验段的风洞弯刀机构上。该短轴向静压探测管测量精准度高,安装方便快捷,减小了试验准备工作量,降低了洞体工装干扰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12621371U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21232167.8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声速风洞静压探针移测试验装置,所述试验装置至少包括:静压探针、风洞试验段和移测机构;所述移测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风洞试验段的中心,并沿所述风洞试验段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静压探针的前端设置有若干用于进行风洞流场校测的静压测孔;所述静压探针的尾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移测机构的电动推杆之上,且所述电动推杆被配置为能驱动所述静压探针沿风洞试验段的中心线方向前后运动。通过本装置的结构设计使得静压探针能够基于测量需求在风洞试验段内进行位置调整。同时,由于静压探针采用同一测点移测核心流的方式获取数据,避免了长轴探管在不同测点自身差异带来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09761890U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20489764.X
申请日:2019-04-11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卸压和保护功能的高低压切换油源系统,涉及液压系统油源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使用集成阀块进行液压系统中高低压切换时,油源系统没有卸压和保护功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控制系统、油箱、出油管和回油管,油箱通过管道连接有低压泵、高压泵、蓄能器和比例溢流阀;低压泵的出油口连接有液控卸荷阀,液控卸荷阀与油箱之间连接有液压软管;高压泵的出油口连接有常开电磁开关阀,常开电磁开关阀与出油管连接,且常开电磁开关阀位于蓄能器与比例溢流阀之间;低压泵与液控卸荷阀之间和高压泵与常开电磁开关阀之间设有单向阀。具有使油源系统进行低压与高压切换时具备卸压功能,同时能够对执行机构进行保护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09446256U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20267797.X
申请日:2019-03-04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洞试验装置侧滑角的测量装置,包括带有两个测点的检棒,所述的测点处设置有与检棒轴线平行的检棒平面,检棒上可拆卸安装有用于测量测点到风洞侧壁水平距离的测量工具,所述的测量工具标尺面与风洞侧壁垂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检棒平面作为测量工具的安装平面,能够使测量工具与检棒平面相互贴合,在保证检棒平面铅垂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测量工具的水平位置精度,以此避免测量工具偏离水平面而带来的误差。同时,通过经纬仪读取两个测点横向方向上的水平距离,避免测量标尺接触试验段侧壁平面,以此能消除风洞侧壁漆膜厚度不一致、平面局部缺陷、试验段侧壁与风洞轴线不平行等因素造成的测量误差。
-
-
-
-
-
-
-
-
-